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碗式气路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424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碗式气路控制阀,其中回位弹性部件和滑杆位于壳体的内腔中,推杆可上下滑动穿设在壳体中并支承在滑杆上,回位弹性部件位于内腔的底部和滑杆之间并分别抵靠两者,滑杆具有依次连接的上细部、中粗部和下细部,上下皮碗、上下支撑环和中间环套设在滑杆上,上皮碗位于上支撑环和中间环之间并分别抵靠两者,下皮碗位于中间环和下支撑环之间并分别抵靠两者,在第一位置,中粗部与上皮碗接触密封,而与下皮碗脱离,进气口与气压输出口相通,在第二位置,中粗部与下皮碗接触密封,而与上皮碗脱离,气压输出口与排气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响应速度快,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汽车动力总成系统
,具体是指一种皮碗式气路控制阀,用于商用汽车重型变速箱控制后副箱气缸换向阀进气气源。
技术介绍
目前,商用汽车重型变速箱控制后副箱气缸换向阀进气气源的气路控制阀一般采用0形圈密封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壳体I、推杆2、滑杆3、回位弹簧4、第一 0形圈5、第二 0形圈6、第三0形圈7、第四0形圈8、上支撑部9、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壳体I中·具有内腔,壳体I上设置有进气口 12、气压输出口 13和排气口 14,第一 0形圈5、第二 0形圈6、第三0形圈7、第四0形圈8、回位弹簧4、滑杆3、上支撑部9、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位于内腔中、推杆2可上下滑动穿设在壳体I中并支承在滑杆3上,回位弹簧4位于内腔的底部和滑杆3之间并分别抵靠内腔的底部和滑杆3,第一 0形圈5、第二 0形圈6、第三0形圈7、第四0形圈8、上支撑部9、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套设在滑杆3上,上支撑部9的下端为收缩端,中支撑部10的上端为膨大端,因此需要设置错位的第一 0形圈5和第二0形圈6来密封上支撑部9和中支撑部10之间,同样,下支撑部11的上端为收缩端,中支撑部10的下端为膨大端,因此需要设置错位的第三0形圈7和第四0形圈8来密封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之间,滑杆3由于进排气的功能要求,不能做成整体直径不变的光杆,它具有间隔的上细部15和下细部17,之间通过中粗部16连接,粗细之间形成台阶凸缘。该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作用于推杆2的外力,使推杆2可处于压下和释放两种不同状态,从而控制气压输出口 13的气压输出到气缸换向阀和排出大气。当推杆2无外力作用时,推杆2和其下的滑杆3在回位弹簧4力作用下处于最上端,即如图I位置,滑杆3的中粗部16与第二 0形圈6接触密封,而与第三0形圈7脱离,从而进气口 12通过下支撑部11、下细部17以及中支撑部10与气压输出口 13相通,气压输出口 13的气通过管路向气缸换向阀供气;当推杆2受外力作用时,推杆2向下压使滑杆3克服回位弹簧4力下行,在如图2位置时,滑杆3的中粗部16与第三0形圈7接触密封,而与第二 0形圈6脱离,从而气压输出口 13通过中支撑部10、上细部15以及上支撑部9与排气口 14相通,气压输出口 13的气从排气口 14排出。推杆2的上下滑动会使滑杆3随之上下滑动,当阀工作一段时间后,第二 0形圈6和第三0形圈7与滑杆3间的润滑作用可能发生失效,当发生润滑失效后,滑杆3在上下滑动过程中其台阶凸缘可能使第二 0形圈6和第三0形圈7脱离密封圈槽,造成滑杆3卡滞及阀总成漏气,进而造成变速箱无法换挡不能正常行驶。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气路控制阀,其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该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响应速度快,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皮碗式气路控制阀,包括壳体、推杆、滑杆和回位弹性部件,所述壳体中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气压输出口和排气口,所述回位弹性部件和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推杆可上下滑动穿设在所述壳体中并支承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回位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所述滑杆具有中粗部、上细部和下细部,所述上细部通过所述中粗部连接所述下细部,其特点是,所述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的上皮碗、下皮碗、上支撑环、中间环和下支撑环,所述上皮碗位于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所述下皮碗位于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所述滑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上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下皮碗脱离,从而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下支撑环、所述下细部以及所述中间环与所述气压输出口相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下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上皮碗脱离,从而所述气压输出口通·过所述中间环、所述上细部以及所述上支撑环与所述排气口相通。较佳地,所述回位弹性部件是弹簧。较佳地,所述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回位弹性部件抵靠在所述定位孔中。较佳地,所述推杆的行程小于等于5. 5mm。较佳地,所述滑杆的直径为9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在于本技术的皮碗式气路控制阀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的上皮碗、下皮碗、上支撑环、中间环和下支撑环,所述上皮碗位于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所述下皮碗位于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所述滑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上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下皮碗脱离,从而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下支撑环、所述下细部以及所述中间环与所述气压输出口相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下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上皮碗脱离,从而所述气压输出口通过所述中间环、所述上细部以及所述上支撑环与所述排气口相通,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响应速度快,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商用汽车重型变速箱控制后副箱气缸换向阀进气气源的气路控制阀的的滑杆处于第一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气路控制阀的滑杆处于第二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滑杆处于第一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滑杆处于第二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I所示的气路控制阀的响应时间曲线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响应时间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皮碗式气路控制阀包括壳体I、推杆2、滑杆3和回位弹性部件20,所述壳体I中具有内腔,所述壳体I上设置有进气口 12、气压输出口13和排气口 14,所述回位弹性部件20和所述滑杆3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推杆2可上下滑动穿设在所述壳体I中并支承在所述滑杆3上,所述回位弹性部件20位于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3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3,所述滑杆3具有中粗部16、上细部15和下细部17,所述上细部15通过所述中粗部16连接所述下细部17,所述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滑杆3上的上皮碗21、下皮碗22、上支撑环23、中间环24和下支撑环25,所述上皮碗21位于所述上支撑环23和所述中间环24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上支撑环23和所述中间环24,所述下皮碗22位于所述中间环24和所述下支撑环25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中间环24和所述下支撑环25,所述滑杆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中粗部16与所述上皮碗21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下皮碗22脱 离,从而所述进气口 12通过所述下支撑环25、所述下细部17以及所述中间环24与所述气压输出口 13相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粗部16与所述下皮碗22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上皮碗21脱离,从而所述气压输出口 13通过所述中间环24、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碗式气路控制阀,包括壳体、推杆、滑杆和回位弹性部件,所述壳体中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气压输出口和排气口,所述回位弹性部件和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推杆可上下滑动穿设在所述壳体中并支承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回位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所述滑杆具有中粗部、上细部和下细部,所述上细部通过所述中粗部连接所述下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的上皮碗、下皮碗、上支撑环、中间环和下支撑环,所述上皮碗位于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所述下皮碗位于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所述滑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上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下皮碗脱离,从而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下支撑环、所述下细部以及所述中间环与所述气压输出口相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下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上皮碗脱离,从而所述气压输出口通过所述中间环、所述上细部以及所述上支撑环与所述排气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