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救生圈,属于救生领域,包括救生圈,由外壳、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构成,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安装在外壳内,并把外壳安装在救生圈上,气管一端插入压缩气罐的气嘴上,气管另一端插在救生圈上,控制电路由电源、电源开关、水银开关、电阻、单向可控硅和继电器组成,其间通过导线连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经电阻、水银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阳极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阴极和继电器的供电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水银开关由于位置移动,会经相关电路使继电器得电吸合,继之控制装置的电机得电,将压缩气罐内部的气体充入救生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气速度快,具有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平时保存不占地方,遇险时,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控制电路和控制装置将压缩气罐内的气体注入救生圈内,从而为逃生赢得时间的新型救生圈。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充气救生圈,反应时间慢,需要落水后才能通过相关装置为救生圈充气,不能在遇险时为逃生赢得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充气救生圈,反应时间慢,需要落水后才能通过相 关装置为救生圈充气,不能在遇险时为逃生赢得时间,提供一种平时保存不占地方,遇险时,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控制电路和控制装置将压缩气罐内的气体注入救生圈内,从而为逃生赢得时间的新型救生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新型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其特征在于由外壳、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构成,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安装在外壳内,并把外壳安装在救生圈上,气管一端插入压缩气罐的气嘴上,气管另一端插在救生圈上,控制电路由电源、电源开关、水银开关、电阻、单向可控硅和继电器组成,其间通过导线连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经电阻、水银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阳极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阴极和继电器的供电端相连。所述的控制装置由电机、减速齿轮、牵引线、固定杆、螺杆、弹簧和拉杆组成,电机轴的前端有一个齿轮,轴的前端齿轮和减速齿轮啮合,牵引线一端安装在减速齿轮右端,牵引线另一端安装在拉杆上,固定杆中部有一个孔,螺杆中部有一个斜槽,螺杆和弹簧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孔上,螺杆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孔上后,螺杆能左右自由移动,拉杆中部纵向有一个槽,拉杆安装在固定杆上部,拉杆安装在固定杆上部后,能自由上下运动。所述的压缩气罐内装的是压缩空气。本技术使用时,水银开关由于位置移动,会经电阻触发单向可控硅使继电器得电吸合,继之控制装置的电机得电,将压缩气罐内部的气体充入救生圈。本技术充气速度快,具有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以及和压缩气罐之间的作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和控制装置电机之间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所示,新型救生圈,包括救生圈1,由外壳2、控制电路3、控制装置4、压缩气 罐5和气管6构成,控制电路3、控制装置4、压缩气罐5和气管6安装在外壳2内,并把外壳 2安装在救生圈I上,气管6 —端插入压缩气罐5的气嘴上,气管6另一端插在救生圈I上, 控制电路3由电源、电源开关、水银开关、电阻、单向可控硅和继电器组成,其间通过导线连 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经电阻、水银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阳极和电 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阴极和继电器的供电端相连。控制装置4由电机、减速齿轮、牵引线、 固定杆、螺杆、弹簧和拉杆组成,电机轴的前端有一个齿轮,轴的前端齿轮和减速齿轮啮合, 牵引线一端安装在减速齿轮右端,牵引线另一端安装在拉杆上,固定杆中部有一个孔,螺杆 中部有一个斜槽,螺杆和弹簧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孔上,螺杆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孔上后, 螺杆能左右自由移动,拉杆中部纵向有一个槽,拉杆安装在固定杆上部,拉杆安装在固定杆 上部后,能自由上下运动。压缩气罐5内装的是压缩空气。