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处理设备,属于环保设备领域,该垃圾焚烧处理设备包括进料系统、一燃室、二燃室、出渣机构、燃烧供气系统、供油系统,所述二燃室包括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二燃室高速旋流段和落灰回流系统,均位于一燃室的上方,一燃室的燃烧段、一燃室的烟气出口、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二燃室高速旋流段、落灰回流系统及一燃室的燃烬段依次相连通,二燃室高速旋流段为立式带旋风分离器式结构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实现的垃圾焚烧处理设备具有设计合理科学,结构布局实用可行,除尘效率高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设备及焚烧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厂建成与投入使用,我国垃圾焚烧飞灰的排放量也将越来越巨大。2001年颁布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止技术政策》对焚烧飞灰的处置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不得在产生地长期贮存;不得进行简易处置及排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产生地必须进行必要的固化和稳定化处理后方可运输。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须进入安全填埋厂进行安全填埋处置。但垃圾焚烧飞灰的填埋占用土地,且安全填埋处理的费用很高,厂址难寻,目前我国只有深圳、沈阳、上海等几个城市建设了符合技术规范的危险废物填埋厂。已建成的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填埋能力和使用期限都十分有限,也不完全排除有造成二次污染的潜在可能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垃圾焚烧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垃圾成份中灰分含量高时,所产生的粉尘量较多,颗粒大小的分布亦广,主要存在于包括烟道灰(在焚烧炉内产生并排出,在加入化学药剂前被去除的颗粒物,包括烟道气冷却后冷凝下来的挥发物)、加入的化学药剂及化学反应产物,目前国内关于粉尘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主要在尾气处理系统部分,产生的飞灰作为危险废物集中外运处置,不仅损失了炉灰的热量,且产生的飞灰处理成本高。同时,二恶英除了在低温不完全燃烧过程产生之外,在中温段烟气中由于飞灰发生异相催化反应还会二次生成。虽然,目前垃圾焚烧处理中降低二恶英的技术措施包括有焚烧过程“3T”控制,烟气急冷抑制,尾气系统收集去除等,但如果能从焚烧系统前处理中有效的控制减少飞灰产生量,即减少因飞灰异相催化而再次生成二恶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设备,通过将炉体、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集成的方式,从而解决单一的垃圾焚烧设备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及飞灰产生量大、飞灰处理费用高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设备,包括进料系统、一次燃烧室(以下简称一燃室)、二次燃烧室(以下简称二燃室)、烟气出口、出渣机构、燃烧供气系统、供油系统,其中,所述二燃室包括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二燃室高速旋流段和落灰回流系统,均位于一燃室的上方,一燃室的燃烧段、一燃室的烟气出口、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二燃室高速旋流段、落灰回流系统及一燃室的燃烬段依次相连通,所述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为水平的卧式圆筒型结构,二燃室高速旋流段为立式带旋风分离器式结构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筒体、圆锥体、中心排气管,圆筒体与二燃室低速水平段的卧式圆筒型结构相连,圆锥体位于立式圆筒体的下方,圆锥体的末端与落灰回流系统连接,中心排气管位于圆筒体的中上方,与二燃室的烟气出口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落灰回流系统包括落灰管、锁气器,锁气器连接在二燃室高速旋流段的圆锥体和落灰管之间,落灰管与一燃室的燃烬段相连接,锁气器的安装为了避免发生烟气窜流现象和维持粉尘顺利流通,所述锁气器为锥式锁气器。进一步地,所述低速水平段卧式圆筒型结构与高速旋流段的圆筒体之间采用挠性结构连接,从而避免因温度差与机械振动引起的附加应力,所述挠性结构为膨胀节。进一步地,所述燃烧供气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一燃室的炉排底部、二燃室的变频鼓风机,垃圾焚烧需要的空气量通过鼓风机的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所述供油系统设在所述二燃室低速水平段的前端,该供油系统包括点火燃烧器和辅助燃烧器,分别位于一燃室的尾部和二燃室的低速水平段前端,供油系统采用轻柴油作为辅助燃料。