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苗种早期驯化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1779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12:18
匙吻鲟苗种早期驯化培育方法,涉及鱼类苗种早期驯化培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要解决传统鱼类苗种培育方式下匙吻鲟死亡率高,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不易推广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了匙吻鲟苗种早期驯化培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是将匙吻鲟开口鱼苗用活饵培育5-6d,然后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饲养,同时控制养殖密度等环境因子至苗种体重达1.5~2g、体长4~5cm,即完成匙吻鲟苗种的早期驯化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培育的苗种品质好,成活率可提高5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养殖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苗种早期驯化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属鲟形目,白鲟科,匙吻鲟属。是一种原产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优良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摄食浮游动物、适生产成本低、可于水库养殖、捕捞率高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改善渔业生态系统、优化配置渔业资源的鱼类养殖品种。自1988年从美国引进匙吻鲟以来,匙吻鲟养殖业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在全国十多个省、直辖市进行养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匙吻鲟为中上层鱼类,杂食性,以滤食为主,与鳙鱼相似;在传统鱼类苗种培育模式下,匙吻鲟苗种死亡 率高,以及其摄食量、食谱和摄食行为特殊性的特点,其他鱼类的苗种驯化培育技术并不适用于匙吻鲟苗种驯化培育。目前,国内还没有匙吻鲟苗种早期驯化的具体操作技术,另外,传统鲟鱼类苗种驯化培育过程中需将生物饵料粉碎后拌入配合饲料,有的还需同时添加油月旨、多种维生素等其它营养物质,其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很多地方没有条件买到或是培育出足够量的鲜活的生物饵料,因此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匙吻鲟苗种培育的模式不易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传统鱼类苗种培育方式下匙吻鲟死亡率高,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不易推广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的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一、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 6000尾仔鱼的密度将匙吻鲟仔鱼放入经消毒的圆形玻璃钢槽,在温度为18 20°C下活饵开口培育5 6d,培育过程中清除死苗及残物;其中,所述圆形玻璃钢槽的直径为2 3m,高为40 50cm ;二、仔鱼开口培育后,在光照强度为10 IOOLux,光照时间为6 12小时/天,温度为18 22°C下,投喂直径< 80 μ m的配合饲料诱导仔鱼摄食,每天投喂3 4次;三、仔鱼经配合饲料诱食2 3d后,每天投喂8 10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2% 3%进行驯化培育,待鱼苗体重达I 1. 5g后,每天投喂5 6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1% 2%,培育至苗种的体重达1. 5 2g,体长为4 5cm,即完成匙吻鲟苗种的早期驯化培育;其中,鱼苗体重大于O. 5g后养殖密度要小于O. 5kg/m3 ;配合饲料购买自中山统一饲料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鱼仔经活饵开口后,只投喂配合饲料即可,不需添加油脂、多种维生素等其它营养物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2、本专利技术的仔鱼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 6000尾的密度培育有利于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降低仔鱼咬尾致残概率,提高仔鱼的开口成活率;3、本专利技术培育的苗种品质好,成活率可达到78 % 85 %,提高50 %以上,有效的改善了匙吻鲟苗种传统培育方式中生物饵料供应不足及应用生物饵料带来的营养不均衡、易携带病原生物等因素而造成的高死亡率的缺点,极大地简化了养殖工艺,同时也为其他鱼类的人工驯化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易于推广。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一、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 6000尾仔鱼的密度将匙吻鲟仔鱼放入经消毒的圆形玻璃钢槽,在温度为18 20°C下活饵开口培育5 6d,培育过程中清除死苗及残物;其中,所述圆形玻璃钢槽的直径为2 3m,高为40 50cm ;二、仔鱼开口培育后,在光照强度为10 IOOLux,光照时间为6 12小时/天,温度为18 22°C下,投喂直径< 80 μ m的配合饲料诱导仔鱼摄食,每天投喂3 4次; 三、仔鱼经配合饲料诱食2 3d后,每天投喂8 10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2% 3%进行驯化培育,待鱼苗体重达I 1. 