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包括:主体,包括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罩顶帽和底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壁的两侧;所述罩顶帽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侧;所述底板半封闭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下侧,靠近所述后侧板下侧部分设置有一用于导入气体的气体射流出口;所述后侧板的对立面设置有一与外界导通、用于补流的开放口;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后侧板内侧平滑对接的、弧度可调节的弹性板,所述后侧板的上部或所述罩顶帽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将气体排出的吸气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提高吸气浓度和效率的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气罩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
技术介绍
当需要排放或后续回收处理的气体(如烟、雾等)射流射向相对静止的气体中时,具有高动能量的气体射流分子通过同周围分子的能量交换在射流外层形成混合流,从而造成流体总流量的快速提升。若射流中带有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温度等通过射流介质的传递混到周围气体中去,处理和排放少量的流体要比处理和排放大量的流体要节能、经济得多。此外,出于对生产和生活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排出的流体通常不允许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的方式吸走,而只能采用间接吸取气体的吸气罩来实现。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能够实现提高吸气浓度和效率的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实现提高吸气浓度和效率的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包括主体,包括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罩顶帽和底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壁的两侧;所述罩顶帽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侧;所述底板半封闭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下侧,靠近所述后侧板下侧部分设置有一用于导入气体的气体射流出口 ;所述后侧板的对立面设置有一与外界导通、用于补流的开放口 ;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后侧板内侧平滑对接的、弧度可调节的弹性板,所述后侧板的上部或所述罩顶帽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将气体排出的吸气接口 ;所述开放口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圆弧形导向弯板,有利于所述开放口进行补气;还包括一用于控制调节弹性板弧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弹性板弧度的调节;所述罩顶帽包括有一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内部凹陷形成的空腔面向所述后侧板,进一步开拓所述主体的上部空间,有利于气体的导流。较佳的,所述主体为可塑性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结构,整体性更佳。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的有益效果如下1.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排放气体射流由气体射流出口射向主体腔体中相对静止的气体中,通过弹性板的调节能够让排放气体紧贴后侧板内壁面流动(形成贴附射流),限制了排放气体与周围气体的混合提高了其浓度,最后再由吸气接口直接吸走,降低了总吸气量,达到缩小吸气罩尺寸,减小转速和后续处理系统的规模,从而取得了浓度高、效率高、节能、减少投资的专利技术目的。2.当吸气系统故障时,本专利技术的吸气接口无法进行正常的吸气工作,依靠吸气罩与外界导通、用于补流的开放口进行气体排放,可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运行。3.当所在环境发生事故,可作为排出事故气体之用。4.当排放的是冷热能,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利用排放的余能改善所在环境的条件。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结构示意图。图3为其他实施例的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包括主体,包括后侧板1、左侧板3、右侧板2、罩顶帽4和底板12 ;左侧板3、右侧板2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壁的两侧;罩顶帽4连接设置于后侧板1、左侧板3、右侧板2的上侧;底板12半封闭设置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2下侧,靠近后侧板I下侧部分设置有一用于导入气体的气体射流出口 9 ;后侧板I的对立面设置有一与外界导通、用于补流的开放口 10 ;后侧板I的底部设置有与后侧板I内侧平滑对接的、弧度可调节的弹性板5,后侧板I的上部设置有一用于将气体排出的吸气接口 7。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开放口 10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圆弧形导向弯板8,本实施例中为左侧板3和右侧板2在远离后侧板I的一侧向内弯曲形成。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用于控制调节弹性板5弧度的调节机构6,调节机构6设置在后侧板I上,本实施例的弹性板5可以为一侧与后侧板I内侧平滑活动对接,通过设置在后侧板I上的调节机构6调节弹性板5与后侧板I内侧的弧度,提高气体射流出口 9的排放气体与后侧板I内侧的贴附效果。此外,所述罩顶帽4包括有一突起部11,突起部11的内部凹陷形成的空腔面向后侧板1,使得本实施例的上部腔体大于下部腔体,有利于气体的导流。示例性的,本实施例采用可塑性材料通过注塑、烧结、注模、模压、热压等工艺一体化注塑成型形成带有后侧板1、左侧板3、右侧板2、罩顶帽4和底板12的主体部分,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当然也可以将各个部分分别进行注塑成型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整体装配。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的具体应用如下将本实施例应用在吸气系统上,吸气装置通过排气管道与吸气接口 7连接,气体射流出口 9设置在排出气体排出处。工作时,如图2所示,排出气体通过气体射流出口 9进入本体内部,通过调节弹性板5使得排出气体形成贴附集流状态的恒速射流区,排出气体进入本体时,紧贴后侧板I的射流分子得不到周围气体的补充而产生负压,迫使射流保持较高的浓度紧贴后侧板I的内侧,射向吸气接口 7。而后侧板I对立面的开放口 10附近相对静止的气体形成补流区,外部气体通过开放口 10不断地补充与混合,在恒速射流区与补流区之间形成混流区,对排出气体产生向上挤压,加速排出气体的提升,最后由吸气接口 7全部气体。此外,当吸气系统故障时,本专利技术的吸气接口 7无法进行正常的吸气工作,依靠吸气罩与外界导通、用于补流的开放口 10进行气体排放,可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运行。当所在环境(开放口所在环境)发生事故,可作为排出事故气体之用。当排放的是冷热能,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利用排放的余能改善所在环境的条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气接口 7还可以设置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罩顶帽4的顶部,具体可以是在罩顶帽4靠近后侧板I与气体射流出口 9相对立的位置,主体也可以采用板材通过咬口、焊接、粘贴胶结、螺接等工艺组合制作。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包括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罩顶帽和底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壁的两侧;所述罩顶帽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侧;所述底板半封闭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下侧,靠近所述后侧板下侧部分设置有一用于导入气体的气体射流出口;所述后侧板的对立面设置有一与外界导通、用于补流的开放口;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后侧板内侧平滑对接的、弧度可调节的弹性板,所述后侧板的上部或所述罩顶帽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将气体排出的吸气接口;所述开放口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圆弧形导向弯板;还包括一用于控制调节弹性板弧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所述罩顶帽包括有一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内部凹陷形成的空腔面向所述后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贴附集流型吸气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包括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罩顶帽和底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壁的两侧;所述罩顶帽连接设置于所述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侧;所述底板半封闭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下侦牝靠近所述后侧板下侧部分设置有一用于导入气体的气体射流出口 ;所述后侧板的对立面设置有一与外界导通、用于补流的开放口 ;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后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义恩,朱兆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