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9914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通过在电极接口内壁嵌设有定位滚珠,在使用时只需要移动电极接口滑动座,待电极插口的接头结构插入到电极接口的插槽结构中,利用弹簧的回复力,促使电极接口滑动座往回滑动直至被电极插口的底座结构抵住,同时压迫定位滚珠进入到电极插口外壁上的第二凹槽中并与之夹紧,从而实现对电极接口和电极插口的定位,完成PECVD射频电极接头的连接;该装置在固定电极接头的同时保证电极接口与电极插口金属外套管有良好接触,能够提高射频电极接地连接稳定性及Si基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极接头
,特别涉及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工业制造中,生产芯片、处理器等半导体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液晶等平板显示器过程中,都要用到射频电源。射频电源是产生等离子体的配套电源,主要由射频功率源和阻抗匹配器组成,广泛应用于溅射镀膜,PECVD (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离子刻蚀等 设备中。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Si基薄膜太阳电池过程中采用射频电源提供高频电信号产生等离子体,反应后生成非晶硅薄膜。射频电源经匹配器后与设备通过接头连接,射频电极接头必须有良好接触,以减少功率反射,同时电极接头外套筒须接地。常用电极接头连接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I为压杆,2为压块,3为接地金属套,4为金属连接杆,5为绝缘层,其中压杆I和接地金属套3由一种金属材料制成,压块2和金属连接杆4由另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绝缘层5由绝缘材料制成。目前设备中采用的是以压杆I挤压压块2,从而达到电极接头(插口和接口接地端)接地良好的目的。上述方式接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有连接不好(压杆磨损或压块变形)以至射频电极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到产品质量及产能;同时由于接头接连操作步骤多还影响到生产效率提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能够提高射频电极接地连接稳定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能够提高射频电极接地连接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包括电极接口,所述电极接口包括具有插槽结构的电极接口本体,所述电极接口本体的内壁嵌设有定位滚珠,所述电极接口本体的外壁上套设有电极接口滑动座,所述电极接口滑动座上开设有用于同所述定位滚珠配合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电极接口滑动座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电极接口本体,所述弹簧能够提供沿轴向远离所述插槽的槽底方向的回复力;电极插口,包括具有用于同所述插槽结构配合的插头结构的电极插口本体,所述电极插口本体还具有用于同所述电极接口滑动座与所述弹簧相对一侧相抵的底座结构,且所述插头结构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同所述定位滚珠配合的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半球形凹槽。优选的,所述半球形凹槽的边缘部分倒有圆角。优选的,所述定位滚珠具体为金属滚珠。优选的,所述定位滚珠具体为定位钢珠。优选的,所述电极接口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电极接口滑动座脱离的卡簧。优选的,所述电极接口本体的所述插槽结构内和所述电极插口本体的所述插头结构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传递高频电信号的电极接口连接部和电极插口连接槽。优选的,所述电极插口连接槽内设置有弹性件。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具体为三片金属弹片。优选的,所述插槽结构的内壁和所述插头结构的外壁上的相应部分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锥形面。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PECVD射频电极接头,通过在电 极接口内壁嵌设有定位滚珠,在使用时只需要移动电极接口滑动座,待电极插口的接头结构插入到电极接口的插槽结构中,利用弹簧的回复力,促使电极接口滑动座往回滑动直至被电极插口的底座结构抵住,同时压迫定位滚珠进入到电极插口外壁上的第二凹槽中并与之夹紧,从而实现对电极接口和电极插口的定位,完成PECVD射频电极接头的连接;该装置在固定电极接头的同时保证电极接口与电极插口金属外套管有良好接触,能够提高射频电极接地连接稳定性及Si基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极接头的正视简图;图2为图I的侧视简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ECVD射频电极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和图2中,I为压杆,2为压块,3为接地金属套,4为金属连接杆,5为绝缘层;图3中,11为电极接口本体,12为电极接口滑动座,13为电极接口连接部,14为定位滚珠,15为卡簧,16为弹簧,17为接口绝缘层,18为金属弹片,19为电极插口本体,20为插口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能够提高射频电极接地连接稳定性。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ECVD射频电极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ECVD射频电极接头,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电极接口,电极接口包括具有插槽结构的电极接口本体11,电极接口本体11的内壁嵌设有定位滚珠14,其上设置有相应的通孔,电极接口本体11的外壁上套设有电极接口滑动座12,电极接口滑动座12上开设有用于同定位滚珠14配合的第一凹槽,且电极接口滑动座12的一侧通过弹簧16连接于电极接口本体1,弹簧16能够提供沿轴向远离插槽的槽底方向的回复力;电极插口,包括具有用于同插槽结构配合的插头结构的电极插口本体19,电极插口本体19还具有用于同电极接口滑动座12与弹簧16相对一侧相抵的底座结构,且插头结构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同定位滚珠14配合的第二凹槽。上述的电极接口和电极插口分别用于同需要连接的不同部件相连,其连接方式具 体可以采用套接或者螺纹连接。现举实例并结合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ECVD射频电极接头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做详细描述。拨动电极接口滑动座12,电极接口滑动座12将从初始状态开始压缩弹簧16,同时沿水平方向向左侧移动;当电极接口滑动座12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定位滚珠14部分将进入电极接口滑动座12的第一凹槽中,接着将电极插口沿水平方向缓慢移动到电极接口中,定位滚珠14将沿电极插口本体19的外轮廓滚动,当电极插口无法移动时松开电极接口滑动座12,弹簧16恢复到初始状态,定位滚珠14将在电极接口滑动座12的挤压下进入到电极插口本体19外轮廓的第二凹槽中并与之夹紧。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ECVD射频电极接头,通过在电极接口内壁嵌设有定位滚珠14,在使用时只需要移动电极接口滑动座12,待电极插口的接头结构插入到电极接口的插槽结构中,利用弹簧16的回复力,促使电极接口滑动座12往回滑动直至被电极插口的底座结构抵住,同时压迫定位滚珠14进入到电极插口外壁上的第二凹槽中并与之夹紧,从而实现对电极接口和电极插口的定位,完成PECVD射频电极接头的连接;该装置在固定电极接头的同时保证电极接口与电极插口金属外套管有良好接触,能够提高射频电极接地连接稳定性及Si基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效率。作为优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半球形凹槽,用于同定位滚珠14的球形结构相配合,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定位效果。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用其他结构比如方形的凹槽,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ECVD射频电极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接口,所述电极接口包括具有插槽结构的电极接口本体(11),所述电极接口本体(11)的内壁嵌设有定位滚珠(14),所述电极接口本体(11)的外壁上套设有电极接口滑动座(12),所述电极接口滑动座(12)上开设有用于同所述定位滚珠(14)配合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电极接口滑动座(12)的一侧通过弹簧(16)连接于所述电极接口本体(1),所述弹簧(16)能够提供沿轴向远离所述插槽的槽底方向的回复力;电极插口,包括具有用于同所述插槽结构配合的插头结构的电极插口本体(19),所述电极插口本体(19)还具有用于同所述电极接口滑动座(12)与所述弹簧(16)相对一侧相抵的底座结构,且所述插头结构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同所述定位滚珠(14)配合的第二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勇刘俊峰陈健健魏雪林李先林孟龙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