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与散热鳍片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143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鳍片与散热鳍片组。该散热鳍片包含一第一纵向段、一第二纵向段、一由第一纵向段横向延伸的第一接触段、一由第二纵向段横向延伸的第二接触段与一连接于第一纵向段与第二纵向段之间并呈横向延伸的第三接触段,当多片散热鳍片相接合,散热鳍片的第一接触段、第二接触段与第三接触段个别相接触,由此增加散热鳍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鳍片之间横向的热传导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鳍片,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鳍片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一般散热鳍片座包含多个相结合的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为铝片或其他导热性较佳的材质制成并且具有折边结构可供与另一散热鳍片相卡接干涉,然而,以往这种散热鳍片座较可能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每两相卡接的散热鳍片之间可能仅通过折边结构卡接干涉的部分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因此,散热鳍片之间横向热传导(即沿散热鳍片排列方向的热传导)的效果较差,较容易产生局部热堆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散热鳍片之间横向热传导问题的散热鳍片及散热鳍片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散热鳍片包含一第一纵向段、一由该第一纵向段横向延伸的第一接触段、一连接该第一纵向段的第二纵向段、一由该第二纵向段横向延伸的第二接触段,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纵向段之间并且横向延伸的第三接触段,当两个该散热鳍片相结合,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一接触段相接触、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二接触段相接触、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相接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功效在于,通过使散热鳍片相结合时,其第一接触段、第二接触段与第三接触段均能至少有线接触或面接触,由此增加散热鳍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该多个散热鳍片在其排列方向上的横向热传导效果,进而,使整个散热鳍片组具有较佳的均温性而能提升整个散热鳍片组的散热效果。进一步的,该第一接触段包括一连接该第一纵向段并且横向延伸的第一板片、一高于该第一板片并且横向延伸的第二板片与一纵向延伸连接该第一板片与该第二板片的第三板片,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一板片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二板片相叠置而形成面接触。进一步的,该散热鳍片还包含设置于该第一接触段的一第一卡合结构与一第二卡合结构,当两个该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卡合结构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二卡合结构相卡合。进一步的,该第二接触段具有一连接该第二纵向段的连接端缘与一远离该第二纵向段的自由端缘,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二接触段的自由端缘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二接触段的连接端缘接触。进一步的,该第三接触段呈板片状并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缘与一第二端缘,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纵向段分别连接该第三接触段的第二端缘与第一端缘,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的第二端缘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的第一端缘接触。本专利技术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前述的散热鳍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散热鳍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数个该实施例相结合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以及图5为该散热鳍片的一种变化态样。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散热鳍片100散热鳍片组101直线方向11、11’ 第一纵向段12、12’ 第二纵向段13、13’ 第一接触段131 第一板片132 第二板片133第三板片14、14’ 第二接触段141连接端缘142自由端缘15、15’第三接触段151 第一端缘152 第二端缘16第一^^合结构17第二卡合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各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散热鳍片I的一实施例为一例如铝片或导热性佳的材质一体冲压弯折成型,该散热鳍片I包括一第一纵向段11、一第二纵向段12、一第一接触段13、一第二接触段14与一第三接触段15,当多片散热鳍片I相结合时,通过使该多个散热鳍片I的第一接触段13、第二接触段14、第三接触段15均个别相接触,提升该多个散热鳍片I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进而增加散热鳍片I的散热效果,更详细说明如后。第一接触段13由第一纵向段11横向延伸,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纵向段11与第二纵向段12均呈直立方向延伸的板片,第一接触段13包括一由第一纵向段11的顶缘横向延伸的第一板片131、一高于第一板片131并且同样呈横向延伸的第二板片132以及一纵向延伸连接第一板片131与第二板片132的第三板片133,实际上,第一接触段13是板片一体被相对于第一纵向段11弯折形成,第一接触段13由于第三板片133弯折的结构使得第一板片131与第二板片132成高低落差。第二接触段14由第二纵向段12横向延伸,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接触段14呈横向延伸的板片状并且包括相反的一连接端缘141与一自由端缘142,连接端缘141连接于第二纵向段12的底缘,自由端缘142则是朝向远离第二纵向段12的方向,实际上,第二接触段14是板片一体被相对于第二纵向段12弯折形成。