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包括上床身、下床身、主溜板以及辅助溜板,所述下床身顶部两侧设有左主油缸和右主油缸,所述上床身顶部设有辅助油缸,所述左主油缸与右主油缸的活塞杆均与主溜板连接,所述辅助油缸的活塞杆与辅助溜板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较小、工件装卸方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适应流水线、自动线连线等工作环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床,具体为一种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双缸立式内拉床,均采用工件固定、刀具上下移动的方式(下拉式)。该方式需要给刀具提供一个较大的上下活动空间,致使操作机床具有较高的操作高度。如图I、图2所示,为进行机床的各项操作,目前通常使用双缸立式内拉床的安装方式为地坑式和地面站架式。但这两种机床形式,一方面增加了制造、安装和维护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不适应流水线和自动线连线等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工件装卸方便并适应流水线和自动线连线等工作环境的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包括上床身、下床身、主溜板以及辅助溜板,所述下床身顶部两侧设有左主油缸和右主油缸,所述上床身顶部设有辅助油缸,所述左主油缸与右主油缸的活塞杆均与主溜板连接,所述辅助油缸的活塞杆与辅助溜板连接。所述上床身与下床身的刀夹座之间安装有左导柱和右导柱,所述主溜板和辅助溜板套装在所述左导柱和右导柱上,所述下床身的刀夹座上安装有一至两个主卡刀体,同时所述辅助溜板上安装有相对应数量的辅卡刀体。所述下床身由刀夹座、底座、立柱、顶板等零件牢固地焊接在一起组成,上床身由多个钢构件焊接而成,两者构成了一个框架式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由于上床身顶部安装有辅助油缸,其活塞杆与辅助溜板连接,以使辅助溜板带着辅助夹刀体沿导柱轴向上下移动,可满足不同长度拉刀的需要。在下床身上装有左主油缸和右主油缸,所述左主油缸和右主油缸的活塞杆与主溜板连接,使主溜板上下运动,达到工件移动、刀具不动的加工效果,避免了刀具上下移动,大幅减少了刀具移动所需要的空间,从而工作人员在地面高度上直接操作机床,无需为机床挖掘地坑或安装地面站架。目前国内只有生产200KN以下的上拉式内拉床,本技术能适用200KN-1200KN的所有型号的内拉床,工作人员可在机床正面操作机床进行加工,也可在机床后面进行自动线连线。采取工件向上移动通过固定的拉刀的方式实现拉削,改进了目前使用的工件固定、刀具移动的传统拉削方式,避免了刀具移动所需要的空间,使得本技术的外形尺寸缩小,不仅节约了钢材,同时还避免了为机床挖掘地坑和搭建站架,从而减少了机床所占空间、降低了机床制造成本。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体积较小、工件装卸方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适应流水线、自动线连线等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I为地坑式的双缸立式内拉床结构示意图。图2为站架式的双缸立式内拉床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下床身,b、上床身,I、立柱,2、顶板,3、左辅卡刀体,4、右辅卡刀体,5、辅助溜板,6、左主油缸,7、辅助油缸,8、右主油缸,9、左导柱,10、右导柱,11、左辅卡刀体夹具,12、右辅卡刀体夹具,13、左拉刀,14、右拉刀,15、花盘,16、主溜板,17、左主卡刀体,18、右主卡刀体,19、刀夹座,2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3所示,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包括上床身b、下床身a、主溜板16以及辅助溜板5,所述下床身b顶部两侧设有左主油缸6和右主油缸8,所述上床身b顶部设有辅助油缸7,所述左主油缸6与右主油缸8的活塞杆均与主溜板16连接,所述辅助油缸7的活塞杆与辅助溜板5连接,所述上床身b与下床身a的刀夹座19之间安装有左导柱9和右导柱10,所述主溜板16和辅助溜板5套装在所述左导柱9和右导柱10上,所述下床身a的刀夹座19上安装有一至两个主卡刀体,同时所述辅助溜板5上安装有相对应数量的辅卡刀体。所述下床身a由刀夹座19、底座20、立柱I、顶板2等零件牢固地焊接在一起组成,上床身b由多个钢构件焊接而成,两者构成了一个框架式结构。下床身a的刀夹座19上设有左主卡刀体17和右主卡刀体18,与之对应辅助溜板5上设有左辅卡刀体3和右辅卡刀体4,所述辅助溜板5与辅助油缸7的活塞杆连接。机床加工过程中左辅卡刀体3和右辅卡刀体4与左主卡刀体17和右主卡刀体18 —同夹住左拉刀13、右拉刀14的两端,辅助油缸7的活塞杆可以根据左拉刀13、右拉刀14长度,来调整辅助溜板5的相对高度和主溜板16的工作行程。所述下床身a和上床身b之间竖直安装有左导柱9和右导柱10,下床身a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左主油缸6和右主油缸8,所述左主油缸6和右主油缸8的活塞杆和主溜板16连接,主溜板16通过套筒安装在左导柱9、右导柱10上,辅助溜板5借助左导柱9、右导柱10上下运动,它们各自组成一个运动体,完成机床所要求的主运动及辅运动,其最大优点是使切削力在同一直线上,避免了传统拉床的颠覆力矩。所述上床身b顶部的两侧通过圆螺母紧固左导柱9、右导柱10的上端,所述上床身b顶部的中间安装辅助油缸7 ;所述辅助油缸7的活塞杆通过圆螺母安装在辅助溜板5顶部,左辅卡刀体3和右辅卡刀体4通过左辅卡刀体夹具11和右辅卡刀体夹具12安装在辅助溜板5上,所述辅助油缸7的活塞杆带动辅助溜板5上下运动。机床工作时,首先将工件装夹在主溜板16的花盘15上,辅助油缸7的活塞杆驱动辅助溜板5带动左拉刀13、右拉刀14向下运动到左主卡刀体17和右主卡刀体18处,左辅卡刀体3和右辅卡刀体4放松,左主卡刀体17和右主卡刀体18机械锁紧左拉刀13和右拉刀14,左主油缸6和右主油缸8通过活塞杆带动主溜板5向上运动,工件开始拉削,辅助油缸7的活塞杆将辅助溜板5带回原位,工件拉削完毕,通过机械动作,将工件从花盘15上移开,左主油缸6和右主油缸8的活塞杆将主溜板16带回原位,辅助油缸7驱动辅助溜板5向下运动,左辅卡刀体3和右辅卡刀体4锁紧左拉刀13和右拉刀14,将左拉刀13和右拉刀14提升到初始位置,一次拉削完毕。本本技术设有一至两个工位,用于加工中等直径的内孔、花键孔及其它各种几何形状尺寸的孔。本技术己设计一系列产品,拉力分别为400KN、600 KN、800KN、1000KN和1200KN,便于用户选择使用。本技术特别适应于大吨位机床的推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包括上床身、下床身、主溜板以及辅助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身顶部两侧设有左主油缸和右主油缸,所述上床身顶部设有辅助油缸,所述左主油缸与右主油缸的活塞杆均与主溜板连接,所述辅助油缸的活塞杆与辅助溜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身与下床身的刀夹座之间安装有左导柱和右导柱,所述主溜板和辅助溜板套装在所述左导柱和右导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身的刀夹座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上拉式双缸立式内拉床,包括上床身、下床身、主溜板以及辅助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身顶部两侧设有左主油缸和右主油缸,所述上床身顶部设有辅助油缸,所述左主油缸与右主油缸的活塞杆均与主溜板连接,所述辅助油缸的活塞杆与辅助溜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呈,唐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长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