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及钢化炉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4759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及钢化炉冷却系统,包括向钢化炉送入空气的风机、集风箱及送风通道,还包括在该集风箱或送风通道上安装的一个盛放液氮的液氮罐,在玻璃淬冷阶段,在风机送入空气的同时向与风机相连的集风箱内短时间注入液氮经历一个骤冷过程,使集风箱内形成空气与气化液氮的混合冷却介质,并使该混合冷却介质通过送风通道被送入钢化炉中淬冷钢化炉内的高温玻璃。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玻璃风钢化中传统冷却介质空气的温度,并减少风机装机容量,以此可用于钢化厚度小于3mm的浮法玻璃或生产过钢化玻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钢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化玻璃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钢化玻璃的产品已广泛使用在建筑、航空、汽车、轮船、机车、电子显示器件等众多领域。钢化玻璃自1870年在法国获得第一项专利始,于十九世纪获得数项专利,并于1892年在工业上得以应用。之后发展了平钢化玻璃、弯钢化玻璃等一系列产品,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玻璃新品种的增加,钢化玻璃制造工业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在建筑节能窗的低辐射玻璃钢化,汽车玻璃的大型及异性玻璃钢化等都有长足的进展。物理钢化玻璃是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使它增加一个预应力来提高玻璃强度,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快速风冷却钢化(简称风钢化)法。 风钢化是将玻璃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80°C,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快速将玻璃表面热量带走,外层玻璃冷却较快,而玻璃中心是由外层玻璃通过热传导冷却,因此玻璃中心相对于玻璃外层冷却的较慢,于是通过这个过程在玻璃外层与中心部分产生了内应力,而玻璃的抗压强度是其抗拉强度的十倍以上,通过内应力的引入,增加了玻璃的抗拉强度,使玻璃的强度得以提高。通常情况下,钢化玻璃强度比普通退火玻璃的强度高4-6倍,热急冷稳定性可由150°C左右提高至280-320°C。钢化玻璃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内应力的大小,与玻璃的钢化温度,冷却速率有关。一般情况下,钢化温度为600-680°C,冷却介质为室温空气,由空气在热玻璃表面流动带着热量,冻结玻璃表面,因此,冷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钢化玻璃的钢化度,进而影响钢化玻璃的强度及破碎后碎片粒度。钢化度增加,玻璃的抗弯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增加。然而,鉴于风钢化使用的冷却介质为空气,而空气本身的温度与热容导致其制冷能力有限,即使增大风压也不能应用于钢化薄玻璃(如厚度小于等于3mm的玻璃)及特殊需求的过钢化玻璃。同时增大风压意味着增大风机容量,耗电量急速增加,成本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套新的钢化炉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钢化炉冷却系统,用于对钢化玻璃进行冷却,包括向钢化炉送入空气的风机、集风箱及送风通道,在该集风箱或送风通道上安装一个盛放液氮的液氮罐,液氮罐有阀口与集风箱连接,且该阀口装有与风机启动联机的电磁阀。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化玻璃的冷却方法,通过利用上述对物理钢化炉冷却系统的特殊设计,降低冷却介质的温度,减少普通钢化玻璃生产时风机的装机容量,并适于生产薄层钢化玻璃或过钢化玻璃。本专利技术钢化玻璃冷却方法,是在玻璃淬冷阶段,使用风机向钢化炉送入空气,包括在风机送入空气的同时向与风机相连的集风箱内短时间注入液氮的骤冷过程,使集风箱内形成空气与气化液氮的混合冷却介质,并使该混合冷却介质通过送风通道被送入钢化炉中淬冷钢化炉内的高温玻璃。液氮注入集风箱内的骤冷时间不超过玻璃淬冷阶段时间,骤冷时间一般为10s。骤冷过程空气与液氮混合比例为IOOm3空气1(T40升液氮。液氮全部注入集风箱实现骤冷后,还包括所述风机持续送入空气数十秒的过程。控制风机送风速度在10m3/s,所述混合冷却介质进入钢化炉的送风速度在12m3/So混合冷却介质进入钢化炉的温度从室温降低30°C以上,优选控制在4'50°C。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针对厚度6_普通玻璃进行钢化,进行以下操作在玻璃淬冷阶段,风机以10m3/s的送风速度向集风箱中送入空气,同时将10-40L (优选20L)液氮注入集风箱中,在10秒钟内注完,使液氮与风箱中流动空气混合并气化,随着气流进入送风通道并以12m3/s的速度进入钢化炉,钢化炉进风口温度下降至r-50°C (20L液氮注入时为-20°C),完成骤冷过程;风机继续以原送风速度持续送入空气40-50s,完成淬冷阶段过程;由风机按原送风速度送入空气缓冷3分钟,将玻璃从钢化炉中取出得普通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针对厚度3mm或以下薄层玻璃或厚度12mm的玻璃进行钢化,进行以下操作玻璃淬冷阶段,风机以IOmVs的送风速度向集风箱中送入空气,同时将20L液氮注入集风箱中,在10秒钟内注完,使液氮与风箱中流动空气混合并气化,随着气流进入送风通道并以12m3/s的速度进入钢化炉,钢化炉进风口温度下降至_20°C,完成骤冷过程;风机继续以原送风速度持续送入空气40-50S,完成淬冷阶段过程;由风机按原送风速度送入空气缓冷3分钟,将玻璃从钢化炉中取出获得薄层钢化玻璃。