当然,第二接触段14的结构也可以是与第一接触段13的结构相同而包括如第一接触段13的第一、第二、第三板片131、132、133的结构。第三接触段15连接于第一纵向段11与第二纵向段12之间并且横向延伸,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三接触段15包括相反的一第一端缘151与一第二端缘152,第三接触段15的第一端缘151与第二纵向段12的顶缘连接、第二端缘152与第一纵向段11的底缘连接,第一纵向段11、第三接触段15、第二纵向段12是板片一体冲压弯折成型,故第一纵向段11与第二纵向段12由于第三接触段15的弯折结构而呈相错开、非连接成一纵向直线的结构。且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I的第一接触段13、第二接触段14、与第三接触段15是呈上下相平行的状态。参阅图3、图4,当该多个散热鳍片I沿一直线方向101相结合时,在任两相结合的散热鳍片I中,两散热鳍片I的第一纵向段11相间隔、第二纵向段12相间隔,其中一散热鳍片I的第一接触段13的第二板片132重叠放置于另一散热鳍片I的第一接触段13的第一板片131上方,其中一散热鳍片I的第三接触段15的第二端缘152则与另一散热鳍片I的第三接触段15的第一端缘151相接触,其中一散热鳍片I的第二接触段14的自由端缘142则与另一散热鳍片I的第二接触段14的连接端缘141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当其中一散热鳍片I的第一接触段13的第二板片132重叠于另一散热鳍片I的第一接触段13的第一板片131上方时,两散热鳍片I在第一接触段13的部分至少有第一板片131与第二板片132的面接触,或者,更佳者,还可使该多个散热鳍片I的第二板片132相接,更精确的说,该多个散热鳍片I的第二板片132的两相反端缘均相接触,而第二板片132的端缘相接便至少可达成线接触或面接触(当第二板片132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时)。而在第二接触段14的部分,其中一散热鳍片I的第二接触段14的自由端缘142与另一散热鳍片I的第二接触段14的连接端缘141之间也是至少可达成线接触或面接触(当第二接触段14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时)。在第三接触段15的部分,相同的,其中一散热鳍片I的第三接触段15的第二端缘152与另一散热鳍片I的第三接触段15的第一端缘151之间也至少可达成线接触或面接触(当第三接触段15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时)。因此,如上所述,当多片散热鳍片I相结合形成一散热鳍片组100时,通过使其第一接触段13、第二接触段14与第三接触段15均能至少有线接触或面接触,由此增加散热鳍片I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该多个散热鳍片I在其排列方向上的横向热传导效果,避免热能堆积于部分散热鳍片1,并降低热点对散热鳍片I表面温度的影响,进而,便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鳍片,包含:第一纵向段;第一接触段,由该第一纵向段横向延伸;第二纵向段,连接该第一纵向段;第二接触段,由该第二纵向段横向延伸;以及第三接触段,连接于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纵向段之间并且横向延伸;当多个该散热鳍片相结合,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一接触段相接触、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二接触段相接触、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8 TW 1001349781.一种散热鳍片,包含 第一纵向段; 第一接触段,由该第一纵向段横向延伸; 第二纵向段,连接该第一纵向段; 第二接触段,由该第二纵向段横向延伸;以及 第三接触段,连接于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纵向段之间并且横向延伸; 当多个该散热鳍片相结合,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一接触段相接触、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二接触段相接触、该多个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相接触。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中,该第一接触段包括连接该第一纵向段并且横向延伸的第一板片、高于该第一板片并且横向延伸的第二板片与一纵向延伸连接该第一板片与该第二板片的第三板片,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二板片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一板片相叠置。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鳍片,还包含设置于该第一接触段的第一卡合结构与第二卡合结构,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卡合结构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二卡合结构相卡合。4.依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鳍片,其中,该第二接触段具有连接该第二纵向段的连接端缘与一远离该第二纵向段的自由端缘,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二接触段的自由端缘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二接触段的连接端缘接触。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鳍片,其中,该第三接触段呈板片状并具有相反的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纵向段分别连接该第三接触段的第二端缘与第一端缘,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的第二端缘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的第一端缘接触。6.依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鳍片,其中,该第三接触段呈板片状并具有相反的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纵向段分别连接该第三接触段的第二端缘与第一端缘,当该多个散热鳍片相结合,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第三接触段的第二端缘与另一散热鳍片的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星蒋孟廷蔡曜隆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