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宏章专利>正文

圆柱刀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82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圆柱刀具结构,其具有圆柱外表面及中心轴线,该外表面等分的轴向设置至少二个以上的螺旋凹槽,并于每一螺旋凹槽的外端设有相对应的螺旋切刃,此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一螺旋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使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有差动的倾角产生,以便在铣削加工时,该圆柱刀具于连续切削时的圆周分力、径向分力及轴向分力会呈非规则周期性的变化,以便能减少机械共振,以获得较为细致精密的加工平面及尺寸,并能使圆柱刀具寿命增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刀具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圆柱刀具结构
技术介绍
大多数圆柱刀具(例如端铣刀、铰刀、钻头..)是于轴向设有二个以上的螺旋凹槽,使之形成螺旋状的切刃来进行切削,该等螺旋切刃的螺旋角度均为相同,对于端铣刀的铣削操作而言,未变形的切屑厚度由切屑的一端到另外一端都一直在改变,最大切屑厚度可能发生在切屑的任一端或者是在靠近切屑中央的位置,而成规则性的不连续变化,使得切削力与切削温度也呈周期性的变化,而并非稳定状态。当刀具切入工件时,刀尖会受到强烈的冲击陡震,接着是切削负载一直在改变,由于切削负载是呈周期性的变化,会引起工具机任一部份的振动的自然模态所需的能量,此种振动会使得切削表面很差,而且将使刀具寿命降低。于是工业界仍持续进行该等刀具的改善,特别是在减少机械共振下达成更好的表面及尺寸的细部修整,并能使刀具寿命增加,故而本技术人乃积极研究、试作,而终有全新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刀具结构,使该圆柱刀具在切削使能减少机械共振情形,以符合切削出高精密平面度及尺寸之所需,并能增进该圆柱刀具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圆柱刀具结构,其圆柱刀具具有圆柱外表面及中心轴线,该外表面等分的于轴向设置二个以上的螺旋凹槽,并于每一螺旋凹槽的外顶端设有相对应的螺旋切刃,每一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有螺旋角;其中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是有差动倾角产生,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为不相等。其一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而另一相邻的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是形成35.1°~40°的螺旋角,以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圆柱刀具外表面于一半部等分的轴向设置四个螺旋切刃,而圆柱刀具在四螺旋切刃的底端则径向等分设有四平刀,此螺旋切刃和平刀均具有离隙角与余隙角;两相对应的第一、三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而另两相对应的第二、四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是形成35.1°~40°的螺旋角,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约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圆柱刀具为四刃圆鼻刀,该两相对应的第一、三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并控制另两相对应的第二、四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5.1°~40°的螺旋角,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约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主要使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有差动的倾角产生,以便在铣削加工时,该圆柱刀具于连续切削时的圆周分力、径向分力及轴向分力会呈非规则周期性的变化,以便能减少机械共振,以获得较为细致精密的加工平面及尺寸,并能使圆柱刀具寿命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圆柱刀具 11外表面 12中心轴线 13螺旋凹槽14螺旋切刃 15平刀16离隙角17余隙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兹附以较佳实施例的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2,本技术圆柱刀具10具有圆柱外表面11及中心轴线12,该外表面11于一半部等分的轴向设置四个螺旋凹槽13,并于每一螺旋凹槽13的外顶端设有相对应的螺旋切刃14,而圆柱刀具10在四螺旋切刃14的底端则径向等分设有四平刀15,此螺旋切刃14和平刀15均具有径向离隙角16与径向余隙角17,以使该螺旋切刃14和平刀15具有切削的功能,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两相对应的第一、三螺旋切刃14和中心轴线12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A,而另两相对应的第二、四螺旋切刃14和中心轴线12间是形成35.1°~40°的螺旋角B,以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14的螺旋角A、B约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并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14的螺旋角A、B为不相等。由以上的新型内容得知,本技术在实施上主要是藉由四个螺旋切刃14的螺旋角A、B依序产生约有0~5°、0~-5°、0~5°、0~-5°差动倾角,以便在铣削加工时,该圆柱刀具10于连续切削时的圆周分力、径向分力及轴向分力会呈非规则的周期性变化,俾在切削负载一直在改变时,令该切削负载是亦呈非规则周期性的变化,大大减少工具机共振所需的能量,此种灭少共振的效果使得切削表面更为精致,且尺寸控制更能符合精密度的要求,相当适合于最后一道精铣加工运用,并在使用时具有增进圆柱刀具10寿命的经济效益。请参阅图3、4观之,其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是说明本技术运用于四刃圆鼻刀,其只须控制两相对应的第一、三螺旋切刃14和中心轴线12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A,并控制另两相对应的第二、四螺旋切刃14和中心轴线12间是形成35.1°~40°的螺旋角B,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14的螺旋角A、B约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并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14的螺旋角A、B为不相等,如此在切削时即能产生同第一、二图相同的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完全突破改革习用结构的诸项缺点,使该圆柱刀具在切削使能减少机械共振情形,以符合切削出高精密平面度及尺寸的所需,并能增进该圆柱刀具的使用寿命的技术理念上的高度创作,且该等『圆柱刀具使相邻的轴向螺旋切刃产生差动倾角』结构特征完全未见于同类产品,故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应符新型专利申请要件,乃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例如螺旋切刃的数量变化,或者螺旋切刃的形状变化,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圆柱刀具结构,其圆柱刀具具有圆柱外表面及中心轴线,该外表面等分的于轴向设置二个以上的螺旋凹槽,并于每一螺旋凹槽的外顶端设有相对应的螺旋切刃,每一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有螺旋角;其特征在于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是有差动倾角产生,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为不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一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而另一相邻的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是形成35.1°~40°的螺旋角,以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圆柱刀具外表面于一半部等分的轴向设置四个螺旋切刃,而圆柱刀具在四螺旋切刃的底端则径向等分设有四平刀,此螺旋切刃和平刀均具有离隙角与余隙角;两相对应的第一、三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而另两相对应的第二、四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是形成35.1°~40°的螺旋角,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约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丁圆柱刀具为四刃圆鼻刀,该两相对应的第一、三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0°~35°的螺旋角,并控制另两相对应的第二、四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35.1°~40°的螺旋角,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约有差动0~5°的倾角产生。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圆柱刀具结构,其具有圆柱外表面及中心轴线,该外表面等分的轴向设置至少二个以上的螺旋凹槽,并于每一螺旋凹槽的外端设有相对应的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刀具结构,其圆柱刀具具有圆柱外表面及中心轴线,该外表面等分的于轴向设置二个以上的螺旋凹槽,并于每一螺旋凹槽的外顶端设有相对应的螺旋切刃,每一螺旋切刃和中心轴线间形成有螺旋角;其特征在于:    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是有差动倾角产生,使两两相邻螺旋切刃的螺旋角为不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宏章
申请(专利权)人:廖宏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