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325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4:10
一种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旨在用在两栖运输车辆,特别是在空气支撑履带上的海上全地域车辆中。设备包括履带(1),该履带建造在本体的横向外壳之间的距离的整个宽度上,该本体由所述外壳和由三维划分平台(8)形成。规定上述平台(8)的下部表面(15)的、带(1)的上部和下部弯曲圆形形状的、以及滑板(4)的合理相互定位。呈大直径圆柱体形式的气动浮子(2)以及横向刚性元件的尺寸由如下条件限定:保证滑板(4)的必要空隙,在斜坡上的牵引力,将带(1)保持在横向斜坡上以及在大的负载容量下在冻土壤上的柔和作用。车辆可以具有多个履带。在操作期间,气动浮子(2)的浮动高度保证从水中到冰上的可靠离开;并且滑板(4)的空隙保证在拍岸波浪带中的安全操作以及在不平土壤和冰上的高速。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可以提高在结冰海洋的海岸和陆棚条件下的操作可靠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车辆,这些运输车辆适于在陆上和水上行驶,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气垫履带上的两栖全地形车辆,并且可在海岸、沿岸水域以及内陆水域的条件下全年使用。
技术介绍
专利文件RU2045414描述了一种两栖车辆,该两栖车辆的支撑和推进设备包括履带式推进器(caterpillar mover),具有气囊浮子,用以接触表面;车体,连接到其上 '及气垫密封件。履带式推进器包括至少两根环形缆索,在它们之间具有连接垫片带条;两分段式气囊,附接到所述带条的凸缘部分,并且保证内部气垫外形的紧密性;此外,在推进器的下部和上部分段中的压力分别是10-15和25-50MPa,该下部和上部分段对应地与地面和驱动/导向辊相接触。现有技术的支撑和推进设备具有如下缺点。膨胀浮子如此紧凑地布置,从而使得它们可在履带式推进器的封闭气垫中保持高压空气。在浮子之间的接触力产生拱形效应,该拱形效应导致履带外形的顶部分段的弯扭(buckling-up),增大了支撑/推进设备的竖直高度。它通常使整个车辆的组成复杂。对于在结冰水域条件下的全年操作,为了实现从水中出来到冰上,辅助浮动性是必要的,这由大直径浮子提供。在履带外形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之间的圆化的部分处,在浮子的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正在增大到失去接触的程度。越过树桩、小丘、砾石、冰块形式的障碍物,导致了在履带式推进器内部的气垫的减压,从而降低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最接近本专利技术的是在专利文件SU1616509中公开的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现有技术装置包括呈三维划分平台(three-dimensional dividing platform)形状的本体,该三维划分平台在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中具有轮。柔性履带安装在驱动轮上,相对于三维划分平台的外部水平侧具有间隙。气动浮子(压力袋)在履带的外侧处横向布置(换句话说,这是带状环形空气袋,其包括多个独立的袋,并且它们的壁面向车体)。装置在划分平台的底部表面与环形柔性承载带的下部股带之间的空隙中包括下部封闭空腔,该下部封闭空腔紧密地封装,并且形成气垫(空气举升腔室,airlift chamber),该气垫由空气导管连接到高压气源,该空气导管具有单向阀。下部封闭空腔的横向外壳利用平壁堵塞在环形柔性承载带的上部股带与三维划分平台的顶部表面之间以及在带的下部股带与平台的底部表面之间的侧面间隙。另外,装置包括推进马达,该推进马达运动地连接到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上。此外,设有可动接合,在环形柔性承载带的侧边缘与下部封闭空腔横向外壳的平壁之间具有最小空隙。现有技术装置也可以在环形柔性承载带的外侧上包括加强部件(增强元件),或者在带边缘上包括滑动元件(滑动件),这些加强部件横向安装,并且具有它们借助于辊与下部封闭空腔横向外壳的平壁可动联接的可能性。然而,现有技术装置具有如下缺点。当在波浪汹涌的水域中操作时,特别是逆浪操作时,膨胀气囊(气动浮子)的减震行程不足以补偿(缓冲)波浪冲击和立即改变行进表面高度,这导致具有标准底盘系统的车辆的摇摆。在本体的底部与履带外形的下部股带之间的气垫(空隙),由于其很低高度而不允许带的阻尼变化,该本体形成为三维划分平台。强烈的波浪冲击和严重的摇摆降低了具有已知现有技术底盘的车辆在水上期间、特别是在海上操作时的可靠性。当车辆(该车辆具有彼此平行的两个已知现有技术底盘以及在它们之间的负荷平台)在碎冰条件下操作的时候,履带之一有时必须依靠冰运动,并且另一个依靠水运动。为了排除车辆的翻倒或危险滚动,水中行驶的履带必须自动地增大其浮力。然而,在三维划分平台的底部表面与履带外形的下部股带之间的气垫的低的高度,在水中行驶的履带的对应浮力增大的情况下不能提供在水中的所需的带弯扭,这降低了具有标准底盘系统的车辆在碎冰环境中的操作可靠性。为了实现从水中到冰上的可靠离开,车辆应该具有低的本体设置,该本体设置由于在三维划分平台的底部表面与履带外形的下部股带之间的小的空隙因而借助于气垫不能减小,这降低了具有已知现有技术底盘系统的车辆在碎冰条件下的操作能力。在已知现有技术底盘实施例中,由于前部气动浮子皱折以及通过填充孔泄漏的趋势,因而越过高度超过在划分平台底部表面与地之间的空隙的障碍物是危险的,该已知现有技术底盘实施例具有从下部履带外形加压的横向袋(气动浮子),上述趋势形成了对于在障碍物与轮/本体之间的冲击的不必要的阻力(阻尼)。它由于具有越过高度超过在本体与行进表面之间的空隙的障碍物的可能性,所以降低了已知现有技术底盘系统的操作可靠性。