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动移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438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0:52
一种旋动移载机构,包含有机座、旋动臂及旋动装置,该机座安装于加工机台横梁上并来回位移,该旋动臂连接于机座一侧表面,旋动臂具有基部,基部两侧分别延伸有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第一支臂末端设置有第一工作组,第二支臂末端设置有第二工作组,该旋动装置设置于机座与旋动臂之间,且旋动装置具有驱动件,驱动件连接于旋动臂的基部,驱动件用以带动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绕基部枢转,因此,当工件于测量加工时,旋动臂同时进行放料及补料的动作,并于测量加工完成后,利用旋动臂旋动方式同时完成取料以及上料的动作,达到有效缩短工时的功效,并增加生产的速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动移载机构
一种旋动移载机构,尤指适用于以旋动方式同时进行取放料动作的旋动移载机 构。
技术介绍
一般当加工件欲进行移载加工时,均会利用夹取机构夹取进行加工以及移载,而 现有夹取机构的夹爪组仅能一次夹取一加工件,因此,当需要大量加工加工件时,现有夹取 机构的移载方式则会造成移载速度及移载量大幅减低,使加工速度减慢,间接增加加工工 时,极具有加工不便的缺点,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旋动装置让旋动臂带动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同 时旋动,即可利用此旋动方式同时完成取料及上料的动作,并于工件测量加工时,直接进行 移载放料以及补料的动作,以有效缩短工时,更可增加生产速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动移载机构,其至少包含有一机座,该机座安装于加工机台横梁上,并沿加工机台横梁来回位移;一旋动臂,旋动臂连接于机座一侧表面,旋动臂具有基部,基部两侧分别延伸有第 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第一支臂末端设置有第一工作组,第二支臂末端设置有第二工作组;—旋动装置,该旋动装置设置于机座与旋动臂之间,且旋动装置具有驱动件,驱动 件一侧连接于旋动臂的基部,驱动件用以带动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绕基部枢转。因此,当工 件于测量加工时,第一工作组或第二工作组则进行放料以及补料的动作,并于测量加工完 成后,利用旋动臂旋动方式同时完成取料以及上料的动作,达到有效缩短工时的功效,并增 加生产的速度。所述的旋动移载机构,其中,该旋动装置具有连接件,连接件两侧各设置有第一固 定件,第一固定件于远离连接件另一侧设置有用以定位旋动臂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的旋动移载机构,其中,该机座具有基板,基板一侧具有滑轨,而旋动装置的 驱动件另一侧设置有滑座,滑座连接于基板的滑轨,使旋动装置的滑座能够沿滑轨移动。所述的旋动移载机构,其中,该第一工作组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器以及第一夹头, 第一驱动器连接于旋动臂的第一支臂一侧。所述的旋动移载机构,其中,该第二工作组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器以及第二夹头, 第二驱动器连接于旋动臂的第二支臂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旋动装置让旋动臂带动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同 时旋动,即可利用此旋动方式同时完成取料及上料的动作,并于工件测量加工时,直接进行 移载放料以及补料的动作,以有效缩短工时,更可增加生产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一);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二);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动臂旋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取料动作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取料动作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取料动作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动上料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料动作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1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料动作使用状态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_机座;11_基板;111_滑轨;12_第二驱动器;2_旋动装置; 