本技术使用前打开控制电 路3的电源开关;当使用时,控制电路3的水银开关由于位置移动,里面水银触点就会接通, 并通过控制电路3的电阻触发控制电路3的单向可控硅,继之控制电路3的继电器得电吸 合给控制装置4的电机供电,于是,控制装置4的电机得电运转;通过控制装置4的减速齿 轮带动控制装置4的牵引线和拉杆向上运动,继之,控制装置4的螺杆在控制装置4的的弹 簧作用下向右运动,控制装置4的螺杆前端顶住压缩气罐5的阀门并将阀门打开,于是,压 缩气罐5内的气体进入救生圈I内,将救生圈I充满气。图2中所示,I是压缩气罐。2是控制装置的电机、3是控制装置的减速齿轮、4是控 制装置的牵引线、5是控制装置的固定杆、6是控制装置的螺杆、7是控制装置的弹簧、8是控 制装置的拉杆,电机2轴的前端有一个齿轮,轴的前端齿轮和减速齿轮3啮合,牵引线4 一 端安装在减速齿轮3右端,牵引线4另一端安装在拉杆8上,固定杆5中部有一个孔,螺杆 6中部有一个斜槽,螺杆6和弹簧7安装在固定杆5的中部孔上,螺杆6安装在固定杆5的 中部孔上后,螺杆6能左右自由移动,拉杆8中部纵向有一个槽,拉杆8安装在固定杆5上 部,拉杆8安装在固定杆5上部后,能自由上下运动。当电机2没得电运行时,拉杆8下部 卡在螺杆6的斜槽上,螺杆6不向右运动;当电机2得电运转时,电机2带动减速齿轮3运 转,减速齿轮3带动牵引线4向上运动,牵引线4带动拉杆8向上运动,于是,拉杆8下部离 开螺杆6的斜槽,螺杆6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螺杆6前端将压缩气罐I的阀门 顶住并将阀门打开,从而压缩气罐I内的气体注入救生圈。图3中所示,由电源G、电源开关K、水银开关SQ、电阻R、单向可控硅VS和继电器K 组成控制电路,单向可控硅VS的控制极经电阻R、水银开关SQ、电源开关K和电源G相连, 单向可控硅VS的阳极和电源G相连,单向可控硅VS的阴极和继电器K的供电端相连。M是 控制装置的电机。当K打开时,使用移动救生圈时,SQ由于位置移动,里面水银触点就会接 通,并通过R触发VS,继之K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由于M的一供电端是经K的常开 触点供给,所以K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后,M也会得电运转。在图3中,G是3节五号 电池,电压是4. 5V ;R阻值是IK ;VS是MCR100-1塑封单向可控硅;K是4100型3V继电器; M是小型直流电机。权利要求1.新型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其特征在于由外壳、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构成,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安装在外壳内,并把外壳安装在救生圈上,气管一端插入压缩气罐的气嘴上,气管另一端插在救生圈上,控制电路由电源、电源开关、水银开关、电阻、单向可控硅和继电器组成,其间通过导线连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经电阻、水银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阳极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阴极和继电器的供电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由电机、减速齿轮、牵引线、固定杆、螺杆、弹簧和拉杆组成,电机轴的前端有一个齿轮,轴的前端齿轮和减速齿轮啮合,牵引线一端安装在减速齿轮右端,牵引线另一端安装在拉杆上,固定杆中部有一个孔,螺杆中部有一个斜槽,螺杆和弹簧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孔上,螺杆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孔上后,螺杆能左右自由移动,拉杆中部纵向有一个槽,拉杆安装在固定杆上部,拉杆安装在固定杆上部后,能自由上下运动。专利摘要新型救生圈,属于救生领域,包括救生圈,由外壳、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构成,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安装在外壳内,并把外壳安装在救生圈上,气管一端插入压缩气罐的气嘴上,气管另一端插在救生圈上,控制电路由电源、电源开关、水银开关、电阻、单向可控硅和继电器组成,其间通过导线连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经电阻、水银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阳极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阴极和继电器的供电端相连。本技术使用时,水银开关由于位置移动,会经相关电路使继电器得电吸合,继之控制装置的电机得电,将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其特征在于由外壳、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构成,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压缩气罐和气管安装在外壳内,并把外壳安装在救生圈上,气管一端插入压缩气罐的气嘴上,气管另一端插在救生圈上,控制电路由电源、电源开关、水银开关、电阻、单向可控硅和继电器组成,其间通过导线连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经电阻、水银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阳极和电源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阴极和继电器的供电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树春,
申请(专利权)人:白树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