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形座椅形式的婴儿提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327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斗形座椅(1)形式的婴儿提篮,在所述婴儿提篮中集成有座椅元件(5)和靠背元件(6),它们之中的至少一个在倾斜角度方面以能调整的方式支承,并且携带把手(17)在侧壁(3a、3b)上、基本上在所述婴儿提篮的重心轴上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并且以能够至少在垂直的携带位置中锁定的方式支承。为了改善坐式和躺式舒适性,在倾斜角度上方面可调整的座椅元件(5)或者靠背元件(6)以其外部的上端部(7)以能围绕横向于所述婴儿提篮的纵轴线分布的轴枢转运动的方式支承在配属的端壁(4b)上,并且座椅元件(5)或者靠背元件(6)的另外的内部的下端部(8)以侧向朝外伸出的支承栓(9)在各一个能枢转地支承在所述侧壁(3a、3b)上的、能手动操作的提升装置(11)的滑槽(10)中引导,借助于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将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的所述元件(5、6)从下沉的坐式位置中调高到躺式位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给出的特征的斗形座椅形式的婴儿提mrm· ο
技术介绍
由DE 20 2006 014 114 Ul公知一种斗形座椅形式的婴儿提篮,其形成带有用于保持婴儿的座椅面的内部区域并且具有端壁、携带把手、和底侧,所述携带把手至少借助于保持枢转铰接部紧固在侧壁的外侧上,所述底侧具有一对集成的、由侧壁成型的滑橇(Kufen),其带有底部接触面。此外,所述婴儿提篮还具有使靠背区域中的端壁相连接的横梁或者连接壁和置入的靠背,所述靠背相对于座椅面在倾斜角上围绕下部枢转轴以可调整的方式布置。在靠背上,在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置于中心地伸出的支撑壁,或者在两侧设置在各侧面上伸出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带有靠背的枢转半径区域中的孔栅或者凹隙栅(Ausnehmungsraster)。所述孔栅或者凹隙栅与能分离的、固定地锚固在斗形座椅中的卡位机构共同作用。可选地,在背侧上也可以设置把手或者支架,其在所述连接壁上的卡位凹隙中能够调节。在另一变型方案中设置的是,所述靠背能够利用枢转轴或者相对于枢转轴在纵向上被向后拉出确定的尺寸,并且能够利用各侧向卡位凸起部卡入侧壁内侧上的一系列卡位凹隙中,由此保证了逐步的倾斜角调整。斗形座椅形式的婴儿提篮(其布置在确定的保持架中)还由EP 0371 524 Al公知。此外,斗形座椅作为根据依据分类的实施形式的婴儿提篮由EP O 218 444 BI和DE 42 08599 C2公知。也可以用作婴儿提篮的由三个部件组合而成的特殊类型的儿童座椅由DE 103 36167 B3和EP I 481 616 BI公知。所述座椅的显著特点在于U型的支架,其紧固在携带把手的枢转铰接部上。在U型支架的侧壁之间,不仅座椅件而且靠背件相对于彼此并且相对于U型支架以能枢转的方式布置。由此可以实现依据作为婴儿床的应用变型方案的调整。所述U型支架的底侧同样弯曲地实施,由此可以实现摆动功能。包括两个铰接式彼此连接的部件,即座椅件和带有侧臂的靠背件组成的婴儿提篮由DE 692 14 778 T2CEP O 545 185 BI)公知。在此,通过能调整的枢转铰接部,可以实现靠背相对于座椅件的不同的倾斜位置。所述枢转铰接部同时充当携带把手的转动铰接部。在此,通过坐在婴儿提篮上的婴儿实现的总体负载由铰接部来承受。在也可用作玩具提篮或者以缩小形式设计为玩具提篮的、依据类型的婴儿提篮中,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的区域中(与移动运动相关联)对所述靠背在倾斜角方面进行调整,同样可以在具有分开的成型件的儿童座椅中调整靠背相对于座椅件的倾斜角度。但是,操作相对复杂并且于是在实践中当婴儿坐在婴儿提篮中的时候不能实现,这是因为待运动的元件和卡位机构不可接近
技术实现思路
