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包括支架、导引钢丝和置入器,特征在于:支架由多圈W形骨架和塑料膜组成,支架一端的W形骨架上固定有多个线环,塑料膜的内外两侧设置有贯穿于线环中的内拉线圈和外拉线圈,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线圈;置入器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定位钢丝,内套管设置于外套管的空腔之中;内套管的端部开设有与定位线圈相配合的开槽;所述内拉线圈或外拉线圈上还固定有拉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取异物工具,通过食管内窥镜、异物钳和支架的配合,可先将不规则异物包裹在支架中,再将异物随同支架一块取出。避免了手术取异物的情况,降低了病人的痛苦、节省了医疗费用及避免了手术风险,具有结构简洁合理、有益效果显著和便于应用推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先对异物进行包裹、再将其取出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
技术介绍
食管异物指各种原因导致异物滞留于食管。常因饮食不慎误吞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义齿(假牙)等,儿童误将小玩具咽下,如硬币、纽扣等,或有意吞入金属物等。异物多嵌在食管的三个狭窄处。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食管穿孔、纵隔感染、食管纵隔瘘、食管气管瘘、大血管损伤等。对于食管异物,常规方法是经口插入内窥镜(硬质食管镜或纤维食管镜或纤维胃镜)配合异物钳取除。对于难取性食管异物,如义齿、不规则骨片、不规则金属物等,上述方法多因难以避免造成食管内壁严重损伤及取出时难以通过食管开口而失败,试取过程中如果损伤大血管则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因此,对于难取性食管异物,最终往往采取手术切开食管取除,胸段食管异物则需开胸手术,不仅医疗费用高,多需数万元以上,而且住院周期长(多需十天以上),手术风险大;年老体弱或因特殊原因不能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因此,临床急需一种针对难取性食管异物的医疗工具,能够适用范围广、安全快速、无创或微创地将难取性食管异物取出,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降低医疗成本,使大多数病人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先对异物进行包裹、再将其取出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包括对异物进行包裹的支架、实现导向作用的导引钢丝以及将支架放入食管中的置入器,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支架由多圈W形骨架和附着于W形骨架上的硅胶膜组成,支架后端的W形骨架上固定有贯穿硅胶膜的多个线环,硅胶膜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于线环中的内拉线圈和外拉线圈;所述内拉线圈上固定有内拉环,内拉环上套有起保护作用的抗磨套管;外拉线圈上固定有外拉环,所述内拉环上连接有用于缩紧支架后端的拉线,外拉环为备用;支架前端的W形骨架上设置有定位线圈;导引钢丝的前端为防止刺伤组织及向外滑脱的柔性增粗部分;所述置入器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定位钢丝,内套管设置于外套管的空腔之中;内套管的内部为与导引钢丝、定位钢丝相配合的空腔,内套管前端设置有起引导作用的导向软头,导向软头的后部为缩细部分,缩细部分与外套管之间形成与支架相配合的收纳腔,所述导向软头为柔性材料构成的锥形结构;内套管的缩细部分设置有容纳定位钢丝端部的盲孔,缩细的前端开设有与盲孔相连通的开槽;在使用的过程中,定位线圈通过开槽伸入到盲孔中并套在定位钢丝上。支架实现对异物的包裹,尤其是对于不规则的异物来说,可有效防止其刺伤、划伤食管壁,使异物顺利通过食管开口 ;导引钢丝实现对置入器的导向作用,以确定置入器的走向和插入的深度。支架上采用W形骨架,可有效保证支架的胀缩功能;硅胶膜实现对异物的直接包裹。通过内拉线圈或外拉线圈,可将支架的一端紧缩,便于将支架从食管中取出;外拉线圈为备用。外套管用于将支架包裹在内套管的前端,内套管中的空腔用于容纳导引钢丝和定位钢丝;支架上的定位线圈通过内套管上的开槽可伸入到盲孔中,并套在定位钢丝上。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抽除定位钢丝,可将支架释放开来。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所述W形骨架上设置有起维持形状作用的连接线,线环固定于W形骨架上,并贯穿硅胶膜。连接线可保证W形骨架为环形状态;由于线环固定于连接线与W形骨架形成的空腔中,即使内拉线圈或外拉线圈之一断开,或某个线环发生断开,都不会影响整个支架的正常取出。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同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外手柄和内手柄,外套管、内套管上分别设置有外限位孔和内限位孔;内限位孔和外限位孔通过固定销相连接。通过将固定销插入到外限位孔和内限位孔之中,可保证内套管和外套管处于相对固定状态。通过设置外手柄和内手柄,可方便地调节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将支架进行释放。