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951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公开了一种薄型化触控面板,其包含一基板、若干个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一黏着层及一液晶显示器模块。其中,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分别形成于基板的底面,且第一氧化铟锡层与第二氧化铟锡层呈现一交错排列的状态。另外,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底部填充着黏着层,使得液晶显示器模块通过得以通过黏着层与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胶合。所述的黏着层是由无机材料的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所组成,且可为亚克力胶系或硅胶系的光学胶。更因黏着层的存在,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触控面板厚度得以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面板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具有一黏着层的薄型化触控面 板。
技术介绍
现行触控面板在使用上已相当普及,使用者仅需利用手指或触控笔等物体,依照 所述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及文字进行点选,进而透过触压所述触控面板,以进行输入或操作, 在使用上十分方便。然而,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或是液晶显示器模块)之间的多重配置,在制造时会 重复耗费较多的生产材料,且触控面板各层结构在传统上都是先各自生产完成,再依序层 叠放置贴合成一体,故其装配程序较为繁复,且浪费工时,容易产出不合格产品,而且白白 增加因层叠放置而形成阶状厚度的问题,不利于电子产品的薄形化设计,故亟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就是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化触控面板以解 决习知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目的,提出一种薄型化触控面板,其包含一基板、若干个第一 氧化铟锡层(ITO)及若干个第二氧化铟锡层、一黏着层及一液晶显示器模块(LCM)。其中, 所述基板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且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分别形成于基 板的底面,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与所述些第二氧化铟锡层呈现一交错排列的状态,也就 是说,每一个第一氧化铟锡层与第二氧化铟锡层是彼此相邻的。要言之,上述的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底部填充着所述黏着层,使得 所述液晶显示器模块得以通过所述黏着层与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及所述些第二氧化铟 锡层胶合。是以,所述的黏着层是由无机材料的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所组成,且可为亚克力 胶系或硅胶系的光学胶。另外,在此定义所述黏着层的较佳厚度是介于50至300微米间。 再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板是一塑料基板,其厚度是介于50至250微米间。因此,塑料基板再 加上黏着层的总厚度是介于100至550微米间,与现有的其他终端产品的厚度比较,本专利技术 的整体厚度更显轻薄,且材料与制程费用亦较为低廉。换言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薄型化触控面 板利用光学黏着层以取代习知的黏着层,由于习知的黏着层无法直接与氧化铟锡层直接贴 合,因此必须在氧化铟锡层与黏着层之间充填一由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所组成的感应电路 层,整体厚度势必增加。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黏着层可直接与氧化铟锡层胶合,因此不需 所述感应电路层,整体厚度亦较为轻薄。综合所述,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以金属镀膜的制程方式形成 于所述基板的底面,且各第一氧化铟锡层及第二氧化铟锡层都是通过网印制程方式以形成 其菱形格的电路图样。另外补充说明,第一氧化铟锡层与邻近的各第二氧化铟锡层间以印 刷制程方式形成一绝缘层以绝缘的,换句话说,每一个交错排列的第一氧化铟锡层与第二氧化铟锡层之间,都是受到绝缘层隔离而彼此绝缘的。且,每个第二氧化铟锡层间是以印刷 制程方式形成一金属导线以电性连接的。也就是说,每个第二氧化铟锡层虽与第一氧化铟 锡层隔离绝缘,但是每个第二氧化铟锡层彼此之间却利用金属导线以电性相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薄型化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基板;210-第一氧化铟锡层;220_第二氧化铟锡层;230_绝缘层;240_金属 导线;300_黏着层;400_液晶显示器模块;500_遮蔽层;600_软性印刷电路板;S1_S13_制 作方法的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薄型化触控面板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 下述实施例中相同组件是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薄型化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此薄型化触控面板是包含一基板100、若干个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若干个第二氧化铟锡 层220、一黏着层300及一液晶显示器模块400。其中,所述基板100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 且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分别形成于基板100的底面。换言 之,各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皆以金属镀膜的制程方式形成于所述基 板100的底面,且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210与所述些第二氧化铟锡层220呈现一交错排 列的状态。也就是说,每一个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是彼此相邻的。详言之,上述的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底部填充着所述黏着 层300,使得所述液晶显示器模块400得以通过所述黏着层300与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 210及所述些第二氧化铟锡层220胶合。是以,所述的黏着层300即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 征,其是由无机材料的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所组成,且可为亚克力胶系或硅胶系的光学胶。 另外,因为此具光学胶的黏着层300,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厚度得以轻薄化,在此定义 所述黏着层300的较佳厚度是介于50至300微米间。再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板100是一塑 料基板,其厚度是介于50至250微米间。因此,塑料基板100再加上黏着层300的总厚度是 介于100至550微米间,与现有的其他终端产品的厚度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厚度更显轻薄。承前所述,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以金属镀膜的制程 方式形成于所述基板100的底面上,且各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都是 通过网印制程方式以形成其菱形格的电路图样。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210 可定义X方向的电路图样,而所述些第二氧化铟锡层220可定义Y方向的电路图样。另外 补充说明,第一氧化铟锡层210与邻近的各第二氧化铟锡层220间以印刷制程方式形成一 绝缘层230以绝缘的,换句话说,每一个交错排列的第一氧化铟锡层210与第二氧化铟锡层 220之间,都是受到绝缘层230隔离而彼此绝缘的。且,第二氧化铟锡层220间是以印刷制 程方式形成一金属导线240以电性连接彼此。也就是说,每个第二氧化铟锡层220虽与第 一氧化铟锡层210隔离绝缘,但是第二氧化铟锡层220彼此之间却利用金属导线240以电性相连。上述的绝缘层230是由亚克力胶系或硅胶系的胶体所构成,且金属导线240是由 银胶所组成。接续,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流 程图。如图2所示,此制作方法包含下列各步骤步骤S1:首先,在一塑料基板100形成一金属镀膜。步骤S2 :接下来,在所述塑料基板100上印刷一遮蔽层500。步骤S3 :蚀刻所述金属镀膜。步骤S4 以金属镀膜的制程方式,形成若干个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 锡层220。 步骤S5 :以网印制程方式,形成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 的菱形格的电路图样。步骤S6 :实施水洗制程,以净化制程。步骤S7 :以印刷的制程方式,形成绝缘层230以隔离绝缘第一氧化铟锡层210与 邻近的第二氧化铟锡层220。步骤S8 :以印刷的制程方式,形成金属导线240以电性连接第二氧化铟锡层220。步骤S9 :胶合一黏着层300于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210及第二氧化铟锡层220 底部。步骤SlO :外接一软性印刷电路板600于所述黏着层300。步骤Sll :以紫外线补强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FPC)600。步骤S12 :短路及断路功能测试。步骤S13 :胶合一液晶显示器模块400于所述黏着层300底部,以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 的薄型化触控面板。其中,步骤S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化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若干个第一氧化铟锡层及若干个第二氧化铟锡层,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底面;及一液晶显示器模块,通过一黏着层与所述些第一氧化铟锡层及所述些第二氧化铟锡层胶合,其中所述黏着层通过无机材料的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祯林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