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595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包括主电源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单元,第一供电单元由依次连接的第一BUCK变换器电路、第一采样放大电路、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路和第一PWM控制电路构成,第一BUCK变换器电路与第一PWM控制电路相接;第二供电单元由第二BUCK变换器电路、第二采样放大电路、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和第二PWM控制电路构成,第二BUCK变换器电路与第二PWM控制电路相接;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路与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相接,第一BUCK变换器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BUCK变换器电路的输出端接有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供电效率高,实现了电流自动分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
本技术属于开关电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源是实现电能变换和功率传递的主要设备,在信息时代,对电源产业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如节能、节电、节材、缩体、减重、环保、可靠、安全等。开关电源是一种新型 电源设备,较之于传统的线性电源,技术含量高,耗能低,使用方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益。开关电源技术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为信息产业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源技术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近一些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工艺、磁性材料科学以及烧结加工工艺与其它边 沿技术科学的不断改进和快速发展,开关稳压技术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多模块并联 供电电源代替单一集中式电源供电已经成为电源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现有技 术中的并联分布式电源还存在着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大、故障率高、维修麻烦、造价 成本高、供电效率低等缺陷和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开 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工作可靠性高, 故障率低,无需经常维护维修,供电效率高,实现了电流自动分配,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 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 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4V主电源模块、±12V辅助电源模块、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 单元,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由依次连接的第一 BUCK变换器电路、第一采样放大电路、第一电 阻采样均流电路和第一 PWM控制电路构成,所述第一 BUCK变换器电路与所述第一 PWM控制 电路相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由依次连接的第二 BUCK变换器电路、第二采样放大电路、第 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和第二 PWM控制电路构成,所述第二 BUCK变换器电路与所述第二 PWM 控制电路相接;所述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路与所述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相接,所述第一 BUCK变换器电路、第一 PWM控制电路、第二 BUCK变换器电路和第二 PWM控制电路均与所述 24V主电源模块相接,所述第一采样放大电路、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路、第二采样放大电路 和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均与所述土 12V辅助电源模块相接,所述第一 BUCK变换器电路的 输出端和第二 BUCK变换器电路的输出端接有负载。上述的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BUCK变换器电路 由场效应管Ql,肖特基二极管Dl,电感LI,电阻Rl、R2、R3、R5和R18,电位器R4,极性电容 Cl和C3,以及无极性电容C2和C4构成;所述场效应管Ql的源极与所述24V主电源模块的 输出端24V相接,所述场效应管Ql的栅极与第一 PWM控制电路相接,所述场效应管Ql的漏极与电感LI的一端和肖特基二极管Dl的负极相接,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l 的正极、无极性电容C2的一端、电阻Rl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接,所述 电阻Rl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8的一端、极性电容C3的正极、无极性电容 C4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相接且为所述第一 BUCK变换器电路的输出端0UTPUT1,所述电 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18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采样放大电路相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 电位器R4的一个固定端均与第一 PWM控制电路相接,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l的正极、极性电 容Cl的负极、无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3的负极、无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 位器R4的另一个固定端均接地。上述的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放大电路 由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电阻R19和电位器R22构成;所述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 INA128P的引脚I与电阻R19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22的一个固定 端相接,所述电位器R22的另一个固定端与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的引脚8相接,所 述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的引脚2与电阻R5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仪表放大器芯 片INA128P的引脚3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的引脚 4与±12V辅助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12V相接,所述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的引 脚6与第一电阻米样均流电路相接,所述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的引脚7与±12V 辅助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12V相接,所述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的引脚5接地。上述的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 路由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4558,开关二极管D2,无极性电容CS,电位器R21,以及电阻R8、 R9和R20构成;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4558的引脚1、无极性电容CS的一端和开关二极 管D2的负极均与第一 PWM控制电路相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4558的引脚2与无极 性电容C8的另一端、开关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20的一端和电位器R21的一个固定端相 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4558的引脚3与电阻R9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 片4558的引脚4与±12V辅助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12V相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 片4558的引脚5和电阻R8的一端均与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的均流端相接,所述电阻R8 的另一端和电位器R21的另一个固定端均与第一仪表放大器芯片INA128P的引脚6相接,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4558的引脚6和引脚7均与电阻R9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运 算放大器芯片4558的引脚8与± 12V辅助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12V相接,所述电阻R20 的另一端接地。上述的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PWM控制电路由 第一比较器芯片TL494,无极性电容C5、C6和C7,以及电阻R7、R10、R11、R12、R13、R14、R15、 R16和R17构成;所述第一比较器芯片TL494的引脚I与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位器R4的一 个固定端相接,所述第一比较器芯片TL494的引脚2与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 电阻Rll的一端和电阻RlO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比较器芯片TL494的引脚3与电阻R17 的另一端和无极性电容C7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无极性电容C7的另一端 相接,所述第一比较器芯片TL494的引脚5与无极性电容C6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比较器 芯片TL494的引脚6与电阻R12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比较器芯片TL494的引脚8和引脚 11均与电阻R13的一端和无极性电容C5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比较器芯片TL494的引脚 12和电阻R14的一端均与所述24V主电源模块的输出端24V相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和无极性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l的栅极相接,所述第一比较 器芯片TL494的引脚14与电阻Rll的另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比较器芯片 TL494的引脚15与电阻R15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lO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均与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455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4V主电源模块(1)、±12V辅助电源模块(6)、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单元,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由依次连接的第一BUCK变换器电路(2?1)、第一采样放大电路(3?1)、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路(4?1)和第一PWM控制电路(5?1)构成,所述第一BUCK变换器电路(2?1)与所述第一PWM控制电路(5?1)相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由依次连接的第二BUCK变换器电路(2?2)、第二采样放大电路(3?2)、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4?2)和第二PWM控制电路(5?2)构成,所述第二BUCK变换器电路(2?2)与所述第二PWM控制电路(5?2)相接;所述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路(4?1)与所述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4?2)相接,所述第一BUCK变换器电路(2?1)、第一PWM控制电路(5?1)、第二BUCK变换器电路(2?2)和第二PWM控制电路(5?2)均与所述24V主电源模块(1)相接,所述第一采样放大电路(3?1)、第一电阻采样均流电路(4?1)、第二采样放大电路(3?2)和第二电阻采样均流电路(4?2)均与所述±12V辅助电源模块(6)相接,所述第一BUCK变换器电路(2?1)的输出端和第二BUCK变换器电路(2?2)的输出端接有负载(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钰贾晓劢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