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3623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内设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且肋片传热管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外壳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外壳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所述上分流板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之间设有折流板,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该发生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热利用率高,提高了换热效率和整机热力系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机的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剂主要包括发射器、分凝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为了获得高浓度的氨蒸汽,提高制冷机的效率,在发生器和分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精馏器,精馏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发生装置主要依靠燃气,燃油作为热源,虽然节省电能,但仍然使用一次性能源,而且制冷效率相对较低,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热利用率高,可提高换热效率和整机热力系数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技术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内设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且肋片传热管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外壳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外壳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所述上分流板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之间设有折流板,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层为不锈钢网。作为优选,所述肋片传热管为交错方式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利用废弃能源,降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行成本,节约能源,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防止烟气内的固体颗粒对肋片传热管产生冲击,降低肋片传热管的使用寿命,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防止烟气内的腐蚀气体腐蚀肋片传热管,影响制冷机的使用寿命,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实现了驱动热源气体在肋片传热管外流动、溶液在管内由上而下呈薄膜流动的传热方式,提高了热利用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外壳;2、上分流板;3、下分流板;4、肋片传热管;5、浓溶液入口 ;6、稀溶液出口 ;7、过滤网层;8、布膜器;9、折流板;10、活性碳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I和图2,本技术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I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I内设有上分流板2和下分流板3,上分流板2和下分流板3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4,且肋片传热管4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2和下分流板3,所述外壳I内壁设有过滤网层7,外壳I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 5,外壳I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 6,所述上分流板2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4之间设有折流板9,肋片传热管4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8,肋片传热管4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10,所述过滤网层7为不锈钢网,所述肋片传热管4为交错方式排列。微型燃气轮机排放的尾气从烟气入口通入发生装置换热部分,与肋片传热管4中自上而下的浓氨溶液进行换热,产生大量的氨蒸汽并带有少量的水蒸气,蒸汽经填料和折流板9多次折流,然后从外壳I顶部的氨蒸汽出口排出,同时产生稀氨溶液从稀溶液出口 6排出,经过换热的尾气,从烟气出口排出,浓溶液从浓溶液入口 5进入发生装置,经折流板 9和填料多次折流向下流,在向下流的过程中被上升的蒸汽气流加热,部分氨蒸汽并发生少量的氨蒸汽上升气流被冷却,有少量水蒸气凝结,随浓溶液向下流,浓溶液在上分流板2处被分流,从多跟肋片传热管4向下流与烟气进行换热。权利要求1.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内设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且肋片传热管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外壳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外壳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所述上分流板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之间设有折流板,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层为不锈钢网。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传热管为交错方式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内设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且肋片传热管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外壳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外壳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所述上分流板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之间设有折流板,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该发生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热利用率高,提高了换热效率和整机热力系数。文档编号F25B15/04GK202792675SQ2012204148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叶春, 高潮彬, 龚福智 申请人: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内设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且肋片传热管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外壳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外壳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所述上分流板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之间设有折流板,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高潮彬龚福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