以上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生产得到的3mm或以下薄层钢化玻璃或12mm厚过钢化玻璃也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薄层钢化玻璃的玻璃强度达到普通钢化要求;所述过钢化玻璃表面平均应力达270MPa,90%的玻璃碎裂粒度小于4mm。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物理钢化设备的风冷却系统和方法,在钢化炉风冷却系统中配备低温液氮输入系统,液氮温度为零下196°C,通过把低温液氮引入到风冷却系统,液氮气化,与空气混合,降低了冷却介质的温度,实验表明,在获得同样的钢化度的情况下,冷却介质温度降低30°C,可降低空气压力15%。低温液氮在送风系统的引入,不仅可以减小风机装机容量及运行成本,而且降低冷却气体的温度能有效的提高玻璃钢化度,不仅可使钢化玻璃的强度明显提高,而且可钢化普通风钢化不可钢化的3_以下的平板玻璃及特殊需求的过钢化度玻璃。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钢化炉冷却系统构成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生产的过钢化玻璃碎裂效果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及钢化炉冷却系统。在常规的钢化系统中,风机通过集风箱和送风通道将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直接送入钢化炉玻璃淬冷部分,参见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是继续参见图I所示,在风路上,集风箱上面位置安装一个能够盛放液氮的罐体,液氮罐与集风箱之间通过一个阀口连接,由电磁阀控制阀口的开合,电磁阀与风机启动联机。操作中,首先,在液氮罐中注入液氮,封闭液氮罐,当钢化炉中淬冷玻璃阶段启动后,风机开始工作,此时电磁阀打开液氮罐阀口将液氮加入到集风箱中,与风机所送空气(通常为室温空气)混合,混合中液氮被气化,体积瞬间膨胀约1000倍,液氮气化成低温氮气与风机提供的空气共同形成冷却介质,通过送风通道送入钢化炉对高温玻璃淬冷(骤冷过程)。具体可以是在淬冷阶段开始5S后打开电磁阀,向进风系统加入液氮,IOs后液氮全部加入完成骤冷过程。该骤冷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系统的冷却能力1.液氮与空气混合,液氮气化,吸收气化潜热,降低冷却介质温度;2.低温氮气与空气混合,降低冷却介质的温度;3.气体体积膨胀做功吸热,降低冷却介质温度;4.增大了进风压力,增加冷却风量。淬冷阶段结束后,关闭电磁阀,向集风箱停止送入液氮,此时单独由风机提供空气缓冷。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在淬冷阶段,骤冷过程液氮的加入量与送风量之间的关系是IOOm3空气1(Γ40升液氮,对应的,可降低冷却介质温度30°C以上(31 85°C),而钢化强度可提升30MPa以上(32 109MPa)。在达到同样钢化强度时,风机送风量可降低1(Γ30%。以下继续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 :生产普通钢化玻璃本实施例对比普通钢化及利用本专利技术冷却系统钢化效果。样品6mm玻璃,相同的玻璃对应标号分在2组中,共有12块玻璃分为2组进行检测,进行普通风冷钢化强度与本专利技术液氮冷却钢化玻璃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化炉冷却系统,用于对钢化玻璃进行冷却,包括向钢化炉送入空气的风机、集风箱及送风通道,其特征在于,在该集风箱或送风通道上安装一个盛放液氮的液氮罐,液氮罐有阀口与集风箱连接,且该阀口装有与风机启动联机的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化炉冷却系统,用于对钢化玻璃进行冷却,包括向钢化炉送入空气的风机、集风箱及送风通道,其特征在于,在该集风箱或送风通道上安装一个盛放液氮的液氮罐,液氮罐有阀口与集风箱连接,且该阀口装有与风机启动联机的电磁阀。2.一种钢化玻璃冷却方法,用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钢化炉冷却系统,在玻璃淬冷阶段,使用风机向钢化炉送入空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风机送入空气的同时向与风机相连的集风箱内短时间注入液氮的骤冷过程,使集风箱内形成空气与气化液氮的混合冷却介质,并使该混合冷却介质通过送风通道被送入钢化炉中淬冷钢化炉内的高温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氮注入集风箱内的骤冷时间不超过玻璃淬冷阶段时间,骤冷时间一般为10s。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骤冷过程空气与液氮混合比例为IOOm3空气10 40升液氮。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氮全部注入集风箱实现骤冷后,还包括所述风机持续送入空气数十秒的过程。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风机送风速度在10m3/s,所述混合冷却介质进入钢化炉的送风速度在12m3/s。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冷却介质进入钢化炉的温度从室温降低30°C以上,优选控制在4'50°C。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龙左岩杨磊张保军赵芳红傅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