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层以及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电加热玻璃、汽车用多层窗玻璃和建筑用窗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701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层以及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电加热玻璃、汽车用多层窗玻璃和建筑用窗玻璃。一种电加热层,包括:导电涂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是相邻边;所述导电涂层上具有主分离线,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第一侧边上;所述主分离线的一端位于间隙内,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离,在两电极之间具有不流通电流的区域;沿主分离线的长度方向的确定路径形成主电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和加热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建筑等领域使用的具有电加热层的玻璃,尤其涉及电加热层结构、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装潢领域人们对玻璃的进行加热的需求日益增加。现有为了提高玻璃的温度,在玻璃板层之间设置导线,所述导线与电源相连,加热玻璃用以在较冷的气候下除雾和融化玻璃上的冰雪是特别有用的。现有电加热玻璃主要是将电阻丝直线均匀的分布在两层或多层玻璃中间,具有加热均匀,玻璃透光度高,利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专利文献CN1640196A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加热层的玻璃,如图1所示,钢化窗玻璃2的面板元件I的上面设置有总的表面导电涂层3,所述导电涂层3通过电缆8向电极7加电压而加热;其中导电涂层3的部分区域由分离线9、10电分离,分离线9、10端部具有凹部11,用于避免在端部区域过度的电流密度。导电涂层3的内表面区域由至少一条周边分离线4与导电涂层3的外部边缘区域5电分离;电极7安置在由分离线4围绕的表面区域内,且所述电极7通过分离线6电分离。图2是专利文献CN1640196A中公开了另一种具有电加热层的玻璃,如图2所示,钢化窗玻璃2的面板元件I的上面设置有总的表面导电涂层3,所述导电涂层3同图1 一样是通过电缆8向电极7加电压而加热;导电涂层3的内表面区域由至少一条周边分离线4与导电涂层3的外部边缘区域5电分离;电极7安置在由分离线4围绕的表面区域内,其中电极7靠近钢化窗玻璃2的一侧边,且所述电极7的长边平行于该侧边,两电极7之间的间隙很大,容纳了两条主分离线10,在两条主分离线之间也存在电流路径(电流从一电极传导至另一电极所经过的路径)。但是,目前采用电加热层的玻璃,由于电加热层的表面电阻较高,对于要加热的大尺寸窗玻璃或长电流路径而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较高的供电电压,该供电电压在任何情况下都大于车辆中通常的车载电压。且采用上述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在图1中所述电加热层中分离线的设置方式还会造成在大尺寸玻璃上只存在一条电流路径,造成加热不均匀及加热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提高加热的均匀性,会想到如图2所示设置多级别分离线,但是随着级数的增多,各级别的电流路径的长度相差会越来越大,同样会造成加热不均匀及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加热层结构、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在改善玻璃加热均匀性的同时还提升了加热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层,包括导电涂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是相邻边;所述导电涂层上具有主分离线,所述主分离线的一边与所述第一侧边基本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第一侧边上;所述主分离线的一端位于间隙内,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离,在两电极之间具有不流通电流的区域;沿主分离线的长度方向的确定路径形成主电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可选的,所述主分离线呈倒L字形,包括直线段或波浪线段或锯齿线段。可选的,所述导电涂层上还包括根据与所述第二侧边距离远近依次排布的N组级别分离线,第I组级别分离线距离第二侧边最近,其中N为正整数。可选的,所述级别分离线包括直线段或波浪线段或锯齿线段。可选的,所述N组级别分离线中相邻的两级别分离线之间形成电流路径。可选的,所述级别分离线呈I字形或正Z字形或倒L字形或倒Z字形。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一体式或分段式。可选的,当第一电极为一体式时,所述导电涂层上还包括根据与所述第二侧边距离远近依次排布的N组辅助分离线,第I组辅助分离线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内,且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选的,当第η组级别分离线为倒L字形时,倒L字垂直于第一侧边的边垂直连接第η+1组辅助分离线,其中I < η < N。可选的,当第η组级别分离线为倒Z形时,第η-1组级别分离线为倒L字形或I字形,其中2彡η彡N。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包括玻璃,位于玻璃表面的电加热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电加热层的电加热玻璃,包括两块外层玻璃,和位于外层玻璃之间的电加热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电加热层的汽车用多层窗玻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电加热层的建筑用窗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及其包围玻璃四周的边框,位于玻璃之间的电加热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将第一电极设置于靠近导电涂层第一侧边处,将第二电极设置于靠近导电涂层第二侧边处;所述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占用导电涂层的边缘区域,对导电涂层主要表面区域没有任何影响,使导电涂层表面区域内电流路径涉及足够范围,进而对玻璃的加热达到均匀;另外,设置主分离线,一端位于第一侧边的间隙内,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离;电流沿主分离线的长度方向的确定路径在两电极间进行传导,无需经过曲折路径进行电流传导,使传导路径变短,加热效率提高。级别分离线呈镜像分布于主分离线两侧,使电流流经的路径分布更均匀,使对玻璃的加热均匀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加热层中电流路径排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加热层中电流路径排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加热层中电流路径排布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加热层中电流路径排布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电加热层中电流路径排布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电加热层中电流路径排布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四块玻璃拼装情况下电加热层中电流路径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具有电加热层的透明非导电材料(例如玻璃)通常是将导电涂层铺在透明非导电材料上,用以将透明非导电材料上的水汽或冰层去除,保证透明非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在导电涂层上通常会采用机械方法或激光绘制法将导电涂层进行切缝,实现导电涂层表面区域电分离,以建立和传导电流。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了现有的电加热玻璃后发现,电极会直接设置在导电涂层主要表面区域,导致这部分区域内电流路径欠缺,使加热不均匀;另外,由于随意排布的原因,导致两电极间电流的传导路径较长,进而会产生热效率降低且加工成本高的情况。针对上述电加热玻璃所产生的缺陷,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研究出一种新的具有电加热层的玻璃,包括两块外层玻璃,和位于外层玻璃之间的电加热层;在电加热层中具有导电涂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是相邻边;所述导电涂层上具有主分离线,所述主分离线的一边与所述第一侧边基本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第一侧边上;所述主分离线的一端位于间隙内,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离,在两电极之间具有不流通电流的区域;沿主分离线的长度方向的确定路径形成主电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图3是本技术具有电加热层的面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面板元件100包含有玻璃102,所述玻璃102的第一表面覆盖有导电涂层112 ;沿玻璃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层,包括:导电涂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电极靠近导电涂层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是相邻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涂层上具有主分离线,所述主分离线的一边与所述第一侧边基本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第一侧边上;所述主分离线的一端位于间隙内,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离,在两电极之间具有不流通电流的区域;沿主分离线的长度方向的确定路径形成主电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岁波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