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雾回收净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960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酸雾回收净化的方法,它是在排雾风机作用下,酸洗装置中的酸雾由集雾器收集;进入冷凝器,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进行汽液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呈碱性(NaOH)的喷淋水(PH﹦10~16)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吸收、净化;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HCl酸雾的回收,实现了回收冷凝酸液,降低了盐酸消耗12%;减轻了净化塔的负荷,降低了80%NaOH的投放量;酸雾净化充分,高空排放到大气的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酸雾回收净化方法,特别是一种工业酸雾回收净化方法,适用于酸洗生产线工业酸雾回收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酸雾主要产生于化工、电子、冶金、电镀、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用酸过程中,如制酸、酸洗、电镀、电解、酸蓄电池充电等。另外,在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到不同的酸。因为这些用酸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往往是多种酸的混合物,所以排放出的废气也大多是多种酸雾的混合。酸雾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酸液表面蒸发,酸分子进入空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凝并而形成雾滴;另一种是酸溶液内有化学反应,形成气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破,将液滴带出。另外,伴随酸雾排放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呈分子态的酸性气态污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过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较复杂。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用盐酸清洗钢材表面的氧化物,盐酸经过加热在循环流动时产生酸雾,酸雾由HCI气体和水蒸气组成,通常酸雾经过集雾器进入净化塔洗涤吸收后,通过排雾风机经烟 排放到大气,吸收酸雾形成的含酸废水排放到废水处理站。原回收工艺存在的缺点是洗涤吸收酸雾的喷淋水,需投放NaOH量过大;洗涤吸收的喷淋水投放NaOH后仍呈较强的酸性,含酸废水排放到废水处理站还需二次投放NaOH中和处理,原有方法既浪费了酸洗溶液又加大了废水处理成本;经过净化塔排放的雾气HCI含量超标。其不足之处是酸雾净化过程酸耗高,运行成本高,而且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使酸雾净化充分、回收率高、设备负荷小、运行成本低、排放达标的酸雾回收净化方法。该方法设计合理,方法可靠,回收净化效果显著,节能减排。一种酸雾回收净化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在排雾风机4的作用下,酸洗装置I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5(温度约15 25°C ),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6进行汽液分离(液滴滴径> O. Olmm均可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7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3,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PH = 10 16的NaOH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通过两次洗涤)、吸收、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9排放到大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I)本专利技术对原流程进行了改进,流程中增加冷凝器和液滴分离器,酸雾充分净化。(2)通过对HCI雾气的回收,实现了回收冷凝酸液,降低了盐酸消耗12%。(3)减轻了净化塔的负荷,降低了 80%Na0H的投放量,酸雾净化充分,排放到大气的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一种酸雾回收净化方法设计工艺流程合理,方法可靠,效果良好,而且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双重效果,应用前景广阔。附图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酸雾回收净化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原酸雾回收净化装备方框图图1说明酸洗装置1、集雾器2、冷凝器3、液滴分离器4、净化塔5、排雾风机6、烟囱7、储酸罐8、废水处理站9。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提供下述制备方法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解释、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所用试剂均有市售。实施例1原回收工艺酸洗装置I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酸雾直接进入净化塔3,酸雾经过净化废气通过排雾风机4,经烟 5排入大气,净化塔喷淋废水排入废水处理站。实施例1工艺简单,净化效果差、消耗高、排放不达标。实施例2酸洗装置I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3,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4进行汽液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8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5,酸雾在塔内通过和PH = 10呈碱性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吸收、净化,净化塔内的喷淋废水流入废水处理站;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7高空排放。实施例3在排雾风机4的作用下,酸洗装置I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5,温度为15°C,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6进行汽液分离,控制液滴滴径O. 05_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7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3,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PH=10的NaOH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通过两次洗涤、吸收、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9排放到大气。实施例4在排雾风机4的作用下,酸洗装置I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5,温度为25°C,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6进行汽液分离,控制液滴滴径O. 08_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7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3,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PH=16的NaOH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通过两次洗涤、吸收、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9排放到大气。实施例5在排雾风机4的作用下,酸洗装置I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5 (温度约25°C ),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6进行汽液分离(液滴滴径> O. Olmm均可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7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3,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PH = 12 16的NaOH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通过两次洗涤)、吸收、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剩余的废气通过烟 9排放到大气。本方法节能环保,方法可靠,净化效果良好,降低了盐酸消耗12%,降低了 NaOH的投放量80%,排放达标。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在排雾风机4的作用下,酸洗装置I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5,温度为15 25°C,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6进行汽液分离,控制液滴滴径30.01mm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7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3,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PH = 10 16的NaOH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通过两次洗涤、吸收、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剩余的废气通过烟 9排放到大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它是在排雾风机作用下,酸洗装置中的酸雾由集雾器收集;进入冷凝器,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进行汽液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呈碱性(NaOH)的喷淋水(PH﹦10~16)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吸收、净化;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本专利技术通过对HCl酸雾的回收,实现了回收冷凝酸液,降低了盐酸消耗12%;减轻了净化塔的负荷,降低了80%NaOH的投放量;酸雾净化充分,高空排放到大气的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文档编号B01D53/78GK102989291SQ20121038711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宋书成 申请人:天津市亿博制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雾回收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排雾风机4的作用下,酸洗装置1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5,温度为15~25℃,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6进行汽液分离,控制液滴滴径≥0.01mm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7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3,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PH﹦10~16的NaOH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通过两次洗涤、吸收、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9排放到大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书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亿博制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