在已知现有技术底盘系统中,横向外壳用来密闭三维划分平台的顶部表面与履带的上部股带之间的间隙,以便在间隙中产生过压,这又导致了履带张力增大的绳索效应,并且使随后的轮轴承过载。它降低了已知现有技术底盘的操作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缺点,就是说,提供一种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该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允许封闭气垫底盘的增强的操作可靠性和有效性,用于在海岸和结冰水域陆棚环境(shelf environment)中的全年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目的在一种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中实现,该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包括-呈三维划分平台的形式的本体;-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安装在本体的前部和后部端部上,环形柔性承载带安装在驱动轮上,并且相对于平台的外侧具有间隙;设有多个气动浮子,这些多个气动浮子相对于带横向布置并且彼此连接;-横向外壳,这些横向外壳的平壁以最小间隙与特定的柔性带接合,从而与下部股带边缘形成密封部;-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位于三维划分平台的底部表面与环形柔性承载带外形的下部股带之间的空隙中,从而形成气垫,该气垫由空气导管连接到高压气源;-推进马达,该推进马达运动地连接到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根据本专利技术,横向外壳用平的内部壁实现,形成装置的本体,并且从横向侧限制所述封闭空腔;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布置在壁之间,并且轮的表面紧密地联接到壁上。另夕卜,三维划分平台的横向壁边缘附接到本体的横向外壳的平的内部壁上;此外,设有划分平台与驱动轮的可动联接,从而以最小空隙和密封而彼此接合。环形柔性承载带(它与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包容三维划分平台)具有过大的长度,从而在3D划分平台的底部表面与带的下部股带之间形成上述气垫,对于海上摇晃的环境,该气垫的高度超过带的必要竖直减震行程。此外,将三维划分平台分成不透水舱室,该不透水舱室容置推进马达、鼓风机以及空气导管,该推进马达具有传动装置。三维划分平台的底部表面布置在环形柔性承载带的上部包迹上方,并且本体横向外壳在它们的下部侧上设有滑板,这些滑板的高度布置成不低于非操作的带的形状的圆弧的水平切线,该圆弧与带在不与行进表面相接触的情况下的位置相对应;此外,将气动浮子(这些气动浮子压靠行进表面)的高度设置在限度内,从而保证了滑板的空隙,排除了滑板与小的行进表面不规则物的接触,此时带的下部股带位于其操作形状的上部和下部包迹之间。具体地说,对于为在越野侧斜坡上操作而设计的车辆的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在构造上适当的是,增大横向刚性;为此,呈圆柱体/气压缸形式的加强部件布置在宽的环形承载带的外侧上并横跨它;在两种情况下,它们都定位在气动浮子下方,它们的轴线相对于带股的上部位置的气动浮子的轴线而朝运动方向具有一些移位。在两种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5 RU 20101277171.一种两栖支撑和推进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三维划分平台(8)的形式;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7),所述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安装在本体的前部端部和后部端部上,具有环形柔性承载带(I)以及多个气动浮子(2),该环形柔性承载带安装在驱动轮上并相对于三维划分平台(8)的外侧具有空隙,所述多个气动浮子横跨带(I)而布置并且彼此连接;横向外壳(3),这些横向外壳的平壁(14)以最小空隙与特定的柔性承载带(I)接合,从而与下部带股(6)的边缘形成密封部;封闭腔室(10),所述封闭腔室位于三维划分平台(8)的底部表面(15)与环形柔性承载带(I)的下部股带(6)之间的空隙中,从而形成气垫,该气垫由空气导管连接到高压气源;及推进马达,所述推进马达与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7)运动地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横向外壳(3)实现为带有内部平壁(14),从而形成装置的本体,并且从侧面限制所述封闭空腔(10),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7)通过端面联接而安装在这些侧面之间;三维划分平台(8)的横向壁(13)的边缘附接到横向外壳(3)的内部平壁(14);此外,三维划分平台以最小空隙和密封件而动态地联接到驱动轮(7);由此,与前部和/或后部驱动轮(7 ) 一起包容三维划分平台(8 )的环形柔性承载带(I)具有过大的长度,在三维划分平台的底部表面(15)与环形柔性承载带(I)的下部股带(6)之间形成上述气垫,对于海上摇晃的环境,该气垫的高度超过环形柔性承载带(I)的必要竖直减震行程;三维划分平台(8)被划分成不透水舱室(12),该不透水舱室容置推进马达、鼓风机以及空气导管,该推进马达具有传动装置;三维划分平台(8)的底部表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I·阿佐夫采夫V·S·谢苗诺夫I·S·卡尔普申S·V·萨姆索诺夫
申请(专利权)人:海事国立大学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