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491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和底座;磁路部分包括衔铁部分,衔铁部分通过转轴安装在底座上;衔铁部分设有第一轴孔;底座设有两个支撑部,支撑部设有第二轴孔;衔铁部分配合在两个支撑部之间,并通过转轴与第一、第二轴孔的配合而定位在底座上;在衔铁部分的两个侧面分别向外凸伸有凸台,在底座的两支撑部所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托槽,利用所述凸台与所述托槽的配合来将所述转轴装入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该结构使衔铁部分的转轴能够很容易地从底座的轴孔中穿到衔铁部分的轴孔中,从而将衔铁部分依靠其中心的转轴定位在底座的轴孔上,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衔铁部分围绕转轴转动时与底座相摩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以适宜于自动装配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有磁路部分I ’和底座2 ’,磁路部分^安装在底座2'上,磁路部分I '则通常包括有线圈、轭铁12'和衔铁部分13丨,装配时,磁路部分I丨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装入底座2丨,依靠轭铁12丨定位在底座2 ;的定位槽上,然后插入转轴14 ^,使得衔铁部分13 ^可以依靠其中心的转轴14 ^定位在底座2 ^的轴孔上转动。该种结构存在着如下不足在未插入转轴14 '时,虽然磁路部分的轭铁12'和线圈11 ^相互插装后可以固连在一起,但是衔铁部分13 '与磁路部分的其他组件之间是没有固定连接的,即,未插入转轴14丨时衔铁部分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这便给装配,尤其是自动化装配带来很大困难,因为衔铁部分13丨位置的不固定,在磁路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装入底座的过程中,要将转轴14 '先穿过底座2'上一侧边的轴孔,然后准确地插入衔铁部分13 ;的轴孔中,再准确地从底座2 '另一侧边的轴孔中穿出,其难度很大,根本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使衔铁部分的转轴能够很容易地从底座的轴孔中穿到衔铁部分的轴孔中,从而将衔铁部分依靠其中心的转轴定位在底座的轴孔上,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衔铁部分围绕转轴转动时衔铁部分与底座上的支撑部相摩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和底座;磁路部分安装在底座上;磁路部分包括衔铁部分、线圈和轭铁,其中,衔铁部分通过一转轴安装在底座上;衔铁部分设有适配于所述转轴的第一轴孔,该第一轴孔穿透衔铁部分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底座上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撑部,两支撑部分别设有一适配于所述转轴的第二轴孔;衔铁部分配合在底座的两个支撑部之间,并通过所述转轴与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的配合而定位在底座上;在所述衔铁部分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向外凸伸有一凸台,在底座的两支撑部所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能够用来托顶所述凸台的托槽,以利用所述凸台与所述托槽的配合来将所述转轴装入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进一步的,所述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两端还设为向外渐次扩大的喇叭口结构,当所述衔铁部分的凸台配合在所述底座的托槽的槽底时,所述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喇叭口结构与所述底座的第二轴孔相对应,且所述第一轴孔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孔的中心线更加靠近槽底。所述托槽为U型槽结构。所述衔铁部分的两凸台分别处在第一轴孔的两端头位置。所述支撑部与底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部为单独的零件,所述支撑部固定在底座上。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是在底座上的支撑部上设有U型托槽和第二轴孔,衔铁部分上设有凸起的凸台和第一轴孔,在衔铁部分装入底座上的支撑部时,到了预设的位置时,底座上的支撑部的U型托槽能够托住衔铁部分上凸起的凸台,从而对衔铁部分起到定位作用,此时,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喇叭口结构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部的第二轴孔相对应,同时,底座上的支撑部上的第二轴孔与衔铁部分上的第一轴孔的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是设计成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孔的 中心线更加靠近槽底;当转轴插进底座上的支撑部的第二轴孔时,由于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喇叭口结构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部的第二轴孔相对应,因此,转轴的前端会通过一侧支撑部的第二轴孔顶到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喇叭口结构,喇叭口结构相当于导正锥孔,利用喇叭口结构的斜面,可以将衔铁部分逐渐向托槽的槽口方向顶,直到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中心线与底座上的支撑部的第二轴孔的中心线相重合,这样,转轴的前端就穿出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而配合到另一侧支撑部的第二轴孔中;转轴完全装配到位后,此时,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中心线与底座的第二轴孔中心线完全重合,并且,此时衔铁部分的凸台已经离开底座的U型托槽的槽底,两者不再有相互接触,从而确保衔铁部分可以绕着转轴自由的转动而不与底座部分相摩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所述衔铁部分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向外凸伸有一凸台,在底座的两支撑部所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能够用来托顶所述凸台的托槽,以利用所述凸台与所述托槽的配合来将所述转轴装入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并且,进一步的,将所述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两端还设为向外渐次扩大的喇叭口结构,当所述衔铁部分的凸台配合在所述底座的托槽的槽底时,将所述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喇叭口结构设计成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部的第二轴孔相对应,且将所述第一轴孔的中心线设计成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孔的中心线更加靠近槽底。使得该结构进行装配时简单易行,完全无需对其中的衔铁部分进行额外的特殊定位,在插入转轴时,无需特意去寻找底座与衔铁部分的轴孔位置,无需特意去固定衔铁部分的位置,通过底座上的支撑部的托槽与衔铁部分上特别设计的喇叭口结构(即导正锥孔)的相互配合,可以轻易地实现转轴插入时的自动导正功能,从而实现衔铁部分与转轴的自动化装配,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磁继电器(未含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衔铁部分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底座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底座(沿着U型托槽的中心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底座(沿着两支撑部之间的中心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衔铁部分相配合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衔铁部分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衔铁部分相配合后准备插装转轴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衔铁部分相配合后插装转轴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衔铁部分相配合后插装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1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I和底座2 ;磁路部分I安装在底座2上;磁路部分I包括衔铁部分3、线圈11和轭铁12,其中,衔铁部分3通过一转轴4安装在底座2上;衔铁部分3设有适配于所述转轴的第一轴孔31,该第一轴孔31穿透衔铁部分的两个相对的侧面32 ;底座2上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撑部21,两支撑部21分别设有一适配于所述转轴的第二轴孔211 ;衔铁部分3配合在底座的两个支撑部21之间,并通过转轴4与第一轴孔31、第二轴孔211的配合而定位在底座2上;在所述衔铁部分的两个相对的侧面32分别向外凸伸有一凸台33,在底座的两支撑部21所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能够用来托顶所述凸台的托槽212,以利用所述凸台33与所述托槽212的配合来将所述转轴4装入第一轴孔31和第二轴孔211中。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衔铁部分3是从上向下装入底座上的支撑部21中,当然,根据磁路设计的需要,衔铁部分3也可以是其它方向的装入方式,比如沿水平方向装入底座上的。支撑部进一步的,所述衔铁部分的第一轴孔的两端还设为向外渐次扩大的喇叭口结构311,当所述衔铁部分的凸台33配合在所述底座的托槽212的槽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插装衔铁部分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和底座;磁路部分安装在底座上;磁路部分包括衔铁部分、线圈和轭铁,其中,衔铁部分通过一转轴安装在底座上;衔铁部分设有适配于所述转轴的第一轴孔,该第一轴孔穿透衔铁部分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底座上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撑部,两支撑部分别设有一适配于所述转轴的第二轴孔;衔铁部分配合在底座的两个支撑部之间,并通过所述转轴与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的配合而定位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衔铁部分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向外凸伸有一凸台,在底座的两支撑部所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能够用来托顶所述凸台的托槽,以利用所述凸台与所述托槽的配合来将所述转轴装入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智谭忠华刘金枪王其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