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369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2:35
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轴向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及第二轴向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以及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桥接结构包括导电元件与绝缘元件,绝缘元件夹设于导电元件与第一轴向电极间。导电元件包括一连结部与两接触部,两接触部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的两端且与对应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接触。连结部电性连接两接触部,且连结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各接触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藉以增加桥接结构与绝缘元件以及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之接触面积,降低桥接结构发生断裂时对电性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输入介面,尤指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目前触控面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在携带型的小型电子装置中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及电容式等,其操作原理系使用感应电极来侦测触控点位置的电信号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结各个感应电极的连结线将信号传回而完成定位。在习知之电容式触控面板技术中,于不同方向轴的连结线交会处一般需借由复数个绝缘块将不同方向之感应电极隔开以防止彼此信号干扰,其中位于绝缘块上方之连结线(一般亦可称为桥接线)需跨过绝缘块以与同方向相邻之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请参考图1,图1显示了习知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习知的触控面板100包括第一轴向电极121、第二轴向电极122以及绝缘块131。第二轴向电极122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以及一桥接线141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习知的桥接线141以及绝缘块131 —般系为一长条状之一字型形状,且桥接线141之宽度系小于绝缘块131之宽度。桥接线141的两端系分别沿着绝缘块131之单一边缘延伸接触到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而形成电性连接。在此状况下,桥接线14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于绝缘块131边缘处接触的面积会因为桥接线141之宽度需小于绝缘块131之宽度而受到了限制。因此,桥接线141于绝缘块131之边缘处易受到其边缘表面脏污状况影响到桥接线14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的电性连接状况,而桥接线141于绝缘块131的边缘处若发生断裂对电性的影响亦会更为显著,从而对触控面板100的信号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当设计考虑而采用厚度较薄之桥接线141时,上述之影响程度会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利用具有两宽度较宽之接触部以及一宽度较窄之连结部的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借以增加桥接结构与绝缘元件以及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之接触面积,降低桥接结构发生断裂时对桥接结构连接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的电性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借此,本技术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轴向电极以及第二轴向电极。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而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以及至少一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桥接结构包括一导电元件以及一绝缘元件,绝缘元件系夹设于导电元件与第一轴向电极之间,以电性绝缘导电元件与第一轴向电极。导电元件包括至少一连结部以及两接触部,两接触部系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的两端且与对应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接触。连结部电性连接两接触部,以使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电性连结,且连结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系小于各接触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习知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显示了图2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显示了沿图2中之A-A’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图5显示了沿图2中之B-B’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图6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 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7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8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9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0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六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1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七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2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八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触控面板121 第一轴向电极122 第二轴向电极123 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31 绝缘块141 桥接线200 触控面板210 基板220 第一导电层221 第一轴向电极221T 第一轴向导电单元 221C 第一轴向导线222 第二轴向电极223 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30 绝缘层231 绝缘元件23IP 尖端部240 第二导电层 241 导电元件241A 接触部241B 连结部250 桥接结构300 触控面板341 导电元件341A 接触部341B 连结部350 桥接结构400 触控面板441 导电元件441A 接触部441B 连结部450 桥接结构500 触控面板541 导电元件541A 接触部541B 连结部550 桥接结构600 触控面板641 导电元件641A 接触部641B 连结部650 桥接结构700 触控面板741 导电元件741A 接触部741B 连结部750 桥接结构800 触控面板841 导电元件841A 接触部841B 连结部850 桥接结构900 触控面板950 桥接结构D 距离Wl 长度W2 长度W3 长度X 第一方向Y 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 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作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做为区别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做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括」系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再者,为使熟习本技术所属
之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下文特列举本技术之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构成内容。需注意的是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此外,在文中使用例如”第一”与”第二”等叙述,仅用以区别不同的元件,并不对其产生顺序之限制。请参考图2至图5。图2显示了本技术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为图2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沿图2中之A-A’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而图5为沿图2中之B-B’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包括一第一轴向电极221以及一第二轴向电极222。第一轴向电极221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而第二轴向电极222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轴向电极222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以及一桥接结构250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桥接结构250包括一导电元件2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绝缘元件231系夹设于导电元件24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之间,以电性绝缘导电元件24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导电元件241较佳系包括一连结部241B以及两接触部241A,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设计需要包括两个以上之接触部。两接触部241A系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231的两端且与对应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接触。连结部241B电性连接两接触部241A,以使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电性连结,且连结部241B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W2较佳系小于各接触部241A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Wl。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241可视为一工字型或I字型的图案,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连结部241B于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较佳等于两接触部241A于该第二方向上两内侧边之间的距离,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可更包括一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以及至少一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之该等第二轴向导电单元,其中该桥接结构包括一导电元件以及一绝缘元件,该绝缘元件系夹设于该导电元件与该第一轴向电极之间,以电性绝缘该导电元件与该第一轴向电极;该导电元件包括至少一连结部以及两接触部,该两接触部系分别设置于该绝缘元件的两端且与对应之该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接触;该连结部电性连接该两接触部,以使两相邻之该等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电性连结,且该连结部于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系小于各该接触部于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宗科林岩余晶许泉福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