由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如下方式改进带有能调整的座椅元件和/或靠背元件的婴儿提篮,即,使得可以实现对所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简单快速地可操作的倾斜角度调节,并且与此结合地能够对两个部件以期望的方式在倾斜角度方面进行调节,以便实现较高的躺和坐舒适度。当婴儿或者玩具坐在婴儿提篮中的时候,也应该能够实现倾斜角度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构造根据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技术教导的婴儿提篮而得以解决,由此,在倾斜角度方面可调整的座椅元件或者靠背元件以其外部的上端部以能围绕横向于婴儿提篮的纵轴线分布的轴线枢转运动的方式支承在配属的端壁上,并且座椅元件或者靠背元件的另外的内部的下端部与侧向朝外伸出的支承栓保持作用连接,所述支承栓位于一个能枢转地支承在侧壁上的、能手动操作的提升装置的滑槽中,借助于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将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的元件从下沉的坐式位置中调高到躺式位置中。设置在提升装置中或者上的滑槽或者滑动弯道在所述提升装置枢转时引起通过支承栓来限定的枢转轴的移动,以便在同时进行高度调整的情况下平衡枢转轴与支承栓之间的由一方面座椅元件或者靠背元件并且另一方面提升装置的不同枢转半径给出的不同位置。滑槽还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即,以期望的方式实现在提升装置枢转时使座椅元件或者靠背元件(根据与哪个与此相关联)自动地从下方的坐式位置抬高到提升的躺式位置中。通过相应元件在配属的端面上的可枢转运动的支承,显而易见的是,在这里提供固定设置的枢转轴。围绕该枢转轴,所述元件通过提升装置向上枢转或者向下地下沉,其中,支承栓在滑槽中移动。为此目的,侧向提升装置的设置在端壁上的转动支承部布置在与其联接的元件的最高位置设定之上。提升装置本身可以由在两侧上安置在斗形座椅侧壁的内侧上的、大致呈三角形的扇形盘组成,所述各扇形盘要么例如通过一个横向分布的下部杆件运动联接,要么能够单个地被操作,并且也可以具有把手,以便能够以期望的方式实现枢转。滑槽相应于期望的运动走向引入所述扇形盘中,从而在枢转时相应的支承栓能够在所述滑槽中顺沿滑动。通过将卡锁部或者凹陷部引入滑槽的下部滑动栓中,在调节倾斜角的时候能够占据多个中间位置。终端位置应该由滑槽的端部来限定,或者滑槽导轨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构造或者提升装置的枢转角度通过如下方式得以界定,即,在到达最高的位置时不能实现进一步抬高。所述滑槽分布在扇形盘的短的上部臂侧的侧向端部与大约成90°角度布置长的第二臂侧的端部之间。当然,提升装置也可以由塑料成型件制成,其不具有平面而是仅框架状地或者L型地构成。在该塑料成型件上,可以同时成型有支承柱栓或者支承套筒,其能够插入侧壁内的支承部中或者能够套装到支承栓上。其它紧固装置例如也可以借助于螺栓或者铆钉或者借助于塑料支承部实现。然而,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应用的是,两个元件即座椅元件和靠背元件能够同时在倾斜角度方面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斗形座椅端壁进行调整。为此目的而设置的是,并没有围绕水平枢转轴以其外端部支承在配属的端壁上的那个元件以所述外端部能移动地贴靠在所配属的端壁上的内侧上和/或以侧向条状体贴靠和/或以侧向条状体在所述侧壁的内侧上的X形引导装置中侧向地引导,而以另一内端部可枢转运动地与另一元件的内端部相连。通过两个元件在所述一个元件上的两个侧向支承栓的区域中的可枢转运动的联接,通过联接实现各元件之间的直接运动转换。在此,第二元件例如靠背元件必须能够在伸展和弯折状态下遵循两个元件的实际长度,并且因此滑动地贴靠在配属的端壁上或者可以在X形的侧向引导装置中利用嵌入的条状引导件而运动,其中,X形状是必需的,以便能够平衡同时进行的枢转运动和移动运动。所述靠背当然也可以具有用于婴儿头部的侧向保护件。原则上,提升装置能够可视地布置。但是它也可以在坐垫后面被遮盖,所述坐垫总归放置在婴儿车中。总能实现提升装置的枢转,为此目的,扇形盘、扇形框架或者L型支架从侧壁的平面中在内侧伸出并且总能用手来抓握。靠背元件与座椅元件之间的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筑起的(dammende )在所述元件上的铰链区段建立,所述铰链区段能够通过栓彼此连接。