21-连接件;211_滑座;22_驱动件;23_第一固定件;24_第二固定件;3_旋动臂;31_基部; 32-第一支臂;33_第二支臂;4_第一工作组;41_第一驱动器;42_第一夹头;5_第二工作 组;51_第二驱动器;52_第二夹头;6_加工机台横梁;7_测量加工区;8_工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设置有机座1、旋动装置2以及旋动臂3,其中该机座I安装于加工机台横梁6上(见图6),并沿加工机台横梁6来回位移,其中 机座I具有基板11,基板11 一侧具有滑轨111,且机座I于基板11上设置有第三驱动器 12 ;其中该第三驱动器12为气压缸或油压缸。该旋动装置2设置于机座I与旋动臂3之间,旋动装置2具有连接件21,连接件 21连接于机座I 一侧,连接件21远离机座I另一侧设置有驱动件22,驱动件22连接于旋 动臂3,且连接件21远离驱动件22另一侧设置有滑座211,滑座211连接于基板11的滑轨 111,而连接件21两侧各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3,第一固定件23于远离连接件21另一侧设置 有用以定位旋动臂3的第二固定件24。该旋动臂3连接于机座I 一侧表面,旋动臂3具有基部31,基部31与旋动装置2 的旋动臂3相互连接,具体而言,驱动件22连接于旋动臂3的基部31,基部31两侧分别延 伸有第一支臂32与第二支臂33,其中第一支臂32末端设置有第一工作组4,第一工作组4 分别具有第一驱动器41以及第一夹头42,第一驱动器41连接于第一支臂32 —侧,而第二 支臂33末端设置有第二工作组5,第二工作组5分别具有第二驱动器51以及第二夹头52, 第二驱动器51连接于第二支臂33 —侧。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旋动状态示意图,该旋动 装置2的驱动件22用以带动旋动臂3的第一支臂32与第二支臂33沿基部31枢转,让第 一支臂32与第二支臂33产生同时旋动。请参阅图6至图1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如图6至图8 所示,当位于测量加工区7的工件8已完成加工时,该第一工作组4的第一夹头42预先夹持有未加工的工件8,而机座I的基板11于加工机台横梁6上位移至正对测量加工区7,续 让旋动装置2与旋动臂3沿连接件21的滑座211于基板11的滑轨111朝向测量加工区7 处位移,让第二支臂33上的第二工作组5会靠近于测量加工区7,则第二工作组5的第二夹 头52会夹取位于测量加工区7的已完成加工的工件8,最后,旋动装置2与旋动臂3沿滑座 211于滑轨111上朝向远离测量加工区7处位移,如图9所示,当已加工完成的工件8被第 二夹头52完成夹取动作后,旋动装置2的驱动件22带动旋动臂3的第一支臂32与第二支 臂33沿基部31产生旋动后,第二支臂33带动第二工作组5远离测量加工区7,而第一支臂 32则会靠近于测量加工区7,如图10及图11所示,旋动装置2与旋动臂3沿连接件21的 滑座211于基板11的滑轨111朝向测量加工区7处位移,让第一支臂32上的第一工作组 4系会靠近于测量加工区7,则位于第一工作组4的第一夹头42上的未加工的工件8直接 置入测量加工区7而完成上料动作,再让旋动装置2与旋动臂3沿滑座211于滑轨111上 朝向远离测量加工区7处位移,最后,旋动装置2的连接件21沿加工机台横梁6位移后,随 即让第二夹头52对已完成加工的工件8进行放料的动作,同时,当第二夹头52完成放料动 作后,第二夹头52续直接夹取一待加工的工件8而完成补料动作,并于第二夹头52完成补 料动作时,位于测量加工区7的工件8利用第二夹头52于补料时来完成测量加工,续(如 图6所示)以旋动移载方式来重复进行取料、上料、补料的动作,再者,利用测量加工区7的 工件8于进行测量加工时,第一工作组4或第二工作组5进行补料动作,并于测量加工完成 后,随即提供取料以及旋转后上料的动作,因此可有效的缩短工时,用以增加生产速度。权利要求1.一种旋动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动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机座,该机座安装于加工机台横梁上,并沿加工机台横梁来回位移;一旋动臂,旋动臂连接于机座一侧表面,旋动臂具有基部,基部两侧分别延伸有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第一支臂末端设置有第一工作组,第二支臂末端设置有第二工作组;一旋动装置,该旋动装置设置于机座与旋动臂之间,且旋动装置具有驱动件,驱动件一侧连接于旋动臂的基部,驱动件用以带动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绕基部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黄铮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台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