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应用该散热结构的照明装置,散热结构包括中央管体以及多个散热鳍片,该些散热鳍片共同围绕于中央管体的周围表面,且该些散热鳍片与该中央管体之间形成一限位关系,以使该中央管体无法脱离该些散热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额外设置元件而可固定散热鳍片与中央管体,能够简化制程,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以及应用该散热结构的照明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散热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组装式的散热结构以及应用该散热结构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近年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因其具有节能省电的好处与优势,举凡显示器、家电装置、车用电子元件、照明灯具…等皆是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畴。以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家用照明灯具为例,因其具有暖灯时间快、反应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省电、耐震、污染程度低、高可靠度与适合量产的优点,使得传统白炽灯泡与日光灯已有渐渐被取代的趋势。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照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照明装置I包括发光二极管11、金属基板12以及设置于金属基板12下方的散热鳍片结构13, 且发光二极管11包含发光部111、散热部112以及电性接脚113,而金属基板12由上而下依序包括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21、导热系数高的绝缘板122以及铝板123 ;其中,发光二极管 11的散热部112及电性接脚113焊接于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21的铜箔上,以于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21被导通电力时驱动发光二极管11发光。又,于发光二极管11发光的同时,发光二极管11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该热能从发光二极管11的散热部112依序经由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21、绝缘板122、铝板123及散热鳍片结构13后向外导出,其如箭头Dl所示。请参阅图2,其为图I所示照明装置的散热鳍片结构13的立体示意图。散热鳍片结构13的表面具有与散热鳍片结构13—体成型的多个散热鳍片131,且任二相邻的散热鳍片间形成凹槽以增加散热鳍片结构13外缘的表面积,使得发光二极管11所产生的热能能够加速向外排出。然而,由于现今照明装置所要求的照度日渐提升,因此所耗费的功率以及产生的热能越来越高,虽然现有照明装置I已经以增加散热鳍片结构13的表面积来提升散热效果,但是一体成型的散热鳍片结构13会造成其外表面的多个散热鳍片131因受限于结构应力及材质特性等因素,使得散热鳍片131的数量、高度与厚度都受到一定的施工限制,故现有散热鳍片结构13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今照明装置的排热需求。有鉴于此,另有一种组装式的散热鳍片结构被提出。请参阅图3,其为另一现有照明装置的散热鳍片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散热鳍片结构14包括承载座141、多个散热鳍片142 以及卡固金属板143,承载座141上形成有一中央管体144,且多个散热鳍片142共同围绕于中央管体142的周围表面;其中,卡固金属板143的一表面用以承载与接触照明装置I的金属基板12,而卡固金属板143的另一表面则形成有多个凸柱1431 ;再者,每一散热鳍片 142具有一弯折面1421,且每一弯折面1421上具有对应于凸柱1431的穿孔1422,因此每一凸柱1431能够穿过其所对应的穿孔1422,以于该些散热鳍片142围绕于中央管体144的周围表面时,使该些散热鳍片142能够被固定。由以上说明可知,现有技术中的中央管体144 是负责将所接收且来自金属基板12的热能由其周围表面向外导出或朝该些散热鳍片142的方向导出。虽然上述组装式的散热鳍片结构14已解决了以往散热鳍片的数量、高度与厚度会受到施工限制的问题,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中央管体144只具有导热的功用而不具备与散热鳍片14相互固定的功能,所以需要额外设置固定结构来固定散热鳍片14,如卡固金属板143,如此造成元件过多而增加制造成本,是以,现有照明装置及其散热鳍片结构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式的散热结构,能够简化制程、降低成本。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散热结构的照明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包括中央管体以及多个散热鳍片,任一该散热鳍片皆与其相邻的散热鳍片相互结合,以使该些散热鳍片共同围绕于该中央管体的一周围表面;其中,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鳍片凸部,且该中央管体具有形成于该周围表面并用以容置每一该鳍片凸部的管体凹部;抑或是该中央管体具有形成于该周围表面的管体凸部,且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用以容置该管体凸部的鳍片凹部。较佳地,每一该散热鳍片皆具有第一结合部以及第二结合部,且任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结合部用以与其相邻的散热鳍片的第二结合部相互结合。较佳地,每一该散热鳍片还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接触于该中央管体的该周围表面,且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共同形成L型。较佳地,当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该鳍片凸部时,该第二表面形成于该鳍片凸部,抑或是该第二表面非形成于该鳍片凸部;而当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该鳍片凹部时,该第二表面形成于该鳍片凹部,抑或是该第二表面非形成于该鳍片凹部。较佳地,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一结合部为鳍片破孔,且该鳍片破孔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而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二结合部为形成于该第二表面的延伸端的凸缘;其中,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凸缘插入与其所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的该鳍片破孔,以使每一该散热鳍片与其所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相互扣合。较佳地,该中央管体呈圆柱状或呈方柱状,抑或是中央管体是由铜材质或铝材质所制成。较佳地,所述散热结构是应用于照明装置的散热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散热结构、光源电路板以及驱动电路板,该散热结构包括中央管体以及多个散热鳍片,任一该散热鳍片皆与其相邻的散热鳍片相互结合,以使该些散热鳍片共同围绕于该中央管体的一周围表面;其中,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鳍片凸部,且该中央管体具有形成于该周围表面并用以容置每一该鳍片凸部的管体凹部;抑或是该中央管体具有形成于该周围表面的管体凸部,且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用以容置该管体凸部的鳍片凹部;该光源电路板接触于该散热结构,并包括电路层,用以供该至少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层上;该驱动电路板设置于该中央管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光源电路板,该驱动电路板用以驱动该光源电路板体上的该至少一发光元件输出照明光线。较佳地,每一该散热鳍片皆具有第一结合部以及第二结合部,且任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结合部用以与其相邻的散热鳍片的第二结合部相互结合。较佳地,每一该散热鳍片还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接触于该中央管体的该周围表面,且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共同形成L型。较佳地,当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该鳍片凸部时,该第二表面形成于该鳍片凸部,抑或是该第二表面非形成于该鳍片凸部;而当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该鳍片凹部时,该第二表面形成于该鳍片凹部,抑或是该第二表面非形成于该鳍片凹部。较佳地,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一结合部为鳍片破孔,且该鳍片破孔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而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二结合部为形成于该第二表面的延伸端的凸缘;其中,每 一该散热鳍片的该凸缘插入与其所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的该鳍片破孔,以使每一该散热鳍片与其所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相互扣合。较佳地,每一该散热鳍片还具有垂直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该第三表面接触于该光源电路板。较佳地,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其包括中央管体以及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共同围绕于该中央管体的一周围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管体;以及?多个散热鳍片,任一该散热鳍片皆与其相邻的散热鳍片相互结合,以使该些散热鳍片共同围绕于该中央管体的一周围表面;?其中,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鳍片凸部,且该中央管体具有形成于该周围表面并用以容置每一该鳍片凸部的管体凹部;抑或是该中央管体具有形成于该周围表面的管体凸部,且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用以容置该管体凸部的鳍片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昭莉,
申请(专利权)人:涵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