振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491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振荡电路,具体地,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振荡电路,其经由可调电阻与电源电压耦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控制可调电阻的相应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荡电路
本申请涉及振荡电路及相关方法。
技术介绍
在许多应用中,使用振荡电路来生成具有所需频率的信号。例如,振荡电路通常被 用于生成例如可用于对其他信号(比如通信信号)采样的时钟信号。常规的振荡电路例如包 括环形振荡器或包括LC电路部分和所谓的负阻抗电路部分的振荡器,其中,LC电路部分包 括可调节的电感(L)和电容(C),负阻抗电路部分用于补偿LC电路部分的能量损失。在许多应用中,使用了可调节的振荡电路,比如数字控制振荡器(DC0),其中,可利 用数字控制字来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或者电压控制振荡器(VC0),其中,可通过施加适当 电压来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所述振荡电路通常被用于所谓的锁相环(PLL),其根据基准信 号来调节振荡器信号的输出频率。这种锁相环的噪声性能至少部分被所使用的振荡电路的相位噪声决定,且有时甚 至被其主导。对于许多应用,例如要求时钟频率在GHz范围内的通信应用,低相位噪声很重 要。另一方面,尤其是对于移动应用,功耗是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振荡电路部;第一电源电 压,其与振荡电路部耦接;可调电阻;以及第二电源电压,其经由可调电阻与振荡电路部耦 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电压;LC电路 部,其包括电感和电容,该LC电路部耦接至第一电源电压;负阻抗部,其与LC电路部耦接; 可调电阻,其与负阻抗电路部耦接;以及第二电源电压,其与可调电阻耦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装置,包括振荡电路部;第一电源电 压,其与振荡电路部耦接;可调电流源;以及第二电源电压,其经由可调电流源与振荡电路 部奉禹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确定振荡电路部的峰值输出 值,并根据该峰值输出值来调节耦接在振荡电路部与电源电压之间的可调电阻的阻抗。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图1是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振荡电路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振荡电路的框图。图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振荡电路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说明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的(a)和(b)示出了说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工作的仿真结果。图6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振荡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给出以下描 述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应作限定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会由下文参照附图描述的实 施方式来限制。还应理解,在以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附图中示出的或本文描述的功能块、装置、 部件、电路元件或其他物理或功能单元之间的任何直接连接或耦接,也可通过间接连接或 耦接来实施,即,连接或耦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另一方面,涉及电连接的术语“连 接”或“耦接”应被理解为表示可经由该连接或耦接来传送电流或电压,尽管这可以用中间 元件来修改。此外,应当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功能块或单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作为单独的电 路来实施,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整体或部分地在同一电路中实施。换句话说,对各种 功能块的描述旨在给出对装置中执行的各种功能的清晰理解,且不应被理解为表示这些功 能块必须作为单独的物理单元来实施。例如,在单片集成电路中可实施一个或多个功能块。还应理解,除非注明相反情况,否则以下说明书中描述为基于有线的任何连接也 可作为无线连接来实施,反之亦然。应当注意,提供附图来给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的说明,且因此应视为 仅是示意性的。具体地,附图中示出的元件不一定彼此成比例,而且选择附图中各种元件的 放置用于提供对各实施方式的清晰理解,且其不应被理解为在相应实施方式的实施中,一 定代表了各种部件的实际相对位置。除非另有具体注明,否则本文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特征可相互组合。另一方面,描述 具有多个特征的实施方式不应被理解为表示所有这些特征对于实践本专利技术而言都是必需 的,因为其他实施方式可包括较少特征和/或替代特征。下文中,将描述有关振荡电路的实施方式。振荡电路一般被理解为能够产生具有 预定频率的输出信号的电路。具体地,一些实施方式涉及可调节振荡器,其中,预定频率例 如基于控制信号可调节。一些常用类型的可控振荡器是电压控制振荡器(VC0),其中,控制 信号为电压信号;或者数字控制振荡器(DC0),其中,控制信号为数字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生成输出信号,振荡电路可包括形成LC-电路部分的电感 (L)和电容(C),LC-电路部分的共振频率基本相当于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在可控振荡电 路的情况下,电容和/或电感可以是可调节的。