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钟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表带制扣,包括:龟背,在所述龟背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钢片;12时尾粒组装件,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具有第一弹性卡件,所述第一弹性卡件与所述限位钢片的卡位卡接;6时尾粒组装件,所述6时尾粒组装件的尾端与所述龟背的头端转动连接。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方便调整表带的长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钟表
,尤其涉及一种表带制扣及其手表。
技术介绍
自从手表诞生以来,由于其方便携带,使用户可以方便的查看时间。另一方面,手表也称为了一种装饰品,为佩戴的用户带来了装饰的作用。但是,由于人手粗细的不同,以及天气温度的变换,都会影响到用户佩戴手表时需要表带的长度。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表带制扣对表带的整体长度进行调整。表带制扣作为手表产品一个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件,其重要信不可替代。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都需要将手表取下来,然后通过拆下拆生粒或改变尾珠装入制扣位置来实现,或者是在制扣12H位钻两个以上的生耳孔对表带的长短进行调整,其操作极为不方便。综上可知,现有表带制扣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制扣,以实现方便调整表带的长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表带制扣,包括龟背,在所述龟背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钢片;12时尾粒组装件,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具有第一弹性卡件,所述第一弹性卡件与所述限位钢片的卡位卡接;6时尾粒组装件,所述6时尾粒组装件的尾端与所述龟背的头端转动连接。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所述第一弹性卡件设置于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的外壳体内;所述限位钢片包括多个卡位。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所述第一弹性卡件包括两个手调节长度开关,两个所述手调节长度开关由所述外壳体的12时尾粒盖片上两个对应的第一插孔伸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两个手调节长度开关之间;两个卡接柱,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手调节长度开关的外侧,两个所述卡接柱分别由所述外壳体上两个对应的第二插孔伸出,并且卡接于所述限位钢片的卡位。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所述6时尾粒组装件包括上片,所述上片的尾端与所述龟背的头端转动连接;下片,所述上片的头端与所述下片尾端转动连接;6时尾粒件,所述6时尾粒件与所述下片的尾端转动连接;所述上片、下片以及6时尾粒件贴合后,所述上片和下片容置于所述龟背的左右限位钢片之间;所述6时尾粒件搭接于所述龟背的头端。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所述上片中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下片外形相适配。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所述下片的尾部设置有钢压钉;所述龟背的头部设置有第二弹性卡件,并且所述第二弹性卡件开设有弹性卡插孔;所述钢压钉卡接于所述弹性卡插孔内。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在所述龟背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所述第二弹性卡件包括弹簧制栓,所述弹簧制栓的左右两侧具有按扣,所述按扣由所述第一插槽伸出。根据所述的表带制扣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包括12时尾粒钢片;所述12时尾粒盖片上还开设有多个螺钉安装孔,多个螺钉插入所述多个螺钉安装孔将所述12时尾粒钢片与所述12时尾粒盖片固定连接。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表带制扣的手表。本技术通过将表带制扣设置为包括龟背、12时尾粒组装件以及6时尾粒组装件,在所述龟背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钢片;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具有第一弹性卡件,第一弹性卡件与所述限位钢片的卡位卡接;6时尾粒组装件的尾端与龟背的头端转动连接。由于在龟背左右两侧内分别安装有一限位钢片;而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上的第一弹性卡件可以分别与所述限位钢片不同的卡位卡接,进而调整整个表带制扣的整体长度,以实现轻松调整手表表带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表带制扣的正视图;图1B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表带制扣的侧视图;图1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表带制扣的后视图;图2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表带制扣的装配正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A-A向的剖视图;图2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表带制扣的装配侧视图;图3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龟背的正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向的剖视图;图3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龟背侧视图;图3D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龟背后视图;图4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限位钢片的正视图;图4B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限位钢片的侧视图;图4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限位钢片的后视图;图5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下片的正视图;图5B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下片的侧视图;图6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上片的正视图;图6B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上片的后视图;图6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上片的侧视图;图7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6时尾粒件的正视图;图7B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6时尾粒件的侧视图;图7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6时尾粒件的后视图;图8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12时尾粒件的正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C-C向剖视图;图8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12时尾粒件的侧视图;图8D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12时尾粒件的后视图;图9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钢压钉结构示意图;图9B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手调节长度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1O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手调节长度开关与12时尾粒件装配的正视图;图1OB是图1OA中的D-D向剖视图;图1O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手调节长度开关与12时尾粒件装配的侧视图;图1OD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手调节长度开关与12时尾粒件装配的后视图;图1OE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手调节长度开关与12时尾粒件装配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A 图1C、图2A 图2C以及图3A 图3D,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 一种表带制扣100,包括龟背10,在所述龟背10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钢片11 ;12时尾粒组装件20,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201具有第一弹性卡件21,第一弹性卡件21与限位钢片11的卡位卡接;6时尾粒组装件30,6时尾粒组装件30的尾端301与龟背的头端12转动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龟背10呈弧形,并且在龟背10左右两侧内分别安装有一限位钢片11 ;而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201上的第一弹性卡件21可以分别与限位钢片11的卡位卡接,进而调整整个表带制扣100的整体长度,以实现轻松调整手表表带的长度。而6时尾粒组装件30与龟背的头端12转动连接。12时尾粒组装件20和6时尾粒组装件30分别连接表带的两头端。参见图1C和图2A 图2C,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卡件21设置于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201的外壳体22内;限位钢片11包括多个卡位111。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该限位钢片11的卡位111包括多个,因此对表带制扣100的长度的调整可以进行微调,实现调整手表表带的长度。而第一弹性卡件21设置于外壳体22内,由外壳体22对第一弹性卡件21结构进行保护。参见图2A 2C,图9A 图9B以及图1OA 图10E,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卡件21包括两个手调节长度开关211,两个所述手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带制扣,其特征在于,包括:龟背,在所述龟背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钢片;12时尾粒组装件,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具有第一弹性卡件,所述第一弹性卡件与所述限位钢片的卡位卡接;6时尾粒组装件,所述6时尾粒组装件的尾端与所述龟背的头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制扣,其特征在于,包括龟背,在所述龟背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钢片;12时尾粒组装件,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具有第一弹性卡件,所述第一弹性卡件与所述限位钢片的卡位卡接;6时尾粒组装件,所述6时尾粒组装件的尾端与所述龟背的头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件设置于所述12时尾粒组装件的头端的外壳体内;所述限位钢片包括多个卡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件包括两个手调节长度开关,两个所述手调节长度开关由所述外壳体的12时尾粒盖片上两个对应的第一插孔伸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两个手调节长度开关之间;两个卡接柱,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手调节长度开关的外侧,两个所述卡接柱分别由所述外壳体上两个对应的第二插孔伸出,并且卡接于所述限位钢片的卡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6时尾粒组装件包括上片,所述上片的尾端与所述龟背的头端转动连接;下片,所述上片的头端与所述下片尾端转动连接;6时尾粒件,所述6时尾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梁明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