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改进的运送和牵引夹纱器构成的用于织机的夹纱器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783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9:06
由运送夹纱器和牵引夹纱器构成的用于织机的夹纱器对,其中运送夹纱器的本体由一段挤出成型金属成型件(1)通过普通的刮削机加工而形成。在夹纱器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上,在所有机加工操作结束时,施加厚度为20-30微米的致密且坚硬的薄陶瓷材料表面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织机的由分别改进的运送夹纱器和牵引夹纱器构成的夹纱器对。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对夹纱器,这对夹纱器在与经纱呈干涉关系方面具有更高程度的 安全性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在现代高速织机中,将纬纱运送到经纱梭口中的夹纱器的路径表现为 夹纱器与经纱持续较高频率的干涉。实际上,一方面为了降低经纱上的应力,梭口的开口程 度趋向于更小;另一方面,由于织机速度持续增大,需要将梭口关闭的启动时间提前至其中 夹纱器仍然位于梭口内的时刻。经纱与夹纱器表面的干涉因此不可避免。这种干涉意味着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经纱的完整性问题,经纱可能 保持缠绕在夹纱器上并且因此由于夹纱器的运动而被切割或偏离,从而造成织机停机或者 出现机织缺陷;另一方面的问题是,随着可能的细小裂纹和沟槽的形成而造成的夹纱器磨 损。在夹纱器的与经纱接触的表面上这些微观缺陷的存在当然会增大经纱被夹纱器卡住的 情况的频率,并且另外形成了疲劳失效的危险的触发点,从而这些夹纱器的使用寿命目前 完全不能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织机的、由运送夹纱器和牵引夹纱器构成 的夹纱器对的特殊结构,其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并且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经纱被夹纱器卡住 的频率,而且另外明显提高了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那些特征的由运送夹纱器和牵 引夹纱器构成的夹纱器对来实现的。从属权利要求披露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选特征。附图说明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从下面仅以非限制实施例的方式给出并且在附图中所示的本 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中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夹纱器对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 中图1A为用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运送夹纱器本体的挤出成型件的透视图1B为图1的挤出成型件的放大剖视图2A为在钢筘侧上本专利技术的运送夹纱器的透视图2B为在与图2A的一侧相反的侧面上本专利技术的运送夹纱器的透视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夹纱器的侧视图,其中纬纱夹持装置处于关闭位置中;图3B为在图3A中所示的夹纱器的前部的放大图,其中纬纱夹持装置处于打开位 置中。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运送夹纱器的本体由一段金属成型件I (优选为由轻质合 金制成的挤出成型件)通过简单的刮削移除机加工操作来形成。这种挤出成型件的形状在 图1A和IB中清楚显示出,并且其中央本体具有大体上D形的中空截面1,基部元件2、中间 架(middle shelf) 3和上盖帽状部4从所述中央本体伸出。D形截面I的、在成品夹纱器 中对应于面向钢筘的侧的弯曲部分(在图1B中的右侧)以连续的方式朝盖帽状部4弯曲并 且通过深引导槽5与基部元件分隔开。中间架3相对于D形截面的直的部分(在图1B中的 左侧)沿着交叉方向伸出,所述中间架作为在成品夹纱器中用于夹纱器控制带的紧固元件。 盖帽状部4相比中间架3沿侧向伸出得更远,并且作为紧固在夹纱器内部部分中的纬纱夹 持装置G的保护元件,如在图2B中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夹纱器的这种特殊构造系统能够实现这样的夹纱器,在所述夹纱器中,中央本体 由具有高结构刚度的整体件构成,并且没有现有技术的夹纱器由于在不同元件之间的连接 部而通常具有的任何沟槽效应。夹纱器因此表现出增强的耐疲劳性、高可靠性和形状再现 性,从而能够完全不用纺织人员在夹纱器更换时通常进行的调整和校正操作。而且,夹纱器的趋向于与经纱摩擦接触的大部分外表面由挤出成型件的挤出成型 表面构成,因此本身已经具有某种光滑度,这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机加工操作。