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闪色效果的双层新型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577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特殊闪色效果的双层新型面料,包括位于下层的真丝面料(1)和位于上层的涤纶丝面料(2),所述真丝面料(1)及涤纶丝面料(2)颜色不同,并采用里经结经且间隔结经复合成双层面料,所述的真丝面料(1)的直径为1/20D或1/22D,经密为40根/cm,纬密为44根/cm;所述的涤纶丝面料(2),其纤维形状是三角型的,直径为1/25D,经密为40根/cm,纬密为44根/cm,所述真丝面料(1)及涤纶丝面料(2)的基本组织均为平纹组织。由于上下两层面料的原料不同、颜色不同且织物密度均比较小,上下两层面料的颜色可以相互映衬,从而达到特殊的闪色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面料,尤其是一种具有特殊闪色效果的双层新型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纺织面料属于单层面料,通常采用净色或者印花。净色面料颜色单一,而印花面料虽然颜色多样,但是不够新颖。数量极少的双层面料也是两面颜色互不干扰,从而达不到一种内外颜色相互映衬的闪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特殊闪色效果的双层新型面料,包括位于下层的真丝面料和位于上层的涤纶丝面料,所述真丝面料及涤纶丝面料颜色不同,并采用里经结经且间隔结经复合成双层面料,所述的真丝面料的直径为1/20D或1/22,经密为40根/cm,纬密为44根/cm;所述的涤纶丝面料,其纤维形状是三角型的,直径为1/25D,经密为40根/cm,纬密为44根/cm。进一步的,所述真丝面料及涤纶丝面料的基本组织均为平纹组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上下两层面料的原料不同、颜色不同且织物密度均比较小,上下两层面料的颜色可以相互映衬,从而达到特殊的闪色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面料的组织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有特殊闪色效果的双层新型面料将颜色各异的真丝面料1及涤纶丝面料2采用里经结经的方法复合成双层面料,表里层基本组织均为平纹组织,采用里经接结的方法,间隔结经,上层为涤纶丝面料2,下层为真丝面料1,所述的涤纶丝面料2,其纤维是三角型的,直径为1/25D,经密:40根/cm,纬密:44根/cm。所述的真丝面料1的直径为1/20D或1/22D,经密:40根/cm,纬密:44根/cm。本技术在织造的过程中有效的设置织造参数,设计经纬密度,织物厚度,使得下层面料的颜色能够透过上层面料,使上下层面料的颜色相互映衬,从而产生特殊的闪色效果,所述的闪色效果是指通过织物异色上下层相互映衬得到另一种颜色。由于上下层颜色不同,且均具有反光作用,相互映衬之下会产生特殊的闪色效果,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其颜色是不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特殊闪色效果的双层新型面料,包括位于下层的真丝面料(1)和位于上层的涤纶丝面料(2),所述真丝面料(1)及涤纶丝面料(2)颜色不同,并采用里经结经且间隔结经复合成双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丝面料(1)的直径为1/20D或1/22D,经密为40根/cm,纬密为44根/cm;所述的涤纶丝面料(2),其纤维形状是三角型的,直径为1/25D,经密为40根/cm,纬密为44根/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特殊闪色效果的双层新型面料,包括位于下层的真丝面料(1)和位于上层的涤纶丝面料(2),所述真丝面料(1)及涤纶丝面料(2)颜色不同,并采用里经结经且间隔结经复合成双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丝面料(1)的直径为1/20D或1/22D,经密为40根/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敦奴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