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105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该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用以供一个以上的软性电路板插入,并插接于一对接连接器上,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多个传输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一输入部、以及一连接于输入部后侧的输出部,而各传输端子分别设于绝缘本体内,并由输入部延伸至输出部;其中,输入部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插口,且各传输端子延伸至输入部且分别对应所述插口而设置,以供上述软性电路板插入,而输出部则能与上述对接连接器插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电连接器有关,尤其指一种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软性电路板(FPC)的一端通常各自对应一个对接连接器,也就是一条软性电路板需通过一个对接连接器来连接;换言之,当有多条软性电路板需连接至同一电路板上时,则必须在该电路板上设置相应数量的对接连接器,以致占据该电路板上的空间,造成电路板整体面积必须加大,产品在设计空间上也无法符合轻、薄、短、小等特性要求,最直接的成本考量也无法进一步降低,因此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最终提出一种 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供一个以上的软性电路板插入,并插接于一对接连接器上,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多个传输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一输入部、以及一连接于输入部后侧的输出部,而各传输端子分别设于绝缘本体内,并由输入部延伸至输出部;其中,输入部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插口,且各传输端子延伸至输入部且分别对应供软性电路板插入的所述插口,输出部则能与上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优选地,该绝缘本体的输入部外包覆一金属壳体。优选地,该绝缘本体上枢设一能朝向该输出部翻转以扣合于所述对接连接器后端的扣柄。优选地,所述插口为多个,该多个插口为上、下二层迭置于该输入部内。优选地,其插口内设有多个供该传输端子容置的端子槽,且位于上、下二层的所述插口内的各端子槽,分别延伸至该输出部的上、下表面处。优选地,该插口内设有多个供该传输端子容置的端子槽,该端子槽由该输入部延伸至该输出部。优选地,该传输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一端延伸的接触部、以及一由该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导接部,所述固定部固设于该绝缘本体内,所述接触部随着该端子槽延伸至该输入部内,所述导接部随着该端子槽延伸至该输出部上。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前缘形成一钩部,并钩设于该端子槽前缘处。优选地,该绝缘本体上还枢设有一压板,该压板对应该传输端子而分别设有一凸轴,该凸轴抵压于该传输端子的固定部上。优选地,该传输端子在其固定部与接触部间设置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分别设有一连接于该固定部与该接触部间的弹性段、一由该弹性段向该固定部延伸的驱动段、以及一由该弹性段向该接触部延伸的夹臂,且该驱动段抵靠于该凸轴上而能受凸轴扳动以致该夹臂对上述软性电路板施压。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其通过整合的概念,将一个以上的软性电路板共同整合后,再一并插设于单一对接连接器上,可以减少各软性电路板都需对应一个对接连接器的缺陷,同时有效降低对接连接器的数量,以进一步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软性电路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软性电路板卡固前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与软性电路板卡固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与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与对接连接器卡固前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与对接连接器卡固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绝缘本体I ;输入部10 ;插口100;端子槽 101;金属壳体102 ;输出部11 ;压板12 ;凸轴 120 ;空间121 ;扣柄 13 ;传输端子2 ;固定部20 ;接触部21 ;钩部210 ;导接部22;夹持部23;弹性段230 ;驱动段231 ;夹臂232 ;末端 233 ;软性电路板3;对接连接器4;电路板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以及本技术与软性电路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用以供一个以上的软性电路板3插接后整合于其上,进而能一并插设于一如插座等对接连接器4(即如图7所示)上,以达到将软性电路板3整合于一对接连接器4而供其作电性连接。本技术主要包括一绝缘本体1、以及多个设于该绝缘本体I上的传输端子2 ;其中该绝缘本体I可呈一扁状横长条体,其前端设有一输入部10,后端设有一连接于该输入部10后侧的输出部11,所述输入部10与输出部11均配合该绝缘本体I呈横长条的型态而延伸成型。且输入部1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即至少一个)插口 100,以供软性电路板3插入,所述插口 100内设有多个端子槽101,各端子槽101由输入部10延伸至输出部11(即如图3所不)。另于绝缘本体I的输入部10外可包覆一金属壳体102。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所述插口 100为多个,且各插口 100可对应不同规格的软性电路板3而呈上、下二层的方式迭置于输入部10内,且位于上、下层的插口 100内的各端子槽101则分别延伸至输出部11的上、下表面处;此外,位于同一层(例如下层)的插口 100也可以视软性电路板3的宽度作并列排置,根据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来看,位于上层的插口 100具有较长的宽度,仅设置一个,而位于下层的插口 100则具有较短的宽度,可供二个或二个以上宽度较短的插口 100并列排置,如此即可供多数软性电路板3 —并插设以作整合。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各端子槽101内分别供这些传输端子2容置,且这些传输端子2分别具有一固定部20、一由固定部20 —端延伸的接触部21、以及一由固定部20另一端延伸的导接部22。各传输端子2的固定部20固设于绝缘本体I内,约可界于绝缘本体I的输入部10与输出部11间,而接触部21即随着端子槽101延伸至输入部10内,导接部22则随着端子槽101延伸至输出部11上,以供软性电路板3由插口 100插入后,使软性电路板2得以与各传输端子2的接触部21作接触,并通过各传输端子2作间接的电性导接, 使各传输端子2的导接部22可通过输出部11插入对接连接器4 (即如图5至图7所示),来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各传输端子2定位于各端子槽101内,也可于各传输端子2的接触部21前缘形成一钩部210,以钩设于端子槽101前缘处,当软性电路板3在插入插口 100时,使各传输端子2在被软性电路板3作向后推挤而仍可借助钩部210,来防止脱落或移位等情况发生。再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为便于维持与各软性电路板3的接触;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I上还枢设有一压板12,该压板12对应各传输端子2而分别具有一凸轴120,凸轴120抵压于各传输端子2的固定部20上。同时,各传输端子2于其固定部20与接触部21间分歧设置一夹持部23,所述夹持部23略呈一 “T”字状,并分别设有一连接于固定部20与接触部21间的弹性段230、一由弹性段230向固定部20延伸的驱动段231、以及一由弹性段230向接触部21延伸的夹臂232,而其中驱动段231抵靠于凸轴120上而能受凸轴120扳动。更详细地,当该压板12翻起于绝缘本体I上时(即如图3所示),在对应各凸轴120的一侧形成有一空间121,以供驱动段231末端233伸入该空间121而相对于凸轴120上;当该压板12盖置于绝缘本体I上时(即如图4所示),由于各凸轴120能将驱动段231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供一个以上的软性电路板插入,并插接于一对接连接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输入部、以及一连接于该输入部后侧的输出部;以及多个传输端子,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由该输入部延伸至该输出部;其中,该输入部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插口,该多个传输端子延伸至该输入部且分别对应供软性电路板插入的所述插口,该输出部能与上述对接连接器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供一个以上的软性电路板插入,并插接于一对接连接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输入部、以及一连接于该输入部后侧的输出部;以及多个传输端子,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由该输入部延伸至该输出部;其中,该输入部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插口,该多个传输端子延伸至该输入部且分别对应供软性电路板插入的所述插口,该输出部能与上述对接连接器插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输入部外包覆一金属壳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枢设一能朝向该输出部翻转以扣合于所述对接连接器后端的扣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为多个,该多个插口为上、下二层迭置于该输入部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插口内设有多个供该传输端子容置的端子槽,且位于上、下二层的所述插口内的各端子槽,分别延伸至该输出部的上、下表面处。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吾李星佑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