由于挤出成型件I已经包括了所有必要的夹纱器元件,所以用来获得成品运送夹 纱器的刮削移除机加工操作非常简单快捷,在切口区域中也是如此,从而本专利技术的运送夹 纱器不仅提供了高技术性能,而且其制造成本低。如在图2A和2B中可以看出,挤出成型件I的机加工操作如此进行,从而使得本发 明的运送夹纱器P使其尖端(tip)在面向钢筘的侧面(在图2A中的前侧)上对准,以便在夹 纱器内留下宽阔的空间以容纳纬纱夹持装置G,这些装置如上所述相对于与经纱的任何可 能干涉而言完全受到盖帽状部4保护。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夹纱器T在图3A和3B中显示出,并且为如下所述的类型其中为了 使得所夹持的纬线自由,楔状尖端C在杆件L的控制下克服弹簧M按照箭头F进行第一纵 向运动,以及按照箭头H进行第二交叉运动,这能够非常迅速地在楔状尖端C和钩形元件B 之间实现较宽的开口。使得按照两个垂直运动进行开口的这种楔状尖端在本领域是已知的,但是在已知 的装置中第二运动也通过杆件和弹簧系统来实现。这造成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复杂并且庞 大,因此造成需要的牵引夹纱器的体积更大,另外该系统会出现意外卡住。根据本专利技术,不同的是,通过使用永磁体6来实现楔状尖端的侧向移位,该永磁体 嵌入在牵引夹纱器的本体中并且一旦所述控制杆通过沿着箭头F的纵向运动而自身已经 摆脱了形成在钩形部(G)的相对侧上的相对的楔形部8则能够在楔状尖端C的控制杆7上 施加吸引力。实际上,相对的楔形部8防止了控制杆过早下降因此防止在控制杆7和永磁 体6之间出现过早接触,直到控制杆7的纵向行程的结束,因此避免了控制杆7在永磁体6 上出现任何摩擦,该摩擦会损害其使用时间。 楔状尖端的控制装置的这种结构体积非常小,从而与已知的夹纱器相比,本专利技术 夹纱器可以具有薄的多的结构设计,并且因此甚至在梭口关闭提前时也能够在不与经纱干 涉的情况下离开梭口。考虑到夹纱器的尺寸非常小以及构成它的各个部分较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夹纱 器优选由钢制成。最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运送和牵引夹纱器两者共同的是,夹纱器的 外表面通过被称为PEO (等离子电解氧化)的技术进行电解涂覆处理而具有非常薄的陶瓷 材料表面层,该技术能够给夹纱器表面精确地涂覆紧密地附着在基底材料上的、厚度非常 小的致密且非常坚硬的陶瓷材料层,所述厚度例如优选为20-30微米。如可预测的那样,该表面陶瓷层有效提高了夹纱器的使用寿命,防止了下面的金 属材料出现由经纱摩擦引起的磨损。由于所述陶瓷层的厚度非常小,所以不会以任何方式 改变夹纱器的功能特征,也不会改变夹纱器的机械细节,从而这种处理可以作为最终处理 在所有机械精加工操作结束时进行。另外,这种陶瓷层虽然间接地然而以完全令人惊讶的方式实现了夹纱器的疲劳失 效的大幅度的减少,这是因为消除了或大大减少了微裂纹和微沟槽的形成,这些都是这种 疲劳失效的触发点。因此这大大延长了本专利技术夹纱器的使用寿命。但是,要理解的是,不必将本专利技术认为局限于上述具体布置,上述具体布置只是表 示了其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内在不脱离由下面权利要求限 定的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有许多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运送夹纱器和牵引夹纱器构成的用于织机的夹纱器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夹纱器的本体由一段挤出成型的金属成型件(1)通过普通刮削机加工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2 IT MI2011A0017101.由运送夹纱器和牵引夹纱器构成的用于织机的夹纱器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夹纱器的本体由一段挤出成型的金属成型件(I)通过普通刮削机加工而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纱器对,其中挤出成型的所述成型件(I)的中央本体具有大体D形截面,基部元件(2)、中间架(3)和上部盖帽状元件(4)从所述中央本体伸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纱器对,其中挤出成型的所述成型件(I)的D形截面的弯曲部分朝着所述盖帽状元件(4)连续弯曲并且通过深引导槽(5)与所述基部元件(2)分隔开。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纱器对,其中所述中间架(3)从挤出成型的所述成型件(I)的D形截面的直的部分沿着横向方向伸出,该中间架在最终的夹纱器中作为夹纱器的控制带的紧固元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纱器对,其中所述盖帽状元件(4)相比于所述中间架(3)沿横向伸出得更远,并且作为纬纱夹持装置(G)的保护元件,所述纬纱夹持装置紧固在所述夹纱器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卡萨罗托
申请(专利权)人:意达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