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池保护装置和不间断电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60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电池保护装置和不间断电源系统,其中充电电池保护装置与外接电源和充电电池连接,包括充放电保护模块和电源选择模块,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源电压端连接外接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池电压端连接充电电池的正极,电源选择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外接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充放电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充电电池的正极,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电池的负极,充放电保护模块的接地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充电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电池保护装置和不间断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在通信设备中有很多地方要求用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UPS),比如对重要数据的保存、提供实时时钟等,但是通信设备由于体积、应用场合等一些要求,不会采用单独的不间断电源。目前通信设备中需要用到不间断电源的地方,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间断电源电路,这些电路一般是由外接电源和备用电池组成,备用电池一般采用可充电的充电电池,例如镍氢电池。在有外接电源时,不间断电源选择外接电源输出给负载,同时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在外接电源断开时,不间断电源选择充电电池输出给负载。充电电池的寿命与电池的充放电息息相关,过充电和过放电都会使得电池的寿命减短。而目前通信设备中的不间断电源使用充电电池时,并没有考虑充电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情况。这样通信设备如果长期接入外接电源,则镍氢就会出现过充电;反之如果长期没有使用时,充电电池又会出现过放电。两者都会使用得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受损,严重情况下甚至使得充电电池损坏而不能再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防止充电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充电电池保护装置和不间断电源系统。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电池保护装置,与外接电源和充电电池连接,包括充放电保护模块和电源选择模块,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接地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选择模块包括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优选地,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包括充电保护单元和放电保护单元,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接地端接地。优选地,所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作为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作为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优选地,所述放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作为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经第三电阻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节点之间,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阴极,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接地端接地。优选地,所述场效应管为MOS管。优选地,所述放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作为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经第三电阻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节点之间,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阴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放电保护单元的接地端接地。本技术还提出一种不间断电源系统,与外接电源连接,包括充电电池,还包括充电电池保护装置,该充电电池保护装置与外接电源和充电电池连接,包括充放电保护模块和电源选择模块,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接地端接地。优选地,所述充电电池为镍氢电池。本技术在有外接电源时,关断充电电池的放电回路,保留充电电池的电量;在未接外接电源时,选择充电电池对负载供电,确保负载供电不间断;同时,有效防止充电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电电池保护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电电池保护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充电电池保护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简图;图4为本技术充电电池保护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简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充电电池保护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充电电池保护装置10,与外接电源20和充电电池30连接,充电电池保护装置10包括充放电保护模块11和电源选择模块12,电源选择模块12的电源电压端连接外接电源20的第一输出端,电源选择模块12的电池电压端连接充电电池30的正极,电源选择模块12的电压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外接电源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充放电保护模块11的输入端,充放电保护模块11的第一端连接充电电池30的正极,充放电保护模块11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电池30的负极,充放电保护模块11的接地端接地。本实施例的电源选择模块12的电压输出端与通信设备中需要不间断电源供电的负载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在电源选择模块12中设置有选择阈值电压。当电源选择模块12检测到外接电源2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或等于选择阈值电压时,电源选择模块12选择外接电源20作为负载的供电电源,将外接电源2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一电源电压作为工作电压,输出至与电源选择模块12的电压输出端相接的负载;当电源选择模块12检测到外接电源2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一电源电压小于选择阈值电压时,电源选择模块12选择充电电池30作为负载的供电电源,将充电电池30输出的电池电压作为工作电压,输出至与电源选择模块12的电压输出端相接的负载。本实施例通过电源选择模块12实现输出工作电压的选择,在有外接电源20时,选择外接电源20对负载供电,并关断作为备用电源的充电电池30,保留充电电池30的电量;在未接外接电源20时,选择充电电池30对负载供电,确保负载供电不间断。本实施例中,当外接电源20向充电电池30充电时,外接电源20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第二电源电压经充放电保护模块11输出至充电电池30,当充电电池30中电压值大于或等于充电阈值电压时,说明充电电池30已经充满,充放电保护模块11关断充电回路,夕卜接电源20停止对充电电池30充电,有效防止充电电池30过充电,延长充电电池30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当充电电池30向负载放电时,充放电保护模块11同时对充电电池30的电量进行监测,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外接电源和充电电池连接,包括充放电保护模块和电源选择模块,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电源选择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所述外接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充放电保护模块的接地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楠陈焕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