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132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包括形成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的热交换板,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具有分隔开的流体通道上游部分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流体通道上游部分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通过流体连通装置流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板式换热器不依赖分配器而获得均匀的制冷剂分配,并且基于制冷剂蒸发的相关传热机理,在通道内设置了不同的换热区域以强化传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分配器的换热器不仅降低了生产和加工上的难度,而且拓宽了产品的实际应用范围和条件。此外,由于换热器内没有分配器,制冷剂流路的总压降较其他产品低,为膨胀阀选型预留更多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对于平行通道的换热器(蒸发器)而言,尤其是板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的分液不均(mal-distribution)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通常进入换热器的制冷剂是以两相的形式存在的,由于应用条件和两相流动的复杂性,很难实现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很多情况下,一些通道中会流入过量的液态制冷剂,而另一些通道中会流入过多的气态制冷剂,这样就大大的影响了蒸发器的整体性能。现有产品的制冷剂分配方案是基于分配器技术实现的。常见的手段有导流管,导流环,嵌入式分配器等。其主要思路是,将换热器每个通道的入口设置很小的流通截面,如小孔、小缝等,以控制制冷剂进入该通道的质量流量,从而均衡总体的制冷剂分配。由于分配器的孔隙尺寸通常为O. 5-2. 0_,所以,这种技术对于设计和加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例如可以不依靠分配器而实现制冷剂分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形成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的热交换板,其中第一流体在第一流体通道中流动,而第二流体在第二流体通道中流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具有分隔开的流体通道上游部分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流体通道上游部分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通过流体连通装置流体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出口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入口,所述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出口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入口通过流体连通装置流体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分隔件,该分隔件将流体通道上游部分与流体通道下游部分之间分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出口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入口,所述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出口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入口邻近分隔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流体连通装置是通道或腔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在热交换板的外侧面上,并且具有凹部,凹部与热交换板的外侧面的对应部分形成作为所述流体连通装置的腔室,所述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出口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入口与该腔室流体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在热交换板的外侧面上;以及腔室板,该腔室板置于所述端板的外侧面上并且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端板的外侧面的对应部分形成作为所述流体连通装置的腔室,所述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出口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入口与该腔室流体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凹部邻近流体通道上游部分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分隔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热交换板为一体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分隔件距离第一流体通道的入口的距离是所述热交换板的长度的大约50 8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分隔件是焊线和金属板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流体连通装置是流体混合腔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在热交换板的层叠方向上交替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流阻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流阻,或者所述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单位长度流阻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单位长度流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流体通道上游部分的出口构成上游板孔腔,流体通道下游部分的入口构成下游板孔腔,所述上游板孔腔和下游板孔腔与流体连通装置直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板式换热器不依靠分配器而实现制冷剂分配,通过采用相应的强化传热手段,有效地优化了制冷剂分配和热交换板上的换热过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板式换热器的优点在于I)不依赖分配器而获得均匀的制冷剂分配;2)基于制冷剂蒸发的相关传热机理,在通道内设置了不同的换热区域以强化传执.3)这种无分配器的换热器不仅降低了生产和加工上的难度,而且拓宽了产品的实际应用范围和条件;4)由于换热器内没有分配器,制冷剂流路的总压降较其他产品低,为膨胀阀选型预留更多空间;5)对于存在蒸发器作冷凝器使用的情况(系统逆向运行)而言,同样能够实现制冷剂冷凝过程的强化换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板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端板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个端板的示意图。图4a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腔室板的示意主视图,4b是沿图4a的A-A线的剖视图,图4c是沿图4a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腔室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示意主视图。图6b是沿图6a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图8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道中流体流动路径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板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板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双流路板式换热器中的流体流动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双回路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方位不代表板式换热器的实际使用方位,附图仅仅是示意图。实施例I参见图1至图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100包括形成第一流体通道12和第二流体通道的热交换板10和端板11和13。端板11和13设置在热交换板10的外侧面上。如图2和3所示,端板11和13分别与对应的热交换板10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通孔。热交换板10可以为一体的。板式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流体入口 I、第一流体出口 7、第二流体出口 2 (对逆流式蒸发器)和第二流体入口 6 (对逆流式蒸发器)。诸如制冷剂的第一流体在第一流体通道12中流动,而诸如水的第二流体在第二流体通道中流动。第一流体入口 I的孔径可以小于第一流体出口 7的孔径。热交换板10层叠在一起,由此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地形成第一流体通道12和第二流体通道。例如,图1所示的热交换板10和与图1所示的热交换板10镜像对称的热交换板10交替重叠,或者图1所示的热交换板10与另一种热交换板10交替重叠,总之,图1所示的热交换板10与另一种热交换板10配合后,形成的第一流体通道被分隔为两个区域,第二流体通道直接连通,并在第二流体通道对应的上游部分12U的出口 3和下游部分12D的入口 5处具有密封效果,使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不直接接触。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形成第二流体通道,而第一流体通道12可以由图1所示的热交换板10形成。如图1和6a至8所示,第一流体通道12具有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通过分隔件4分隔开的流体通道上游部分12U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12D,流体通道上游部分12U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12D通过流体连通装置15流体连通。例如,在热交换板10的长度方向上的或大致在第一流体通道12中的流体(例如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第一流体通道12的中部,将第一流体通道12分隔成流体通道上游部分12U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12D。如图1所示,分隔件4可以是焊料形成的带或焊线或者是金属板,例如分隔件4可以沿第一流体通道12的宽度方向封闭第一流体通道12。在一对热交换板10装配后,分隔件4可以表现为一条沿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形成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的热交换板,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具有分隔开的流体通道上游部分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流体通道上游部分和流体通道下游部分通过流体连通装置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尔斯·佩尔松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杭州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