5g后,每天投喂5 6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1% 2%,培育至苗种的体重达1. 5 2g,体长为4 5cm,即完成匙吻鲟苗种的早期驯化培育;其中,鱼苗体重大于O. 5g后养殖密度要小于O. 5kg/m3。本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施方式的鱼仔经活饵开口后,只投喂配合饲料即可,不需添加油脂、多种维生素等其它营养物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2、本实施方式的仔鱼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 6000尾的密度培育有利于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降低仔鱼咬尾致残概率,提高仔鱼的开口成活率;3、本实施方式培育的苗种品质好,成活率可达到78% 85%,提高50%以上,有效的改善了匙吻鲟苗种传统培育方式中生物饵料供应不足及应用生物饵料带来的营养不均衡、易携带病原生物等因素而造成的高死亡率的缺点,极大地简化了养殖工艺,同时也为其他鱼类的人工驯化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易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圆形玻璃钢槽用聚维酮碘消毒。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在温度为18°C下活饵开口培育6d。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圆形玻璃钢槽的直径为2m,高为40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光照强度为20 80Lux,光照时间为8 10小时/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待鱼苗体重达Ig后,每天投喂5次。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试验一本实验的是按以下步骤实现一、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尾仔鱼的密度将匙吻鲟仔鱼放入经聚维酮碘消毒的圆形玻璃钢槽,在温度为18°C下活饵开口培育6d,培育过程中清除死苗及残物;其中,所述圆形玻璃钢槽的直径为2m,高为40cm ;二、仔鱼开口培育后,在光照强度为lOOLu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温度为20°C下,投喂直径50 μ m的配合饲料诱导仔鱼摄食,每天投喂3次;三、仔鱼经配合饲料诱食2d后,每天投喂8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进行驯化培育,待鱼苗体重达Ig后,每天投喂5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2%,培育至苗种的体重达2. Og、体长5cm,即完成匙吻鲟苗种的早期驯化培育;其中,鱼苗体重为O. 5g后养殖密度为O. 5kg/m3。本试验的鱼仔经活饵开口后,只投喂配合饲料即可,不需添加油脂、多种维生素等其它营养物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本试验的仔鱼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尾的密度培育有利于细菌性烂鳃病的防 治,降低仔鱼咬尾致残概率,提高仔鱼的开口成活率;本试验培育的苗种品质好,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尾仔鱼可成活4000尾,成活率可达到80 %,有效的改善了匙吻鲟苗种传统培育方式中生物饵料供应不足及应用生物饵料带来的营养不均衡、易携带病原生物等因素而造成的高死亡率的缺点,极大地简化了养殖工艺,同时也为其他鱼类的人工驯化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易于推广。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 6000尾仔鱼的密度将匙吻鲟仔鱼放入经消毒的圆形玻璃钢槽,在温度为18 20°C下活饵开口培育5 6d,培育过程中清除死苗及残物;其中, 所述圆形玻璃钢槽的直径为2 3m,高为40 50cm ;二、仔鱼开口培育后,在光照强度为10 lOOLux,光照时间为6 12小时/天,温度为 18 22°C下,投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匙吻鲟苗种早期驯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匙吻鲟苗种早期驯化培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每个圆形玻璃钢槽5000~6000尾仔鱼的密度将匙吻鲟仔鱼放入经消毒的圆形玻璃钢槽,在温度为18~20℃下活饵开口培育5~6d,培育过程中清除死苗及残物;其中,所述圆形玻璃钢槽的直径为2~3m,高为40~50cm;二、仔鱼开口培育后,在光照强度为10~100Lux,光照时间为6~12小时/天,温度为18~22℃下,投喂直径≤80μm的配合饲料诱导仔鱼摄食,每天投喂3~4次;三、仔鱼经配合饲料诱食2~3d后,每天投喂8~10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2%~3%进行驯化培育,待鱼苗体重达1~1.5g后,每天投喂5~6次,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1%~2%,培育至苗种的体重达1.5~2g,体长为4~5cm,即完成匙吻鲟苗种的早期驯化培育;其中,鱼苗体重大于0.5g后养殖密度要小于0.5kg/m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化孙大江曲秋芝张莹王念民纪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