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叠臂架及工程机械,该折叠臂架包括主臂架和能够相对主臂架折叠的副臂架,还包括翻转连接架和翻转驱动机构,其中,副臂架连接在主臂架的末端,主臂架与副臂架同直线延伸,副臂架通过翻转连接架与主臂架铰接,使得副臂架能够相对主臂架折叠收起;翻转驱动机构分别与主臂架和翻转连接架连接,或者,翻转驱动机构分别与主臂架和副臂架连接,驱动副臂架和翻转连接架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借助翻转连接架和翻转驱动机构实现副臂架的展开和折叠,并且在展开时,主臂架和副臂架同直线延伸,确保两者的重心位于同一纵向平面内,避免臂架展开时整车偏载,保证整车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臂架及工程机械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臂架及具有该折叠臂架的工程 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从而要求高空作 业机械设备的工作高度也越高。单节臂架的长度有限,为了达到更高的工作高度,现有高空 作业机械设备普遍采用“一号臂架+ 二号臂架”的臂架形式,一臂采用多节臂架形式,二臂 采用多节臂架或单节臂架,一臂与二臂之间采用连接结构,达到二臂的工作要求。目前,高空作业机械设备主要包括主臂、折叠臂、变幅机构、主臂变幅油缸和连接 构件组成。在主臂的前端,连接构件相对于臂架的延伸方向横向设置。折叠臂收回和工作 时,均位于主臂侧面,两者的重心在纵向平面内不重合,导致整车偏载,影响整车稳定性,同 时,由于折叠臂变幅角度较大(接近180° ),变幅结构相对复杂,需同时采用油缸和连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折叠臂架及工程机械,该折叠臂架能够保证臂架 展开工作时主、副臂架同直线延伸,且变幅结构简单。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臂架,包括主臂架和能够相对所述主臂架折 叠的副臂架,还包括翻转连接架和翻转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副臂架连接在所述主臂架的末端,所述主臂架与所述副臂架同直线延伸;所述副臂架通过所述翻转连接架与所述主臂架铰接,使得所述副臂架能够相对所 述主臂架折叠收起;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主臂架和所述翻转连接架连接,或者,所述翻转驱 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主臂架和所述副臂架连接,驱动所述副臂架和所述翻转连接架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和连杆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主臂架铰接于第一铰点,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部件铰 接于第二铰点;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副臂架和/或所述翻转连接架铰接于第三铰点,另 一端与所述连杆部件铰接于第四铰点;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主臂架铰接于第五铰点;所述第一铰点、所述第二铰点和所述第五铰点不共线,所述第三铰点、第四铰点和 所述第五铰点不共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均为液压缸或气压缸。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连接架具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铰接至所述主臂架的末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副臂架 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臂架的末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旋转轴,所述第一连接耳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副臂架的展开位置的第一定位组件和/或用于保持所述副臂架的折叠位置的第二定位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臂架上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固定支架位于相对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翻转连接架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和/或,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主臂架的末端,并与所述固定支架同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翻转连接架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进一步地,该折叠臂架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翻转连接架或所述主臂架上,用于检测所述主臂架与所述副臂架的相对位置信息,并将检测的相对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位置传感器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判断并控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或第二定位组件的锁定。进一步地,所述副臂架与所述翻转连接架铰接,所述副臂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副臂架变幅作业的变幅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变幅机构包括变幅油缸,所述变幅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副臂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连接架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主臂架和/或所述副臂架为多节臂架或单节臂架。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折叠臂架。本技术的折叠臂架能够借助翻转连接架和翻转驱动机构实现副臂架的展开和折叠,并且在展开时,主臂架和副臂架同直线延伸,确保两者的中心在纵向平面内重合,避免整车偏载,保证整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a为本技术的一种折叠臂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c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折叠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折叠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折叠状态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中的主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a所示的折叠臂架实施例中的翻转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臂架;2、旋转轴;3、副臂架;4、固定支架;5、翻转连接架;51、第一连接耳; 52、第二连接耳;6、第二液压油缸;7、连接板;8、第一液压油缸;91、第一定位孔;92、第一定 位销;94、第二定位孔;95、第二定位销;10、变幅油缸。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的基本思想在于现有的主臂架、副臂架结构中,无论是折叠状态,还 是展开工作状态,副臂架通常设置在主臂架的一侧,两者的重心在纵向平面内不重合,导致 整车偏载,影响整车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臂架结构,借助于翻转连接机构和翻 转驱动机构,实现副臂架展开工作时与主臂架同直线,避免整车偏载,保证整车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la_2c所示,本技术一种折叠臂架实施例,包括主臂架I和副臂架3,还 包括翻转连接架5和翻转驱动机构,其中,副臂架3连接在主臂架I的末端,主臂架I与副 臂架3沿同一直线延伸,副臂架3通过翻转连接架5与主臂架I铰接,使得副臂架3能够相 对主臂架I折叠收起;翻转驱动机构分别与主臂架I和翻转连接架5连接,驱动副臂架3和 翻转连接架5旋转,或者,翻转驱动机构分别直接与主臂架I和副臂架3连接,驱动副臂架 3和翻转连接架5旋转。本技术的折叠臂架实施例,能够借助翻转连接架5和翻转驱动机构实现副臂 架3的展开和折叠,并且在展开状态下,主臂架I和副臂架3沿同一直线延伸,即副臂架3 位于主臂架I的延长线上,确保两者的重心位于同一个纵向平面内,避免臂架展开时整车 偏载,保证整车的稳定性。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纵向平面是指与臂架的纵向截面所在的平面,是一个 虚拟的平面,与臂架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与水平面垂直,通常是指臂架的纵向中心截面所在 的纵向平面;所述主臂架I与副臂架3的重心同处于同一个纵向平面内,是指重心连线处于 该纵向平面内,以防止臂架左右偏出,造成臂架展开时整车偏载。此外,本文所述的臂架的 末端是指在工作展开状态下,臂架远离车身的一端为末端或尾部,靠近车身的一端为头端 或头部。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如图1a-图5所示,本技术的主臂架I为多 节伸缩式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臂架,包括主臂架(1)和副臂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连接架(5)和翻转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副臂架(3)连接在所述主臂架(1)的末端,所述主臂架(1)与所述副臂架(3)沿同一直线延伸;所述副臂架(3)通过所述翻转连接架(5)与所述主臂架(1)铰接,使得所述副臂架(3)能够相对所述主臂架(1)折叠收起;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主臂架(1)和所述翻转连接架(5)连接,或者,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主臂架(1)和所述副臂架(3)连接,驱动所述副臂架(3)和所述翻转连接架(5)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荣,曾洁如,石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