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管路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3583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空调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管路系统及空调器,该空调器管路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所述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分别与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底部还设有一长U形管,长U形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口和毛细管的入口连接,毛细管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的进气口连接;该空调器采用了前述空调器管路系统采用了前述空调器管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及空调器,通过在管路系统中室外换热器底部设置长U形管,通过其来实现替代电加热带的功能,进而弥补由于安装电加热带所带来的装配安装效率低下,成本高的缺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产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管路系统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温工况下的家用空调器一般设计简单,不涉及底盘电加热带的安装。但是如果在低温高湿地区,冷凝器底部容易化霜不完全,形成“冰壳”,这样不但会影响低温制热量,还会由于底盘霜层的层层加厚,造成轴流风叶的损坏。为了消除这两方面的危害,出口低温高湿地区的空调器(比如北欧),家用空调通常是要在室外机底盘上安装底盘电加热带。参见图1,从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四通阀2'换向后流入室内换热器5',从室内换热器5'出来的制热气体经过毛细管4'节流后变成气液混合的制冷齐U,再经室外换热器3',完成室外热交换,最后经四通阀2'后回压缩机Γ,完成整个制·热循环。其中,电机热带6'安装在室外换热器3'的底盘上,通电后可以为冷凝器底部提供热量,供冷凝器底部化霜适用。此技术在以往的实践中已验证可靠性强,但是电加热带的安装,不但加大了空调器自身的成本,而且不利于空调器的底盘部件的生产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管路系统,旨在通过其来实现替代电加热带的功能,进而弥补由于安装电加热带所带来的装配安装效率低下,成本高的缺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管路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所述压缩机的高压排气口和低压吸气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管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汇流管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管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底部还设有一长U形管,所述长U形管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长U形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毛细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二汇流管连接。优选地,所述长U形管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底盘设置。优选地,所述长U形管的所述出口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入口端。进一步地,所述长U形管的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分别延伸设有过渡管,两所述过渡管之上还设有加强管。具体地,所述加强管焊接于两所述过渡管上。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空调器管路系统通过管路的改进优化把从室内换热器中排出的制冷剂高温蒸汽先直接引流到室外换热器的冷凝器底部所设置的一根长U形管,制热气体经过长U形管,保持室外换热器底部不至于温度过低,相当于电加热功能,经过长U形管出来后制冷剂再经过毛细管节流,最后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器进行正常的制热循环,这样一来,就充分利用了制热过程中从室内机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来对冷凝器底部进行化霜,从而直接取消了底盘的电加热带,不但有利于成本价格的降低,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安装效率。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器管路系统。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上述所述的空调器管路系统,通过在室外换热器的冷凝器底部设置一根长U形管,从而可利用从室内换热器中排出 的制冷剂高温蒸汽中的热量供冷凝器底部化霜,从避免了在室外换热器的底部安装电加热带,不但可降低整个空调器的价格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空调器管路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照图2及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进行说明。所述空调器管路系统,包括压缩机I、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3、四通换向阀4、毛细管5,所述压缩机I的高压排气口通过管路141与所述四通换向阀4的第一管口 41连接,而压缩机I的低压吸气口通过管路142与四通换向阀4第二管口 42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进气口通过管路243与所述四通换向阀4的第三管口 43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汇流管34与所述四通换向阀4的第四管口 44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底部还设有一长U形管6,所述长U形管6的入口端601通过管路26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长U形管6的出口端602与所述毛细管5的入口连接,所述毛细管5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进气口通过第二汇流管34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通过管路的改进优化把从室内换热器2中排出的制冷剂高温蒸汽先直接引流到室外换热器3的冷凝器底部所设置的一根长U形管6中,制热气体经过长U形管6,保持室外换热器3底部不至于温度过低,相当于电加热功能,经过长U形管6出来后制冷剂再经过毛细管5节流,最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的冷凝器进行正常的制热循环,如此一来,就充分利用了制热过程中从室内换热器2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来对室换热器3的冷凝器底部进行化霜,还不会影响低温制热量,这种管路设计直接取消了室外换热器3冷凝器底盘的电加热带,不但有利于成本价格的降低,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安装效率。进一步地,参见图2及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长U形管6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底盘设置,这样既有利于室外换热器3的冷凝器底部化霜,又有利于底盘霜的去除,避免底盘双层的层层加厚以致于造成轴流风叶的损坏。进一步地,参见图2及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长U形管6的出口端602的位置高于入口端601,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热量。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长U形管6的入口端601和出口端602分别延伸设有过渡管61,两所述过渡管61之上还设有加强管7,本实施方式中,长U形管6突出冷凝器的部分为过渡管61,在其上设置加强管7,目的在于防止长U形管6和过渡管61的焊接处由于振动而出现管裂。进一步地,参见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管路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管7焊接于两所述过渡管61上,保证其可靠性,当然加强管7也可以通过其它 固定方式固定在过渡管61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未图示),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器管路系统。见图2,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所述的空调器管路系统,通过在室外换热器3的冷凝器底部设置一根长U形管6,制热气体经过长U形管6,保持室外换热器3底部不至于温度过低,相当于电加热功能,从而实现利用从室内换热器2中排出的制冷剂高温蒸汽中的热量供室外换热器3的冷凝器底部化霜,从避免了在室外换热器3的底部安装电加热带,不但可降低整个空调器的价格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安装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管路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所述压缩机的高压排气口和低压吸气口分别通过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管路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所述压缩机的高压排气口和低压吸气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管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汇流管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管口连接,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底部还设有一长U形管,所述长U形管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长U形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毛细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二汇流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伟晏飞林竹林森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