为补偿LC-电路部分的损失,可另外配置所 谓的负阻抗电路部分来补偿该损失。负阻抗电路部分可包括一对交叉耦合晶体管,其栅极 可被偏置。现转向附图,图1中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装置10的框图。图1的装置10 包括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包括振荡电路部11和可调电阻14。该振荡电路可以是如上所 述的振荡电路,例如,可以但不一定是可控振荡电路,且振荡电路部11可包括LC电路部分 和负阻抗电路部分。振荡电路在负阻抗电路部分可以器件的独立栅极偏置为特征。振荡电 路部11与第一电源电压12 (例如,正电源电压)耦接。此外,振荡电路部11经由可调电阻 14与第二电源电压13 (例如,地)耦接。可调电阻14是指可调电阻14的电阻值是可调的,即,可变的。在图1的装置10中,对可调电阻14的调节受控制电路部15控制,控制电路部 15接收振荡电路部11的输出信号,并基于该输出信号来控制可调电阻14。在其他实施方 式中,可通过装置10的操作员来进行调节。图2中,示出了又一实施方式的装置20。装置20包括振荡电路22-210、212、213。 装置20的振荡电路与正电源电压21耦接。此外,振荡电路经由振荡电路的电容213 (也标 记为Ctail,且称其为尾电容(tail capacitance))和振荡电路的可调电阻212 (也标记为 Rtail,且称其为尾电阻(tail resistance))与地214 f禹接。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装置20的振荡电路。装置20的振荡电路包括LC电路部21,LC电路部21又包括电感23和可调电容 24。如图2所示,电感23具有电感值L,且在其“中部”与正电源电压21耦接,使得耦接的 每一 “侧”的电感值均为L/2。可调电容24可调节,以改变装置20的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例如,可调电容24 可包括多个电容器,其响应于控制信号而可切换,和/或可包括类似于变容二极管的电压 可调电容。电感23和可调电容24形成并联谐振电路,其共振频率基本相当于振荡电路的输 出频率。此外,装置20的振荡电路包括所谓的负阻抗电路,如图2所示,该负阻抗电路又包 括MOS晶体管25、26,其经由电容27、28来交叉耦接,且其栅极经由电阻29、210被栅极偏置 电压Vgg 211偏置。图2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容27、28具有电容值Cgg,以及电阻29、210具 有电阻值Rgg。这样形成的负阻抗电路补偿了振荡器的损失,例如由电感23和电容24形 成的LC电路内的损失,或者通过在输出节点227、228分接出输出信号导致的损失。在一些 实施方式中,通过用电压Vgg分别对MOS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置,包括:振荡电路部,第一电源电压,其与所述振荡电路部耦接,可调电阻,以及第二电源电压,其经由所述可调电阻与所述振荡电路部耦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08 US 13/179,2461.一种装置,包括 振荡电路部, 第一电源电压,其与所述振荡电路部耦接, 可调电阻,以及 第二电源电压,其经由所述可调电阻与所述振荡电路部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为正电源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振荡电路部的振荡频率可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部,其耦接至所述振荡电路部的输出端,并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振荡电路部输出的信号来调节所述可调电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振荡电路部包括电感和电容,其中,所述电感和所述电容中的至少一个可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负阻抗电路,所述负阻抗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所述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至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不同的电压。7.一种装置,包括 第一电源电压, LC电路部,其包括电感和电容,所述LC电路部耦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负阻抗部,其与所述LC电路部耦接, 可调电阻,其与所述负阻抗电路部耦接,以及 第二电源电压,其与所述可调电阻耦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负阻抗部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可调电阻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与栅极偏置电压耦接,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以及与所述LC电路部的第一输出节点耦接,且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以及所述LC电路部的第二输出节点耦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可调偏置电压生成器,其被配置为生成所述栅极偏置电压。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经由第一电阻与所述偏置电压耦接,并经由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耦接,且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古拉·达达尔特达维德·庞顿埃德温·塔勒尔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