进一步地,所述二燃室为内衬耐火层和绝热层的钢构炉体。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系统包括落料斗,挡板门,水冷斜槽,一燃室前方的垃圾推料器。进一步地,所述出渣机构位于一燃室的炉排底部下方,具体地包括多个风室灰斗以及配套连接的多个落灰管道,以及位于所有落灰管道下方的水冷送灰机,所述垃圾推料器底部的灰斗、一燃室的风室灰斗与水冷送灰机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二燃室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除尘净化技术,采用二燃室与旋风分离的科学组合配置,不仅能使有害气体在二燃室内充分燃烧,满足垃圾焚烧的“3T” (Time停留时间、Temperature温度、Torrent瑞流度)原则,并在850°C环境下停留2秒以上,确保二恶英有效分解,且同时具备预除尘作用,除尘效率可达80%以上,避免后段换热设备容易产生积灰,减少飞灰产生量,降低飞灰处理费用。本技术所述的设备具有设计合理科学,结构布局实用可行,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及资源化效果好,热灼减率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现结合图1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所述的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处理设备的较佳实施例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设备,包括进料系统1、一燃室2、二燃室3、出渣机构4、燃烧供气系统5、供油系统6、烟气出口 7,其中,各部分结构分述如下所述进料系统I包括落料斗11,挡板门12,水冷斜槽13,一燃室2前方的垃圾推料器14。所述二燃室3包括二燃室低速水平段31、二燃室高速旋流段32和落灰回流系统33,均位于一燃室2的上方,一燃室的燃烧段、一燃室2的烟气出口 21、二燃室低速水平段31、二燃室高速旋流段32、落灰回流系统33及一燃室2的燃烬段位置22依次相连通,所述二燃室低速水平段31为水平的卧式圆筒型结构,供油系统6设在该二燃室低速水平段31的前端,二燃室高速旋流段32为立式带旋风分离器式结构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筒体321、圆锥体322、中心排气管323,圆筒体321与二燃室低速水平段31的卧式圆筒型结构相连,圆锥体322位于立式的圆筒体321的下方,圆锥体322的末端与落灰回流系统33连接,中心排气管323位于圆筒体321的中上方,与二燃室3的烟气出口(即烟气出口 7)相连通。所述低速水平段31卧式圆筒型结构与高速旋流段32的圆筒体321之间采用挠性结构连接,从而避免因温度差与机械振动引起的附加应力,所述挠性结构为膨胀节34。所述二燃室3为内衬耐火层和绝热层的钢构炉体。所述落灰回流系统33包括落灰管331、锁气器332,锁气器332连接在二燃室高速旋流段32的圆锥体322和落灰管331之间,落灰管331与一燃室2的燃烬段22相连接,锁气器332的安装为了避免发生烟气窜流现象和维持粉尘顺利流通。所述锁气器332为锥式锁气器。所述出渣机构4位于一燃室2的炉排底部下方,具体地包括多个风室灰斗41以及配套连接的多个落灰管道42,以及位于所有落灰管道42下方的水冷送灰机43。所述垃圾推料器14底部的灰斗、一燃室2的风室灰斗41与水冷送灰机43相连接。所述燃烧供气系统5,包括分别设置在一燃室2的炉排底部、二燃室3的变频鼓风机51,垃圾焚烧需要的空气量通过鼓风机51的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进行调节。所述供油系统6包括点火燃烧器61和辅助燃烧器62,分别位于一燃室2的尾部和二燃室3的低速水平段31前端,供油系统6采用轻柴油作为辅助燃料。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设备的焚烧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处理设备,包括进料系统、一燃室、二燃室、出渣机构、燃烧供气系统、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燃室包括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二燃室高速旋流段和落灰回流系统,均位于一燃室的上方,一燃室的燃烧段、一燃室的烟气出口、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二燃室高速旋流段、落灰回流系统及一燃室的燃烬段依次相连通,所述二燃室低速水平段为水平的卧式圆筒型结构,二燃室高速旋流段为立式带旋风分离器式结构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筒体、圆锥体、中心排气管,圆筒体与二燃室低速水平段的卧式圆筒型结构相连,圆锥体位于立式圆筒体的下方,圆锥体的末端与落灰回流系统连接,中心排气管位于圆筒体的中上方,与二燃室的烟气出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纪进,陈泽峰,卢川鑫,林桢,余贵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