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032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继电器,包括底座、外壳、微型直流电机、齿轮减速机构、推动块、动簧组件、静簧组件;微型直流电机的转轴与齿轮减速机构的初级相联动,齿轮减速机构的末级与推动块的一端活动相连接,推动块的另一端与动簧组件相连接;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末级为齿轮凸轮组合件;所述齿轮凸轮组合件的一端设为能够与前级齿轮相啮合的轮齿部分,另一端设为凸轮部分,在凸轮部分中设有导槽,在推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导柱,推动块的第一导柱配合在齿轮凸轮组合件的导槽中,以在齿轮凸轮组合件转动时带动推动块移动。采用该结构后,使得该大功率继电器具有触点压力大、接触可靠、温升低,性能稳定、抗冲击能力强,动作时间短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功率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一种大功率继电器,是采用电机驱动齿轮减速机构,末级齿轮带动推动块来推动动簧片带动动、静触点实现触点开闭功能的继电器,这种继电器采用齿轮减速 机构,齿轮接近匀速推动动簧片走完整个触点间隙行程,动作时间过长,触点在闭合末期由于局部齿轮啮合脱离动簧反作用力导致回弹,存在抖动的风险,而且触点开闭过程中推力中心作用线发生与触点移动方向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影响触点重合度,众所周知触点动作时间太长、触点抖动及触点偏移等因素将会降低大功率继电器触点的电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大功率继电器,通过部分齿轮凸轮组合结构来带动推动块移动,以及采用在底座与外壳之间设置对推动块移动过程的上下限位,使得该大功率继电器具有触点压力大、接触可靠、温升低,性能稳定、抗冲击能力强,动作时间短的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继电器,包括底座、外壳、微型直流电机、齿轮减速机构、推动块、动簧组件、静簧组件;底座与外壳相连接,微型直流电机、齿轮减速机构、推动块、动簧组件、静簧组件分别装在底座上;微型直流电机的转轴与齿轮减速机构的初级相联动,齿轮减速机构的末级与推动块的一端活动相连接,推动块的另一端与动簧组件相连接,动簧组件与静簧组件分别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末级为齿轮凸轮组合件;所述齿轮凸轮组合件的一端设为能够与前级齿轮相啮合的轮齿部分,另一端设为凸轮部分,在凸轮部分中设有导槽,在推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导柱,推动块的第一导柱配合在齿轮凸轮组合件的导槽中,以在齿轮凸轮组合件转动时带动推动块移动。所述的导槽由渐次远离齿轮凸轮组合件的转动中心的第一槽段和等半径的第二槽段构成。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二导柱,在外壳内设有第三导柱,所述推动块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在外壳的第三导柱和底座的第二导柱之间。所述的齿轮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一双联齿轮和第二双联齿轮,第一齿轮与微型直流电机的转轴相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双联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一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齿轮凸轮组合件的轮齿部分相哨合。所述动黃组件包括弹性黃片、弹性弓片组、动触点和动黃引出端子,弹性黃片的一端与推动块相连接,弹性簧片的另一端与弹性弓片组的一端相连接,弹性弓片组的另一端与动簧引出端子的一端相连接,动触点固定在弹性弓片组的一端。所述推动块的另一端设有狭缝,所述弹性簧片的一端卡在推动块的狭缝中。所述动簧引出端子的中间段设有作为取样电阻的锰铜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齿轮凸轮组合件来带动推动块移动,可以实现齿轮相同的转速下,凸轮推动,推动卡移动更大的行程,实现触点的快速闭合,达到减少动作时间的目的;由于采用了在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二导柱,在外壳内设有第三导柱,所述推动块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在外壳的第三导柱和底座的第二导柱之间,使推动卡的行程被限制在底座与外壳之间的腔体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没有垂直方向的偏移,触点闭合重合度高;由于齿轮凸轮组合件的导槽由渐次远离齿轮凸轮组合件的转动中心的第一槽段和等半径的第二槽段构成,这种在凸轮曲线上闭合尾端设计一段等半径的行程,即齿轮转动凸轮推动卡的行程不变,可以有效避免动作末期齿轮脱离啮合时的回弹抖动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大功率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未装外壳)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触点完全打开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