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所述硅胶膜由外层膜和内层膜构成,外层膜与内层膜相贴合;w形骨架为不锈钢材料,置于外层膜与内层膜之间。硅胶膜采用包裹W形骨架的内外两层,可保证整个支架的牢固性。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支架的前端为喇叭口。将支架的前端设置为喇叭口,便于将异物拉入到支架的空腔中,实现对异物的包裹。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所述支架处于伸展状态下的直径为20 30mm,长度为 60 100mm。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所述外拉线圈和内拉线圈分别为白色和黑色。将外拉线圈和内拉线圈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以便于区分。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所述外套管的外表面标示有刻度,便于精确定位支架置入食管中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取异物工具,支架由W形骨架和硅胶膜构成,既可有效地对难取性异物进行包裹,防止其刺伤、划伤食管壁,也保证了支架后端的可控收缩,便于将支架从食管(或气管)中取出;置入器由内套管和外套管组成,外套管的外表面标示有刻度,可有效、准确地将支架放入到食管合适的位置。通过将支架的前端设置为喇叭口,可方便地将较大、不规则的异物(例如假牙、骨片等)拉入到支架的异物腔中。通过在支架的一端设置内拉线圈、外拉线圈,确保了支架的顺利取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内窥镜及活检通道中异物钳的配合,可有效地将大多数的难取性异物取出,避免了手术取异物的情况,降低了病人的痛苦、节省了费用以及避免了手术风险。本技术的取异物工具, 同样适用于胃内难取性异物、气管内难取性异物(需配合支气管镜使用)。。本技术的取异物工具,具有结构简洁合理、有益效果显著以及便于应用推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导引钢丝2的结构示意图,图c为置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I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支架位于置入器的收纳腔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 图13为利用本技术的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在食管中取难取性异物时的步骤示意图。图中1支架,2导引钢丝,3置入器,4硅胶膜,5 W形骨架,6外套管,7内套管,8定位钢丝,9外拉线圈,10内拉线圈,11拉线,12异物腔,13固定销,14食管,15难取性异物,16食管内窥镜,17异物钳。1-1连接线,1-2线环,1-3定位线圈,2-1柔性增粗部分,4-1外层膜,4-2内层膜,6-1外手柄,6-2空腔,6-3外限位孔,7-1内手柄,7_2空腔,7_3内限位孔,7-4开槽,7-5导向软头,7-6收纳腔,7-7盲孔,7-8缩细部分;9_1外拉环,10-1内拉环,10-2抗磨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给出了本技术的取异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b和c分别为支架I、导引钢丝2和置入器3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本技术的取异物工具包括支架I、引导钢丝2和置入器3,支架I实现对异物的包裹,引导钢丝2实现对置入器3的导向作用,以便确定置入器3伸入食管的方向和深度。所示的支架I由多个圈形的W形骨架5和硅胶膜4组成,由图2给出的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硅胶膜4由外层膜4-1和内层膜4-2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下取异物工具,包括对异物进行包裹的支架(1)、实现导向作用的导引钢丝(2)以及将支架放入食管中的置入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由多圈W形骨架(5)和附着于W形骨架上的硅胶膜(4)组成,支架后端的W形骨架上固定有贯穿硅胶膜的多个线环(1?2),硅胶膜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于线环中的内拉线圈(10)和外拉线圈(9);所述内拉线圈(10)上固定有内拉环(10?1),内拉环上套有起保护作用的抗磨套管(10?2);外拉线圈(9)上固定有外拉环(9?1),所述内拉环上连接有用于缩紧支架后端的拉线(11),外拉环为备用;支架前端的W形骨架上设置有定位线圈(1?3);导引钢丝的前端为防止刺伤组织及向外滑脱的柔性增粗部分(2?1);所述置入器包括外套管(6)、内套管(7)和定位钢丝(8),内套管设置于外套管的空腔(6?2)之中;内套管的内部为与导引钢丝、定位钢丝相配合的空腔,内套管前端设置有起引导作用的导向软头(7?5),导向软头的后部为缩细部分(7?8),缩细部分与外套管之间形成与支架相配合的收纳腔(7?6),所述导向软头为柔性材料构成的锥形结构;内套管的缩细部分设置有容纳定位钢丝端部的盲孔(7?7),缩细部分的前端开设有与盲孔相连通的开槽(7?4);在使用的过程中,定位线圈(1?3)通过开槽伸入到盲孔中并套在定位钢丝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秋伟,李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尹秋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