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接用的加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41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压接用的加热片,即使热电偶的温度检测部在热熔接状态产生离散,加热压接部的发热程度在每个加热片上也不会产生离散,并且耐用性也得到提高。在小板片状的主体横向宽度狭窄的前端侧,设置利用通电电阻发热的小突起状的加热压接部,从基端侧,朝向加热压接部的附近设置切缝,将其两侧部分分别作为通电用端子部,在加热压接部的附近,安装其检测温度用的热电偶,在切缝的内侧侧面,或者,主体的外周侧面上,突出设置用于使热电偶的温度检测部热熔接的熔接用突起部。熔接用突起部的前端面的各棱部,成为由热熔融时湿润膨胀的温度检测部的周缘部分包入的状态,阻止了具备如层叠薄板的内部结构的主体,产生时效的层间剥离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例如将电气部件的导线连接到电极上的作业等中使用地、电阻焊机的热压接用的加热片
技术介绍
在图10~图12中,转载了与本申请专利技术相同的申请人的先前申请专利技术、“特愿2002-139566热压接用的加热片”的附图。该先前申请专利技术的热压接用的加热片B,如图10所示,将其纵长方向的尺寸为十多毫米左右的小金属板片作为主体51。在主体51的横向宽度较窄的前端侧,突出设置有借助通电电阻发热的小突起状的加热压接部52。另外,从基端侧的中央部,朝向加热压接部52的附近设置切入状的切缝53,将其两侧部分分别作为兼用作加热片B的安装用基部的通电用端子部51a,51b。54是主体51固定用的凿穿孔。主体51是通过锻造钨类合金而制成的,因此,具备层叠薄板那样的内部结构。在主体51前端侧的与加热压接部52邻接的侧端面上,以切入状设置有用于安装加热压接部52的温度检测用的热电偶60的切口槽55。热电偶60具备以下构成并列状扎住物理性质各不同的2根导线、例如,铬镍耐热合金线61和铝镍合金线62,并通过使其前端部彼此热融合,而形成温度检测部63。温度检测部63是在将2根导线夹入切口槽55内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热融合而形成的,并且如图11所示,使其左右两端部分以横跨切口槽55的状态热熔接在主体51的侧端面上,而且,如作为沿图11的Y-Y线的纵剖视图即图12所示,使在热熔融状态下膨胀的温度检测部63的上下两端部分突出于该侧端面的上下两侧,从而将侧端面的上下棱部包入。另外,如所述的那样,具备如层叠薄板那样的内部结构的主体51的切口槽55的边缘部分,由于反复被进行高热·冷却操作,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受到较强的层间剥离作用力。另外,如果该剥离作用力增强,则温度检测部63容易从切口槽55的部分剥落,加热片的使用期限缩短。然而,即使成为那样的状况,切口槽55边缘的棱部,如图12所示,只要处于被温度检测部63的周缘部分包入的状态,则由于切口槽55的边缘部,正好成为如由温度检测部63从上下夹住的状态,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上述的层间剥离。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加热片的耐用性。然而,在上述的先前申请专利技术中,也还留有改善的空间。这是因为认为为了将加热压接部52加热至规定温度,即使保持向主体51通电条件不变,在每个加热片上,也有加热压接部52的发热温度出现离散的倾向。因此,就该离散产生的原因,反复进行了各种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即,清楚地认为在表示现有例的图11中,对于以横跨切口槽55的左右两缘部的状态熔接的温度检测部63的熔接量来说,左侧的缘部有比右侧的缘部更多的趋势。在考察其理由时,认为这是因为在用热熔融法形成温度检测部63时,虽然熔融热分别分开传导至切口槽55的左右两侧的通电用端子部51a,51b,但是如图10所示,切口槽55的左右两侧附近的各自形状不同,换句话说,由于热容量不同,所以由热容量较大的切口槽55的右侧部分传导较多的熔融热,因此,右侧部分与左侧部分相比,温度下降的幅度更大。另外认为在该切口槽55的左右两缘部间的温度检测部63的熔接量不同的程度,并不是在所有的加热片上都一样,而是在各个加热片之间存在离散。认为这是因为在用热熔融·熔接法将温度检测部63安装在切口槽55上时的状况,在每个加热片上,不得不有一些程度的不同。与此关联,在图13中,表示了主体51的各个部位的电阻值示意等价电路。在图中,用n表示使加热压接部52发热的部位的电阻,用m表示使温度检测部63热熔接的部位的电阻。由于温度检测部63在切口槽55部位处的热熔接状态,如上所述,在每个加热片上有一些不同,所以该电阻m的值,在各加热片上都有一些离散。进而,如果温度检测部63向切口槽55位置的热熔接状态,在每个加热片上各有不同,则从加热压接部52向温度检测部63热传导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作为加热压接部52的发热温度的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温度检测部63,其电动势值在每个加热片上也离散。