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出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232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8:58
一种扇出线路包括分别连接至阵列基板上的信号线的多条扇出导线。各扇出导线包括一第一条状部、一第二条状部以及一转角部。第一条状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条状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条状部与第一条状部共同定义出外侧边以及内侧边。这些扇出导线的第一条状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而第二条状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其等于或是大于第一间距。转角部位于第一条状部与第二条状部之间,以定义出内侧边的一内侧转角段而使扇出导线的内侧边与外侧边具有不同的斜率变化率。内侧转角段既不平行于第一方向也不平行于第二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出线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线路的布局设计,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扇出线路。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面板或是触控面板都包括了具有主动区(active area)以及周边区 (peripheral area)的阵列基板,其中主动区就是用来提供显示功能或是触控功能的区域, 而周边区则是位于主动区外围的区域。以平面显示面板而言,主动区内配置有多个像素 (pixel)以形成一像素阵列来显示画面,周边区则设计有连接于这些像素以传递信号的周边线路(peripheral circuit)。每个像素皆包括一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此薄膜晶体管连接的一像素电极,且每个薄膜晶体管都是通过扫描线来驱动并且连接至数据线。通常,这些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会由主动区延伸至周边区,并透过前述的周边线路来电性连接至驱动芯片 (driver IC)。一般而言,驱动芯片有特定的尺寸设计,所以周边线路会由连接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一端向驱动芯片所在区域集中而构成一扇出线路(fan-out circuit)。换言之,扇出线路是一种扇形的导线布局方式,以将多条导线由较疏松的配置密度汇集成较密集的配置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扇出线路,有助于提升阵列基板的制作合格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扇出线路,设置于一阵列基板上。阵列基板具有一阵列区以及阵列区外围的一周边区,其中阵列区中设置有多条信号线,而扇出线路位于周边区。扇出线路包括分别连接至信号线的多条扇出导线,其中各扇出导线具有一内侧边以及一外侧边,并包括一第一条状部、一第二条状部以及一转角部。第一条状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这些扇出导线的第一条状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第二条状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连接于第一条状部以使第二条状部与第一条状部共同定义出外侧边以及内侧边,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这些扇出导线的第二条状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且第二间距等于或是大于第一间距。转角部位于第一条状部与第二条状部之间,且转角部定义出内侧边的一内侧转角段而使扇出导线的内侧边与外侧边具有不同的斜率变化率,其中内侧转角段既不平行于第一方向也不平行于第二方向。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扇出导线的第一条状部的线宽小于第二条状部的线宽。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内侧转角段包括多个倾斜子段,且这些倾斜子段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条状部的夹角各自不同。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扇出导线中,转角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由第一条状部向外逐渐减少。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扇出导线中,转角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由第二条状部向外逐渐减少。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扇出导线的转角部与相邻的扇出导线之间的距离介于扇出导线的第一条状部之间的线距与扇出导线的第二条状部之间的线距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外侧边具有一外侧转角段,且外侧转角段既不平行于第一方向也不平行于第二方向而在外侧边定义出一导角。举例而言,外侧转角段与内侧转角段具有不同的斜率变化率。另外,外侧转角段与内侧转角段之间的距离实质上大于第一条状部的线宽。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扇出导线的第一条状部、第二条状部以及转角部构成一体成形的连续导体图案。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一保护层。保护层覆盖住扇出线路以使扇出线路位于保护层与基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扇出导线的转角部落在第一条状部与第二条状部的面积外。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扇出线路中,各扇出导线除了不同沿伸方向的第一条状部与第二条状部外还具有连接在第一条状部与第二条状部之间的转角部。转角部的设计使得各扇出导线由第一方向转折至第二方向的转角具有缓和的斜率变化。因此,在扇出线路上方形成其它例如保护层等材料层时,有助于提升上覆的材料层的均匀性,借以提升阵列基板的品质及合格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2绘示为图1的阵列基板中扇出线路的局部示意图3绘示为图2的扇出导线的转角部的放大图; 图4绘示为图1的阵列基板100的局部剖面示意其中,附图标记10 :基板100 :阵列基板102 :主动区104 :周边区110:信号线112 :扫描线114:数据线120 :扇出线路122 :扇出导线122A :内侧边122B :外侧边122A1U22B1 :第一方向段122A2U22B2 :第二方向段122B3 :外侧转角段122C:内侧转角段1220Γ12203 :倾斜段130 :主动组件140 :保护层1222 :第一条状部1224 :第二条状部1226 :转角部A、B、C、D :点CA:导角Dl :第一方向D2 :第二方向D3 :方向dl、d2:线距G :沟槽P1、P2:间距d3、d4 :距离 L:转折 WU W2 :线距W3、W4:宽度具体实施方式图I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阵列基板100具有主动区102以及位于主动区102外围的周边区104。具体而言,阵列基板100上设置有位于主动区102中的多条信号线110以及位于周边区104中的扇出线路120,其中扇出线路120 包括多条扇出导线122,且各扇出导线122对应地连接于一条信号线110。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可以是主动组件阵列基板,所以阵列基板100的主动区102中可以更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列的主动组件130。此时,这些信号线110则包括有多条扫描线112以及多条数据线114,且这些主动组件130连接于对应的扫描线112以及数据线114。不过,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可以设置有感测电极等提供感测功能的组件,而这些信号线110则是连接至感测组件而构成为感测组件阵列基板。无论是何种设计的阵列基板100,信号线110都必须连接至驱动芯片以接收来自于驱动芯片的驱动信号或是传递感测信号给驱动芯片。一般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有直接将驱动芯片配置于阵列基板100上或是通过电路板将阵列基板100与驱动芯片连接。此时, 信号线110的布局密度不一定符合驱动芯片或是电路板的尺寸设计,所以阵列基板100需要通过扇出线路120来调整这些线路的布局密度以与对应的芯片或是电路板等构件连接。 此外,为了实现线路布局密度的调整,扇出线路120中各扇出导线122具有折曲状的设计。详目之,图2绘不为图I的阵列基板中扇出线路的局部不意图。请参照图2,各扇出导线122包括一第一条状部1222、一第二条状部1224以及一转角部1226。第一条状部 1222沿一第一方向Dl延伸,而第二条状部1224沿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相交。第二条状部1224连接于第一条状部1222,而转角部1226则位于第一条状部1222与第二条状部1224之间。具体而言,各扇出导线122的第一条状部1222、第二条状部1224以及转角部1226构成一体成形的连续导体图案。并且,各扇出导线122的转角部1226落在第一条状部1222与第二条状部1224的面积外,其中图2以虚线描绘出第一条状部1222与转角部1226的边界以及第二条状部1224与转角部1226的边界。这些扇出导线122的第一条状部1222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P1,而第二条状部 1224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P2,且第二间距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扇出线路,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一阵列基板上,该阵列基板具有一阵列区以及该阵列区外围的一周边区,该阵列区中设置有多条信号线,而该扇出线路位于该周边区,该扇出线路包括分别连接至该些信号线的多条扇出导线,其中各该扇出导线具有一内侧边以及一外侧边,并包括:一第一条状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该些扇出导线的该些第一条状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一第二条状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连接于该第一条状部以使该第二条状部与该第一条状部共同定义出该外侧边以及该内侧边,该些扇出导线的该些第二条状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且该第二间距等于或是大于该第一间距,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以及一转角部,位于该第一条状部与该第二条状部之间,且该转角部定义出该内侧边的一内侧转角段而使该扇出导线的内侧边与外侧边具有不同的斜率变化率,其中该内侧转角段既不平行于该第一方向也不平行于该第二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杰冯顺发陈博斌黄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