触点完全闭合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齿轮凸轮组合件与推动块相配合(触点完全打开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齿轮凸轮组合件与推动块相配合(触点完全闭合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齿轮凸轮组合件的构造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推动块的构造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弹性弓片组的构造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动簧引出端子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大功率继电器,包括底座I、外壳2、微型直流电机4、齿轮减速机构3、推动块5、动簧组件6、静簧组件7 ;底座I与外壳2相连接,微型直流电机4、齿轮减速机构3、推动块5、动簧组件6、静簧组件7分别装在底座I上;微型直流电机4的转轴与齿轮减速机构3的初级相联动,齿轮减速机构3的末级与推动块5的一端活动相连接,推动块5的另一端与动簧组件6相连接,动簧组件6与静簧组件7分别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末级为齿轮凸轮组合件8 ;所述齿轮凸轮组合件8的一端设为能够与前级齿轮相哨合的轮齿部分81,另一端设为凸轮部分82,在凸轮部分82中设有导槽83,在推动块5的一端设有第一导柱51,推动块的第一导柱51配合在齿轮凸轮组合件的导槽83中,以在齿轮凸轮组合件8转动时带动推动块5移动。所述的导槽83由渐次远离齿轮凸轮组合件的转动中心的第一槽段831和等半径的第二槽段832构成。其中,第一槽段831还分为触点间隙段和触点跟踪段。所述的底座I的底部设有第二导柱11,在外壳2内设有第三导柱21,所述推动块5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在外壳的第三导柱21和底座的第二导柱11之间。所述的齿轮减速机构3还包括第一齿轮31、第一双联齿轮32和第二双联齿轮33,第一齿轮31与微型直流电机4的转轴相连接,第一齿轮31与第一双联齿轮32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一双联齿轮32的小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33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33的小齿轮与所述齿轮凸轮组合件的轮齿部分81相啮合;其中,第一齿轮31 (即初级齿轮)是固定在微型直流电机4的转轴上,第一双联齿轮32、第二双联齿轮33和齿轮凸轮组合件(即末级齿轮)与对应的转轴之间分别为间隙配合,这样,微型直流电机4的转轴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而第一双联齿轮32、第二双联齿轮33和齿轮凸轮组合件分别转动时,其对应的转轴是不转动的。所述动簧组件6包括弹性簧片61、弹性弓片组62、动触点63和动簧引出端子64,弹性簧片61的一端与推动块5相连接,弹性簧片61的另一端与弹性弓片组62的一端相连接,弹性弓片组62的另一端与动簧引出端子64的一端相连接,动触点63固定在弹性弓片组62的一端。 所述推动块5的另一端设有狭缝52,所述弹性簧片61的一端卡在推动块的狭缝52中。所述动簧引出端子64的中间段设有作为取样电阻的锰铜片641。所述静簧组件7包括静触点71和静簧引出端子72。外壳2是通过卡扣与底座I安装在一起。在微型直流电机4的输入端还并联有双向稳压二极管41,双向稳压二极管41的引脚作为插针引出,也是微型直流电机4的输入引出脚。在输入引出脚上施加正向脉冲电压,微型直流电机4正向转动,带动输出轴上过盈安装的第一齿轮31正向转动,第一齿轮31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双联齿轮32的大齿轮正向转动,第一双联齿轮32的小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双联齿轮33的大齿轮正向转动,第二双联齿轮33的小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凸轮组合件8正向转动,齿轮凸轮组合件8转动迫使推动卡5在导槽83内的第一导柱51受力运动,推动卡5受到底座I、外壳2的限位只能向前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继电器,包括底座、外壳、微型直流电机、齿轮减速机构、推动块、动簧组件、静簧组件;底座与外壳相连接;微型直流电机、齿轮减速机构、推动块、动簧组件、静簧组件分别装在底座上;微型直流电机的转轴与齿轮减速机构的初级相联动,齿轮减速机构的末级与推动块的一端活动相连接,推动块的另一端与动簧组件相连接,动簧组件与静簧组件分别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末级为齿轮凸轮组合件;所述齿轮凸轮组合件的一端设为能够与前级齿轮相啮合的轮齿部分,另一端设为凸轮部分,在凸轮部分中设有导槽,在推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导柱,推动块的第一导柱配合在齿轮凸轮组合件的导槽中,以在齿轮凸轮组合件转动时带动推动块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玉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远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