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116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二排线,其中第一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承载面,第二连接器具有数个电源端子与数个信号端子,二排线的前端设置于绝缘本体的承载面上,二排线的后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些电源端子与该些信号端子,每条排线的前后两端各设有数个接点,其中至少一条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排线后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具有两种不同间距的接点设计的连接器模块。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速附加技术)连接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电子设备中,如笔记型计算机、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等,其是一种创新的硬盘传输接口,它采用序列传输模式,可以让信号传输距离加长,并避免高速并行传输所造成的电子干扰现象,提供了计算机性能成长的空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性能及可靠性,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整体动态特性。一般现有应用于SATA的线缆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置数个插槽, 该些插槽设有数个端子,该等端子的一侧焊接有线缆,另一侧则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中,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搭接导通。此类线缆连接器于制作上,需要将线缆焊接固定于端子上,并且将端子插入插槽的中以完成整体结构,如此制程方式既繁杂又浪费时间、人力等制造成本,实不符现今市场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此外,现有应用于SATA的线缆连接器模块,其两端所装设的连接器的大小并不相同,亦即两连接器的接触点的间距大小不相等,因此要研发出一种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要符合具有两种不同间距的接点设计的连接器模块,仍有待努力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模块,解决现有连接器模块设计必须有端子及焊接于端子的线缆,容易因为焊接制程不良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从而实现符合现今市场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承载面;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数个电源端子与数个信号端子;以及二排线,该二排线的前端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面上,该二排线的后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些电源端子与该些信号端子,每条该排线的前后两端各设有数个接点,其中至少一条该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排线后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所述该些电源端子之间的间距等于该些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所述二排线包括一电源排线及一信号排线,该电源排线及该信号排线分别经过切割分线后形成数条电源分线及数条信号分线,该些电源分线延伸至该电源排线的后端形成数个独立分接点,该电源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些独立分接点之间的间距。所述该些信号分线位于该信号排线的前后两端之间,该信号排线的前后两端的该些接点具有相同的间距。所述电源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信号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该电源排线后端的该些独立分接点之间的间距等于该信号排线后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该基部突出延伸的一舌部,该舌部具有一前表面,该基部具有该承载面,该承载面延伸至连接于该前表面,该舌部的该前表面上设有一凸肋,该电源排线的前端及该信号排线的前端之间设有一间隔区且呈平行排列设置于该前表面上,该间隔区对应于该凸肋设置。还包括一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基部上;及—拉带,设置于该壳体上。所述电源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的数目不等于该信号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的数目, 该些电源分线可互相堆栈所形成一集线部,该些信号分线可互相堆栈所形成另一集线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一 SATA连接器,该SATA连接器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前端设有一信号端口及与该信号端口间隔设置的一输电端口,该本体后端设有数个第一插槽及与该些第一插槽间隔设置的一第二插槽,该信号端口与该输电端口各设有数个端子沟槽,该些端子沟槽分别延伸至该本体的后端的该些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该电源排线的后端的该些独立分接点分别插入该些第一插槽,该信号排线的后端的该些接点插入于该第二插槽。所述SATA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该本体上的一盖体,于该本体的后端的该些端子沟槽的上方设有一容置空间,该挠性线缆部的后端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盖体组装于该本体的后端以覆盖该容置空间及该些端子沟槽的后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连接器模块,其利用软性排线取代原先使用的端子与线缆,如此不但可避免焊接制程不良的问题,还可减少使用端子与线缆的成本,并且可有效减少制程的繁杂与时间及人力等制造成本的浪费,因此可解决现有连接器模块所容易导致的不符现今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要求的问题。此外,软性排线后端利用切割分线后形成数条分线及数个独立分接点,并使得该些独立分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软性排线前端的数个接点之间的间距,如此即可解决连接器模块两端连接器的接触点的间距大小不相等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图1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1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第二连接器的本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其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2及二排线3,二排线3的前端组装于第一连接器1,且二排线3的后端组装于第二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I包括有绝缘本体11、壳体12以及拉带13,其中绝缘本体11包括一基部111及自基部111突出延伸的舌部112,基部111具有一承载面113,舌部112具有一前表面114,承载面113延伸至连接于前表面114,且承载面113与前表面114上设有一分隔部115,此分隔部115自承载面113延伸至前表面114,以将承载面113分割成第一与第二承载面(未图示)及将前表面114分割成第一与第二前表面(未图示),且第一前表面的面积小于第二前表面的面积,于舌部112的前表面114的分隔部115上设有一凸肋116,在本实施例中,舌部112垂直于基部111向下延伸设置,且前表面114与承载面113之间形成一 90度夹角,此外,在基部111的两侧分别水平向前延伸设有一延伸部117,此延伸部117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舌部112的延伸方向。壳体12组装于绝缘本体11的基部111上,其中壳体12设有数个抵压片121延伸至舌部112的前表面114上,该些抵压片121抵压二排线3的前端于前表面114上以防止二排线3翘曲,且壳体12两侧还设有数个干涉部122可干涉卡合于基部111两侧的延伸部 117,如此以将壳体12组装固定于基部111上。另外,于壳体12上设有一拉带13,此拉带 13可作为用手指拉拔出第一连接器I的施力作用部。第二连接器2具有数个电源端子21与数个信号端子22,且该些电源端子21之间的间距等于该些信号端 子22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2为一 SATA连接器, 该SATA连接器包括一本体23,该本体23前端设有一信号端口 231及与该信号端口 231间隔设置的一输电端口 232,该本体23后端设有数个电源插槽233及与该些电源插槽233间隔设置的一信号插槽234,信号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承载面;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数个电源端子与数个信号端子;以及二排线,该二排线的前端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面上,该二排线的后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些电源端子与该些信号端子,每条该排线的前后两端各设有数个接点,其中至少一条该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排线后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承载面;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数个电源端子与数个信号端子;以及二排线,该二排线的前端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面上,该二排线的后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些电源端子与该些信号端子,每条该排线的前后两端各设有数个接点,其中至少一条该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排线后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项I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些电源端子之间的间距等于该些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3.如权利要求项I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排线包括一电源排线及一信号排线,该电源排线及该信号排线分别经过切割分线后形成数条电源分线及数条信号分线,该些电源分线延伸至该电源排线的后端形成数个独立分接点,该电源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些独立分接点之间的间距。4.如权利要求项3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些信号分线位于该信号排线的前后两端之间,该信号排线的前后两端的该些接点具有相同的间 距。5.如权利要求项4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不等于该信号排线前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该电源排线后端的该些独立分接点之间的间距等于该信号排线后端的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6.如权利要求项5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该基部突出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冠仰秦玉城彭武钏林志杰蔡旺昆
申请(专利权)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