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包括炉体,并且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内设置有多层储热砖层,相邻储热砖层为交错布置,每层储热砖层内布置有多个储热砖,每个储热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或散热的通风道,同一层内的储热砖的通风道相连通形成一通风通道。对储热砖的结构方式及其排布方式进行了合理的改进,相邻的储热砖的通风道相连通形成用于吸热和散热的通风通道,使得整个蓄热体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更均匀更快速,且在纵向逐层错开布置,使得循环风均匀吹进各个通风通道内,使整个蓄热体散热均匀快速,从而改善了电加热元件的工作环境,延长了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在循环保温风道的低温处的下端设置气体膨胀口,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的热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
本技术涉及电储热热水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储热热水锅炉主要有采暖和洗浴两种用途,储热形式有直热电热 水锅炉通过热水循环泵循环常压保温水箱里的热水,周而复始把水箱里的热水加热,或者 用电热管直接加热密封压力罐里的水至O. 5Mpa来蓄热,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储存的热量通 过热交换的方法以热水的形式输出以实现采暖和洗浴;另一种形式是利用蓄热材料将电能 转变成的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储存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法以热水的形式输 出出来,以实现采暖和洗浴目的,蓄热材料多数以固体材料为主。目前,以氧化镁烧结砖为储热材料的固体储热热水锅炉有多种形式,其构造都是 由控制系统、电加热元件及保温材料围成的蓄热体、换热器与循环风机构成。在夜间低谷电 价的时间段里加热,储热材料吸收电阻元件产生的热量使温度逐渐升高,低谷电价的时间 结束后即停止加热,根据需要通过循环风将蓄热体内储存的热量送进换热器中,使流过换 热器的水加热,从而产生热水。但是,一方面,由于氧化镁烧结砖的结构设计和设置方式存 在着缺陷,使得现有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的蓄热体在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不均匀,容易 导致部分电加热元件因温度过高而烧毁,使得运行成本增加;并且循环风道没有合理的设 置气体膨胀口,使得风道内的气体随着蓄热体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膨胀后多余的气体就会 从风道连接处溢出,导致部分热量损失,从而降低了整机的热效率。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 炉,以使蓄热体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更均匀,延长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固体电储热 热水锅炉的热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包括炉体,其中,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蓄热体,所述蓄 热体内设置有多层储热砖层,相邻储热砖层为交错布置,每层储热砖层内布置有多个储热 砖,每个储热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或散热的通风道,同一层内的储热砖的通风道 相连通形成一通风通道。所述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中,所述炉体内还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 出风口通过一风机与所述蓄热体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与所述蓄热体的 出风端相连通,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通过通风通道相连通。所述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在与所述风机连接处的底部设 置有一用于排除多余气体的气体膨胀口。所述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中,所述储热砖为矩形储热砖,所述储热砖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内角为直角的圆弧形状缺口通槽,所述缺口通槽沿所述储热砖长度方向延伸形 成圆形容纳通道,每个圆形容纳通道内均设置有一螺旋状的加热电阻丝,所述螺旋状的加 热电阻丝与圆形容纳通道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形成主加热和散热通风通道,所述储热 砖内设置有通孔,同一层内的储热砖的通孔相连通形成辅助加热和散热通道。所述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中,所述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配置有一电气控制 箱,所述电气控制箱与加热电阻丝电路连接。所述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为气-水换热器,所述气-水交 换器内设置有多个翅片管,所述气-水交换器的外层周围由水套包裹。所述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热水出水口与冷水回 水口,所述热水出水口与所述冷水回水口通过翅片管相连通,所述热水出水口处设置有一 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中,所述蓄热体外周包覆有保温层,所述蓄热体上 设置有储热温度传感器,所述储热温度传感器穿出所述保温层露置在所述保温层外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对储热砖的结构方式及其排布方式 进行了合理的改进,相邻的储热砖的通风道相连通形成用于吸热和散热的通风通道,使得 整个蓄热体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更均匀,且在纵向逐层错开布置,使得循环风均匀吹进各 个通风通道内,使整个蓄热体散热均匀快速,改善了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的整体性能,延长 了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的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储热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储热砖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蓄热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沿图1的A-A线之蓄热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带有翅片管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 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如图1所示的,其包括炉体,所述炉 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技术形态,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蓄热体1,所述蓄热体I内设置 有多层储热砖层,相邻储热砖层为交错布置,每层储热砖层内布置有多个储热砖2,如图2 与图3所示的,每个储热砖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或散热的通风道3,同一层内的储 热砖的通风道3相连通形成一通风通道。使蓄热体I在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更均匀,避免 了部分电加热元件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烧毁的情况的出现,延长了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降低了其运行成本。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所述炉体内还设置有热交换 器4,所述热交换器4出风口通过一风机5与所述蓄热体I的进风端6相连通,所述热交换 器4的进风口与所述蓄热体I的出风端7相连通,所述进风端6与所述出风端7通过通风通道相连通。使蓄热体I内的热风通过所述出风端7进入所述热交换器4内,在所述热交 换器4内热交换完毕以后,冷风又从进风端6进入蓄热体I内,进行再一次加热,形成循环 风,由于储热砖每层呈交错方式排布,热风会均匀地通过每个储热砖2,从而使得循环风均 匀吹进各个砖孔里,整个蓄热体散热或吸热更均匀快速。更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4在与所述风机5连接处的底部设置有一用于排除多 余空气的气体膨胀口 8,因为在整个循环风道系统中,在储热和换热过程中该处气体的温度 最低,溢出气体的热量损失最少,更进一步提高了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的热效率。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的,所述储热砖2为矩形储 热砖,所述储热砖2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内角为直角的圆弧形状的缺口通槽,所述缺口通槽 沿所述储热砖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通风道3,每4个通风道3形成一个圆形容纳通道,每 个圆形容纳通道内均设置有一螺旋状的加热电阻丝10,所述螺旋状的加热电阻丝10与圆 形容纳通道之间存在有缝隙,该缝隙作为主加热散热通风通道,用于使储热砖2进行快速 吸热或散热。所述储热砖2内设置有通孔9同一层内的储热砖2的通孔9相连通形成一辅 助加热散热通风通道,显然的,所述储热砖2也可以是柱形等其他形状,在柱形储热砖上设 置多个通风道,并且上下左右相邻的柱形储热砖之间自然会形成一个圆形通道,用于布置 螺旋状的加热电阻丝10,其通道为主加热、散热通道。更进一步的,所述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配置有一电气控制箱11,所述电气控制箱 11与螺旋状的加热电阻丝10电路连接,通过所述电气控制箱11控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其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内设置有多层储热砖层,相邻储热砖层为交错布置,每层储热砖层内布置有多个储热砖,每个储热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或散热的通风道,同一层内的储热砖的通风道相连通形成一通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梅珍,
申请(专利权)人:卢梅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