在最简单的实施形式中,座椅元件也可以在下侧端部上具有侧向的连接片形的延长部,在所述延长部上设置有朝外伸出的支承栓,其经由圆形轴彼此连接或者具有向内伸出的支承栓,靠背元件能够以在宽度上相匹配的区段利用卡位槽或者槽压到所述支承栓上。两个部件由此同样以可枢转运动的方式彼此连接。此外,也可以实现靠背元件在这些伸出的栓件或者连续的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1.31 DE 202011000229.21.斗形座椅(I)形式的婴儿提篮,所述婴儿提篮包括底部件(2)、侧壁(3a、3b)和端壁(4a、4b),在所述婴儿提篮中集成有座椅元件(5)和靠背元件(6),所述座椅元件和靠背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在倾斜角度方面以能调整的方式支承,并且所述婴儿提篮具有携带把手 (17),所述携带把手基本上在所述婴儿提篮的重心轴上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所侧壁(3a、 3b)上且能够至少在垂直的携带位置中锁定,其特征在于,在倾斜角度上能调整的座椅元件 (5)或者靠背元件(6)以其外部的上端部(7)以能围绕横向于所述婴儿提篮的纵轴线分布的轴枢转运动的方式支承在配属的端壁(4b)上,并且座椅元件(5)或者靠背元件(6)的另外的内部的下端部(8)与侧向朝外伸出的支承栓(9)保持作用连接,所述支承栓位于各一个能枢转地支承在侧壁(3a、3b)上的、能手动操作的提升装置(11)的滑槽(10)中,借助于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将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的元件(5、6)从下沉的坐式位置中调高到躺式位置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提篮,其特征在于,没有围绕水平枢转轴以其端部支承在配属的端壁上的元件(6)以端部(12)能移动地贴靠在配属的端壁(4a)上或者在侧壁 (3a、3b)的内侧上的X形引导装置中侧向地引导并且以另一端部(13)能枢转运动地安设在另一兀件(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元件(6)能移动地贴靠在所述端壁(4a )上,在所述端壁上横向分布地设置有滑动面或者凸缘状滑动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提篮,其特征在于,在铰接在所述端壁(4b)上的元件(5) 的内部枢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彼此连接的座椅元件(5)和靠背元件(6)的转轴,并且所述内部枢转轴由两个伸出的侧向栓(9 )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提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元件(5)中,至少一个凹隙(14)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区域中,所述靠背元件(6)的下部区段的端部(13)铰链状地嵌入所述凹隙中并且借助于连接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1)的枢转轴 (15)与所述携带把手(17)的枢转轴完全一致,并且通过固定的或者可松开的联接,所述携带把手(17)的轴与所述提升装置(11)的枢转轴(15)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提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携带把手(17)的携带位置中, 所述两个元件(5、6)占据所述坐式位置,并且在所述携带把手(17)向背侧的端面(4a)的方向上返回枢转时通过所述滑槽既能够将所述座椅元件(5)又能够将所述靠背元件(6)向上提升到躺式位置中,所述靠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S·韦斯特尔
申请(专利权)人:柯特维思特尔资产管理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