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假体瓣膜,包括由若干叶裙单元依次拼接成环形结构的叶裙,叶裙上设有若干缺口,各缺口所在位置对应地设有叶瓣,各缺口的边界为叶瓣固定边,相邻叶裙单元片之间的拼接线的两端分别位于叶瓣固定边和叶裙底缘处,拼接线沿该叶瓣固定边与叶裙底缘之间的最短路径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相邻两叶裙单元片间相互缝合时的缝合界限即为拼接线,该拼接线由叶瓣固定边起至叶裙底缘止,拼接线沿该叶瓣固定边与叶裙底缘之间的最短路径分布,相对于传统拼接线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拼接线是最短的,因此,也使得缝合拼接线时所要缝合的针数也最少,进而降低人工缝合时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假体瓣膜,尤其是一种假体瓣膜及一种假体瓣膜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瓣膜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解决患者瓣膜关闭不全或钙化狭窄手术方案,现有的治疗手段仍为外科手术,虽然某些程序可以通过使用微创技术(即所谓的“钥匙孔”技术),但绝大多数瓣膜置换术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胸手术,实施体外循环停止心跳,虽然此外科开胸手术方式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手术方法,但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是巨大的,需要大量的休养时间,而且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危急生命的并发症。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伤害轻,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经不懈努力, 现已解决经皮介入人工心脏瓣膜修复病变瓣膜时会遇到的多项问题。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先将人工心脏瓣膜假体压缩,并将其放入输送鞘管中,然后在人体股动脉上开口,输送鞘管通过该开口,经人体血管送入所需瓣膜位置,最后释放。人工心脏假体瓣膜的形状和构造往往是取决于所适用修复的瓣膜的人体生物形状和尺寸(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一般来说,假体心脏瓣膜的设计都是为了使其具备原有瓣膜的功能,所以均包括有叶瓣结构。根据人体生物结构,假体瓣膜可包括带叶瓣的血管段,该血管段还以某种方式安装在可扩张支架内形成一个带支架的假体心脏瓣膜装置。如图1-4所示,公开号为US7914569的美国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假体瓣膜装置,图中包括了美国专利中的图FIG. 3A、FIG. 3B、FIG. 4B和FIG. 5,该专利中的假体瓣膜包括叶裙la,叶裙Ia为若干叶裙单元Ila依次拼成的环形结构,叶裙Ia其中一侧缘上开设有缺口13a,该缺口 13a的边界为叶瓣固定边131a,该缺口 13a内的叶瓣固定边131a处缝合有叶瓣2β ο鉴于生物瓣膜植入后患者无需永久使用抗凝药物的特点,假体瓣膜采用生物材料已是减少患者术后痛苦的优选方法,而生物组织若面积过大,其质量不稳定性必然增加,该专利中将叶裙Ia小单元块化,降低了对生物原材料的要求;同时,该专利中叶瓣2a和叶裙Ia的缝接结构使叶瓣2a单元在受到血流冲击时,施加到其与叶裙Ia接合边缘的力均勻分布,而不是集中在某个局部的结合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假体生物瓣膜的抗疲劳性能。但是,目前两叶裙单元Ila间的拼接是通过人工缝合的方式进行固定的,上述专利中,两拼接的叶裙单元Ila间的拼接线Illa由两缺口 13a缘相交点(即叶裙Ia的最高点)延伸至底缘12a位置,而这无形中增加了需要人工缝合的长度,对于如此高要求的人工缝合产品,缝合长度越长,缝合针数则越多,而出现误差的几率无疑也越大。同时,如若对该缝合后的假体瓣膜(即叶裙Ia)进行轴向压缩,其圆周上的缝合线Illa相互重叠的位置将达九处,如图2所示,即I VIIII处。每一处缝合线Illa缝合时所需要的折叠层所产生的压缩截面积,在一个以FdFrench= l/3mm)为直径计量单位的介入鞘管内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于患者来说,尺寸越小的鞘管对身体的伤害会越小,能够适用该治疗的患者范围也将越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合所需针数少,安全性更高的假体瓣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假体瓣膜,包括由若干叶裙单元依次拼接成环形结构的叶裙,叶裙上设有若干缺口,各缺口所在位置对应地设有叶瓣,各缺口的边界为叶瓣固定边,相邻叶裙单元片之间通过拼接线相连,该拼接线的一端相交于叶瓣固定边,另一端沿直线垂直相交于叶裙底缘。优选设置是所述叶瓣固定边为弧线。优选设置是所述拼接线位于叶瓣固定边上的交点为叶瓣固定边上四分之一至四 分之三间的连线内。优选设置是所述叶瓣固定边上与拼接线相交的位置为叶瓣固定边上距离叶裙底缘最近的位置。优选设置是所述拼接线位于叶瓣固定边上的交点为叶瓣固定边的二分之一处。优选设置是每条叶瓣固定边均对应一条拼接线。