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13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刀架体与立柱滑动联结,螺杆与带动蜗轮啮合,丝杠螺母与丝杠啮合,蜗轮副壳体与立柱固定联结,丝杠与刀架体固定联结,螺杆由伺服电机驱动,油缸与刀架体固定联结,螺杆与活塞固定联结,螺杆与活塞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插齿机的刀架能上下移动,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加工效率,并方便工人操作,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扩展插齿机加工范围的装置,尤其是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各种插齿机刀架部分是固定不动的,因此加工工件高度不同时,只能靠改变夹具来调整,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此外,当加工深孔内齿时,因刀架不能上提而影响出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使得插齿机的刀架能上下移动,提高了机床的加工效率,并方便工人操作,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刀架体1与立柱6滑动联结,螺杆10与带动蜗轮11啮合,丝杠螺母与丝杠7啮合,蜗轮副壳体9与立柱6固定联结,丝杠7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10由伺服电机驱动,油缸12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5。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插齿机的刀架能上下移动,加工工件高度不同时,只需升降刀架体即可,无需用更换夹具的方式来实现,加工深孔内齿也能方便地出刀,所以本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加工效率,并方便工人操作,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兼做摘要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刀架体1与立柱6滑动联结,螺杆10与带动蜗轮11啮合,丝杠螺母与丝杠7啮合,蜗轮副壳体9与立柱6固定联结,丝杠7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10由伺服电机驱动,油缸12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5。工作时或机床断电后,此时由螺杆4和碟形弹簧5共同作用,将刀架体1牢牢地锁定在立柱6之上,当刀架体要求上下移动时,首先压力油注入到油腔2中,由活塞3推动螺杆4,碟形弹簧5受压,螺杆4与立柱6脱离接触(即松开),然后,由伺服电机驱动螺杆10,带动蜗轮11,从而带动滚珠丝杠的螺母8旋转,因蜗轮副壳体9是与立柱6固定在一起的,因此丝杠螺母不能上下移动而只能旋转,被迫丝杠7上下移动,因丝杠7与刀架体1是一体的,丝杠7上下移动即是刀架上下移动,如此实现刀架的提拉。提拉到位后,压力油停止供油,碟形弹簧5回弹,推动螺杆4,由螺杆4将刀架体1再度锁紧。权利要求1.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刀架体(1)与立柱(6)滑动联结,螺杆(10)与带动蜗轮(11)啮合,丝杠螺母(8)与丝杠(7)啮合,蜗轮副壳体(9)与立柱(6)固定联结,丝杠(7)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10)由伺服电机驱动,油缸(12)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刀架体与立柱滑动联结,螺杆与带动蜗轮啮合,丝杠螺母与丝杠啮合,蜗轮副壳体与立柱固定联结,丝杠与刀架体固定联结,螺杆由伺服电机驱动,油缸与刀架体固定联结,螺杆与活塞固定联结,螺杆与活塞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本专利技术使插齿机的刀架能上下移动,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加工效率,并方便工人操作,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文档编号B23F5/12GK1861306SQ200610019358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钟瑞玲 申请人: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齿机刀架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刀架体(1)与立柱(6)滑动联结,螺杆(10)与带动蜗轮(11)啮合,丝杠螺母(8)与丝杠(7)啮合,蜗轮副壳体(9)与立柱(6)固定联结,丝杠(7)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10)由伺服电机驱动,油缸(12)与刀架体(1)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固定联结,螺杆(4)与活塞(3)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瑞玲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