作为其结果,即使向加热片的通电条件保持不变,在每个加热片上,加热压接部52的发热温度也会产生差异。此外,作为在每个加热片上加热压接部52的发热温度产生差异的其他原因,当然也考虑制作主体51时的厚度尺寸、平面形状的轻微离散。然而,这种成形加工精度带来的上述离散,可通过进行适当的加工管理,比较容易地克服。本申请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所述的关于先前申请专利技术的加热片的问题的各种考察结果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接用的加热片,即使每个加热片上热电偶的温度检测部的热熔接状态产生离散,改良成也不会由此使加热压接部的发热程度在每个加热片间产生离散,而且,耐用性也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压接用的加热片,具备以下构成在呈小板片状的主体的横向宽度狭窄的前端侧,设置利用通电电阻发热的小突起状的加热压接部,从基端侧的中央部朝向加热压接部的附近设置切入状的切缝,将切缝的两侧部分分别作为通电用端子部,在加热压接部的附近安装有检测温度用的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切缝的内侧侧面或者上述主体的外周侧面上,突出设置有用于使热电偶的温度检测部热熔接的熔接用突起部。另外,熔接用突起部可以以正对加热压接部的配置突出设置在切缝的内端位置。再者,熔接用突起部,可将从其基端至热熔接有热电偶的温度检测部的前端面的突出长度设为0.4mm以上。进而,其特征在于,在使构成热电偶的1对导线的接合端部彼此热熔融而形成温度检测部的同时,在熔接在上述熔接用突起部上的状态下,熔接用突起部的前端面的各棱部成为由温度检测部的湿润膨胀的周缘部分包入的状态,在具备如层叠薄板的内部结构的主体上也不产生时效的层间剥离现象。或者,可以将用于在插通状态下保持构成热电偶的1对导线的保持用切口部沿着上述切缝设置。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加热片的立体图。图2是该加热片的主体的加热压接部和熔接用突起部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是该沿图1的X-X线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4是该加热片的加热压接部和熔接用突起部附近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是表示向上述加热片通电的通电电流和热电偶的电动势值的时效变化的图表。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两个实施方式的图,分别为主体的加热压接部和熔接用突起部附近的局部俯视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是分别表示温度检测部向熔接用突起部熔接的热熔接状态的2个不同事例的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表示温度检测部向热电偶主体的不适当的热熔接事例,为表示主体的加热压接部和温度检测部附近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9是该主体内部的电阻等价电路图。图10表示现有例,为加热片主体的立体图。图11是将热电偶安装完毕的加热片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是沿图11的Y-Y线的纵剖视图。图13是该主体内部的电阻的等价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依次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构成。图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中作为立体图表示的该实施方式的加热片A1以具备与“象棋棋子”类似的平面形状的、金属制薄的小板片作成主体1。主体1的大小,在该实施方式中,大约为15*17mm。另外,该实施方式的主体1是通过锻造钨类合金而作成的,因此,形成将薄板重合那样的层叠状的内部结构。在该主体1的、横向宽度狭窄为梯形的前端部的正中,突出设置利用通电电阻发热的小突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压接用的加热片,具备以下构成:在呈小板片状的主体的横向宽度狭窄的前端侧,设置利用通电电阻发热的小突起状的加热压接部,从基端侧的中央部朝向加热压接部的附近设置切入状的切缝,将切缝的两侧部分分别作为通电用端子部,在加热压接部的附近安装有检测温度用的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切缝的内侧侧面或者上述主体的外周侧面上,突出设置有用于使热电偶的温度检测部热熔接的熔接用突起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工房PDA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