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液晶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3182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液晶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涉及显示领域,能够增大亚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并降低了制作难度,提升了产品良率。该触控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的彩膜结构、阵列结构、液晶层和公共电极,阵列结构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亚像素单元,每个亚像素单元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亚像素电极,触控液晶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单元和切换电路,当触控液晶显示屏不显示画面时,阵列结构的栅线作为触控单元的触控发射线,切换电路将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至触控单元,阵列结构的数据线作为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 tal Di splay,简称LCD)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屏幕的尺寸到显示的质量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LC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现已占据了平面显示领域的主导地位。触控液晶显示屏是将输入、输出终端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小巧、轻盈的手持设备等一系列产品的问世,市场对触控液晶显示屏的需求激增。现有技术的电压感应式触控液晶显示屏采用一套独立的实现触控功能的扫描寻址线路(包括触控发射线和触控感应线)来进行触控点的定位,但是,由于液晶显示屏的亚像素结构中已经有了一套用于显示功能的扫描寻址线路(包括横向的栅线和纵向的数据线),因此,当用作显示功能的栅线和数据线同用作触控功能的触控发射线和触控感应线交错在一起的时候,降低了亚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同时也会增加制备触控液晶显示屏的工艺难度,相应的工艺不良也会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亚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并降低了制作难度,提升了产品良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触控液晶显示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触控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的彩膜结构、阵列结构、液晶层和公共电极,所述阵列结构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亚像素单元,每个亚像素单元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亚像素电极,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单元和切换电路,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不显示画面时,所述阵列结构的栅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发射线,所述切换电路将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至所述触控单元,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所述触控单元通过扫描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获取用户所触碰的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上的位置。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感应线具体为若干个相邻的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共同构成所述触控单元的每条触控感应线。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切换信号源和至少一个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个数与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的条数相等,所述三极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若干个相邻的所述三极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触控单元,所述三极管的源极连接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所述彩膜结构包括平坦层。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触控液晶显示屏,该触控液晶显示屏可在不显示画面时,将用作显示功能的栅线和数据线用作触控功能的触控发射线和触控感应线,无需再设置另外的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扫描寻址线路,能够增大亚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并降低了制作难度,提升了产品良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触控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包括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不显示画面时,所述阵列结构的栅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发射线,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所述触控单元,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以使得所述触控单元通过扫描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获取用户所触碰的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上的位置。 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切换电路的切换信号源向所述切换电路的三极管发出高电平信号;所述三极管导通,将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至所述触控单元。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触控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该方法使得当该触控液晶显示屏不显示画面时,即栅线和数据线无需支持显示功能的运转时,作为支持触控功能的触控发射线和触控感应线使用,使得该触控液晶显示屏无需再设置另外的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扫描寻址线路,能够增大亚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并降低了制作难度,提升了广品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液晶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液晶显示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信号的时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液晶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彩膜结构;4一阵列结构;41 一亚像素单兀;5—液晶层;6—公共电极;7—切换电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液晶显示屏,如图1所示,该触控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以及所述第一基板I与所述第二基板2之间依次设置有的彩膜结构3、阵列结构4、液晶层5和公共电极6。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阵列结构4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亚像素单元41,每个亚像素单元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亚像素电极。如图2所示,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数据输入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具有多个栅极信号输出端口,每个栅极信号输出端口连接一个亚像素单元的栅线,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显示画面时,向栅线输出栅线驱动信号;类似的,数据输入电路具有多个数据输出端口,各个数据输出端口连接一个亚像素单元的数据线,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显示画面时,各个数据输出端口通过所连接的数据线向亚像素单元输入数据信号。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栅线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亚像素单元内的三极管被导通,使得不同的数据信号(实际为电压信号)可以进入对应的亚像素单元,则各亚像素单元内的亚像素电极上加载数据信号,与公共电极6共同控制它们之间的液晶层5内的液晶的偏转,使得该触控液晶显示屏各亚像素单元可显示不同的颜色,此时,在各亚像素单元的共同作用下,该触控液晶显示屏可显示一巾贞画面。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单元和切换电路7。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显示画面时,所述切换电路7使得所述阵列结构4的数据线与所述触控单元之间保持断开状态,防止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干扰所述触控单元的正常工作。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不显示画面时,所述阵列结构4的栅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发射线,所述切换电路7将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至所述触控单元,以使得所述阵列结构4的数据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所述触控单元通过扫描数据线来获取用户所触碰的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上的位置。此时,如图3所示,各阵列结构4的栅线依次接收到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的周期的方波信号,由于该方波信号的最大值小于亚像素单元内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阈值电压,此时该薄膜晶体管相当于电容,则在栅线和数据线之间形成了电容,而电容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由于栅线上接入了周期的方波信号,数据线在电容的作用下,也会有与该方波信号相对应的信号通过,由于此时在切换电路7的作用下,数据线连接至触控单元,使得触控单元可对数据线和栅线之间的交叉点进行扫描。进一步的,由于该第一基板I与彩膜结构3直接接触,通常,用户在进行触碰操作时,能够触碰到的是第一基板I远离所述彩膜结构3的另一面,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的彩膜结构、阵列结构、液晶层和公共电极,所述阵列结构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亚像素单元,每个亚像素单元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亚像素电极,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单元和切换电路,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不显示画面时,所述阵列结构的栅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发射线,所述切换电路将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至所述触控单元,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所述触控单元通过扫描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获取用户所触碰的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的彩膜结构、阵列结构、液晶层和公共电极,所述阵列结构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亚像素单元,每个亚像素单元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亚像素电极,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单元和切换电路,当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不显示画面时,所述阵列结构的栅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发射线,所述切换电路将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连接至所述触控单元,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所述触控单元通过扫描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获取用户所触碰的所述触控液晶显示屏上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作为所述触控单元的感应线具体为若干个相邻的所述阵列结构的数据线共同构成所述触控单元的每条触控感应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娟王海生吴俊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