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应用的触控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369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感测电极层形成于强化上盖基板上,感测电极层包含复数条感测电极,其中每一条感测电极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梳状端子,并且梳状端子包含至少一分支。遮光层形成于感测电极层上方,并且至少部分重叠于梳状端子。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更提供触控面板所应用的触控显示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其应用的触控显示设备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触控技术,特别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应用的触控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面板已经被大量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掌上型个人计算机等。图1显示一种习知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触控面板包含感测电极层10及遮光层20。其中,感测电极层10形成于基板上,并且包含复数个感测电极IOX和10Y,遮光层20进一步形成于感测电极层10上,并且覆盖最外围的部分感测电极IOX和IOY。藉此,遮光层20本身形成的区域为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而遮光层20所围设出的区域则为触控面板的可视区。 然而,在上述触控面板的架构中,由于所形成的感测电极层10并非完全靠齐于基板的边缘,并且各感测电极IOX和IOY之间是独立且相互绝缘,因此遮光层20会同时涵盖在有感测电极IOX和IOY的区域与没有感测电极IOX和IOY的区域。如此一来,当自基板形成有感测电极层10之面的相对面观看时,遮光层20所形成的非可视区会有色差问题产生,影响触控装置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藉由在触控面板上所形成的感测电极的引出端子的设计改良,以减少感测电极在遮光层所形成的非可视区的面积,进而有效地避免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因感测电极而产生色差的问题。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感测电极层,形成于强化上盖基板上,并且包含复数条感测电极,其中每一条感测电极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梳状端子,梳状端子包含至少一分支;遮光层,形成于感测电极层上方并且至少部分重叠于梳状端子。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含一导电胶,填充于该遮光层对应于该梳状端子的位置的一贯穿孔。进一步的,该导电胶进一步形成于该遮光层的上方或下方。进一步的,该导电胶的涂布面积大于该贯穿孔的截面积。进一步的,该导电胶的涂布面积为该感测电极的一主体部分的面积的20-200%。进一步的,该导电胶的涂布形状包括菱形或矩形。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更包括一导线层,设置在该遮光层上方并且电性接触该导电胶。进一步的,该导线层更包括一导电垫,该导线层透过该导电垫来电性接触该导电胶。进一步的,该导电垫的面积大于该贯穿孔的截面积。进一步的,该导电垫的面积为该感测电极的一主体部分的面积的20-200%。进一步的,该导电胶的颜色与该遮光层的颜色相同。进一步的,该遮光层与该梳状端子自该感测电极的延伸处之间相隔一距离。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块以及触控面板,其中触控面板包括强化上盖基板,设置于显示模块上方;感测电极层,设置于强化上盖基板的内侧表面上,并且包含复数条感测电极,其中每一条感测电极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梳状端子,梳状端子包含至少一分支;遮光层,设置于感测电极层下方,并且至少部分重叠于梳状端子。进一步的,该触控面板进一步包含一导电胶,填充于该遮光层对应于该梳状端子的位置的一贯穿孔。·进一步的,该导电胶进一步涂布于该遮光层的上方或下方。进一步的,该导电胶的涂布面积大于该贯穿孔的截面积。进一步的,该触控面板更包括一导线层,设置在该遮光层上方并且电性接触该导电胶。进一步的,该导线层更包括一导电垫,该导线层透过该导电垫来电性接触该导电胶。进一步的,该导电垫的面积大于该贯穿孔的截面积。进一步的,该遮光层与该梳状端子自该感测电极的延伸处之间相隔一距离。藉此,在感测电极层及遮光层形成于同一基板的触控面板,并且是先形成感测电极层再形成遮光层的层次架构下,本技术不需改变制程或增加材料,即可解决非可视区产生色差的问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显示习知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2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3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沿着图2的剖面线A-B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5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沿着图4的剖面线A-B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显示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沿着图4的剖面线A-B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8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9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显示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10 感测电极层10X、IOY 感测电极100X、100Y 感测电极的主体部分IOOA 感测电极最外围的主体部分100B 梳状端子101 梳状端子的分支102 跨接线20、120 遮光层122 贯穿孔124 导电胶130 导线层130P 导电垫140 强化上盖基板150 保护层200 触控面板300 显示模块400 触控显示设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将感测电极层及遮光层设置在强化上盖基板上,并且在强化上盖基板上是先形成感测电极层,再形成遮光层的层次架构。参阅图2,其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触控面板包含感测电极层100形成于强化上盖基板(未绘出)上,感测电极层100包含复数条感测电极,其中每一列的感测电极是由复数个主体部分(菱形部)100X以及复数个连接部串接而成,而每一行的感测电极是由复数个主体部分(菱形部)100Y以及复数个跨接线102串接而成,跨接线102的材料例如为金属材料,在每一列感测电极的连接部与每一行感测电极的跨接线102之间还设置有绝缘部(未绘出),藉由绝缘部可电性隔绝每一列感测电极与每一行感测电极相互交叠的部分。感测电极层100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TO),可利用沈积制程以及微影与蚀刻制程形成感测电极层100的图案。在其他实施例中,感测电极的主体部分100X和100Y的图案可以是其他形状,如矩形。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列感测电极和每一行感测电极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梳状端子100B,梳状端子100B与感测电极层100的材料相同,例如由ITO制成。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列感测电极和每一行感测电极最外围的主体部分100A的形状是三角形,而梳状端子100B则可以是包含至少一分支101,也就是梳状端子100B的梳齿数量不限,此实施例的梳状端子100B是以三支分支101来举例说明,这些分支101与最外围的主体部分100A的一边垂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感测电极最外围的主体部分100A的形状可以是其他形状,而梳状端子100B的分支10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并且梳状端子100B的分支101更可以采用非垂直角度来设置于最外围的主体部分100A的一边。遮光层120形成于感测电极层100上方,并且至少部分重叠于梳状端子100B,遮光层120对应于梳状端子100B的位置包含贯穿孔122。其中,遮光层120的材料例如为黑色光阻或黑色印刷油墨。导电胶124填充于贯穿孔122,以电性接触梳状端子100B。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遮光层120与梳状端子100B自感测电极的延伸处(亦即最外围的主体部分IOOA的外侧)相隔一距离d而设置,换句话说,遮光层120与最外围的主体部分100A的外侧之间是分开而没有接触的情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感测电极层,形成于一强化上盖基板上,并且包含复数条感测电极,其中每一该些感测电极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梳状端子,该梳状端子包含至少一分支;以及一遮光层,形成于该感测电极层上方并且至少部分重叠于该梳状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寬鑫黃萍萍楊俊評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