优选设置是所述叶裙单元片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邻两叶裙单元片间相互缝合时的缝合界限即为拼接线,该拼接线由叶瓣固定边起至叶裙底缘止,拼接线沿该叶瓣固定边与叶裙底缘之间的最短路径分布,相对于传统拼接线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拼接线是最短的,因此,也使得缝合拼接线时所要缝合的针数也最少,进而降低人工缝合时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更高,且与所附带的假体瓣膜缝合时所需针数少的瓣膜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假体瓣膜装置,包括支架和与支架连接的假体瓣膜,所述假体瓣膜为所述的假体瓣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假体瓣膜被人工缝合于支架上,因为假体瓣膜上的缝合线以最短的方式布置,从而降低了人工缝合时所带来的风险,保证瓣膜支架安装到位后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美国专利叶裙和叶瓣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美国专利叶裙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美国专利叶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叶裙和叶瓣缝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叶裙单元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叶裙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叶裙和叶瓣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叶裙和叶瓣缝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叶裙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种实施例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由三片叶裙单元片11依次拼成环形结构的叶裙1,环形结构的叶裙I具有上下缘,其中下缘为底缘12,上缘上开设有三个依次设置的缺口 13,各缺口 13的边界为叶瓣固定边131对应地设有叶瓣2,该叶瓣固定边131为弧线结构。相邻叶裙单元片11之间的拼接线111的两端分别位于叶瓣固定边131和叶裙I底缘12处,拼接线111沿该叶瓣固定边131与叶裙I底缘12之间的最短路径分布。当然,该叶瓣固定边131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线,甚至为不规则的曲线,虽然不规则曲线这一 技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应用意义,但是也落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两相邻叶裙单元片11之间通过针线缝合的方式进行拼接,且相互缝合时的缝合界限即为拼接线111 (该拼接线111非缝合用的缝合线),该拼接线111为直线,且该直线的一端相交于叶瓣固定边131,另一端沿直线垂直相交于叶裙I底缘12,定义拼接线111与叶瓣固定边131上相连接的点为交点14,该交点14为与叶裙I底缘12距离最近的位置,由此使得该拼接线111为叶瓣固定边131与叶裙I底缘12之间的最短路径。如图7、8所示,环形结构的叶裙I由三片叶裙单元片11拼接而成,每两个叶裙单元片11上的缺口 13拼接后形成一条叶瓣固定边131,拼接线111为叶瓣固定边131和叶裙I底缘12间的最短路径。本实施例中,叶瓣固定边131为中心对称圆弧,拼接线111与叶瓣固定边131的交点14为叶瓣固定边131的二分之一处,故此处也即叶瓣固定边131上与叶裙I底缘12距离最近的位置。当将两相邻叶裙单元片11通过此处进行缝合时,所缝出的拼接线111最短。上述实施例中,叶瓣固定边131为中心对称的圆弧,而如果叶瓣固定边131为非中心对称的弧线,则拼接线111与叶瓣固定边131的交点14,可以位于叶瓣固定边131上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间的连线内(该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以叶瓣固定边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假体瓣膜,包括由若干叶裙单元依次拼接成环形结构的叶裙,叶裙上设有若干缺口,各缺口所在位置对应地设有叶瓣,各缺口的边界为叶瓣固定边,其特征是:相邻叶裙单元片之间通过拼接线相连,该拼接线的一端相交于叶瓣固定边,另一端沿直线垂直相交于叶裙底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体瓣膜,包括由若干叶裙单元依次拼接成环形结构的叶裙,叶裙上设有若干缺口,各缺口所在位置对应地设有叶瓣,各缺口的边界为叶瓣固定边,其特征是相邻叶裙单元片之间通过拼接线相连,该拼接线的一端相交于叶瓣固定边,另一端沿直线垂直相交于叶裙底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体瓣膜,其特征是所述叶瓣固定边为弧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体瓣膜,其特征是所述拼接线位于叶瓣固定边上的交点为叶瓣固定边上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间的连线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约翰,齐均,雷荣军,张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