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精制棉粉碎机的动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187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精制棉粉碎机的动刀,其结构是所述动刀的后背面的上部向带刀刃的动刀前端面倾斜,倾斜角α为1°~3°。将动刀后背面的上部向带刀刃的动刀前端面倾斜,倾斜角α为1°~3°。这样就可使动刀形成带有一定锥度的刀体结构,在安装到动刀盘上之后,就可被动刀压刀块卡死,从而有效防止了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轴向窜动,避免了打坏机内定刀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精制棉粉碎机工作效率低下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弊端,可保证精制棉粉碎机的高效工作,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精制棉粉碎机的动刀
技术介绍
精制棉粉碎机主要由电机、主轴(动刀盘轴)、护板(定刀座)、动刀、定刀、筛网和机架等组成。所述动刀通过动刀压刀块卡接在动刀盘上的刀槽内,所述定刀通过定刀压刀块卡接在护板上的刀槽内。工作时,电机带动主轴高速旋转,进入工作腔的精制棉在动刀和定刀的多次交会剪切下被切碎,切碎后的精制棉在达到一定的细度后通过筛网落入出料口,之后被引风机引出并送走。现有动刀刀体是前端面与后背面为相互平行的直板体,这种刀体结构在安装到动 刀盘上之后,卡在动刀刀体后面的动刀压刀块不能很好地压制住动刀,因此,在动刀盘的高速旋转过程中,就会偶发动刀的轴向窜动。由于动刀的刀刃距定刀的刀刃一般只有不大于O.5mm的运动间隙,所以,动刀的这种轴向窜动就必然会造成动刀和周圈定刀的碰撞损坏,损失比较严重,还影响到了精制棉粉碎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精制棉粉碎机的动刀,以解决精制棉粉碎机中的动刀不易卡死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精制棉粉碎机的动刀,所述动刀的后背面的上部向带刀刃的动刀前端面倾斜,倾斜角a为I。 3°。优选的倾斜角α为I. 1°、1· 2°或I. 3°。将动刀后背面的上部向带刀刃的动刀前端面倾斜,倾斜角α为1° 3°。这样就可使动刀形成带有一定锥度的刀体结构,在安装到动刀盘上之后,就可被动刀压刀块卡死,从而有效防止了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轴向窜动,避免了打坏机内定刀事故的发生。本技术克服了传统精制棉粉碎机工作效率低下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弊端,可保证精制棉粉碎机的高效工作,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动刀包括六个面,分别为包含刀刃在内的前端面2、与前端面2相对的后背面3、连接前端面2和后背面3的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4及下底面I。传统的动刀其前端面和后背面相平行,因此传统的动刀压刀块一般为矩形结构。而本技术中动刀的前端面2和后背面3不平行,后背面3的上部向前端面2倾斜,倾斜角度α为1° 3°,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α为1.1°、1.2°或1.3°,由于后背面3的上部向前端面2倾斜,因此所需动刀压刀块需为楔形块。在固定动刀时,首先使动刀的下底面I置于动刀盘上的刀槽内,并使动刀的前端面2紧贴动刀盘上的刀槽内壁,在动刀的后背面3与动刀盘上的刀槽内壁之间放置楔形的动刀压刀块,依靠所述楔形 的动刀压刀块可使所述动刀牢固地卡接在动刀盘上的刀槽内,从而可防止高速旋转过程中动刀的轴向窜动,避免了打坏机内定刀事故的发生。前端面2与上顶面4之间具有夹角β,β为60° 70°,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β为65°。前端面2与下底面I相互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精制棉粉碎机的动刀,其特征是,所述动刀的后背面的上部向带刀刃的动刀前端面倾斜,倾斜角α为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精制棉粉碎机的动刀,其特征是,所述动刀的后背面的上部向带刀刃的动刀前端面倾斜,倾斜角α为1°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建平高增社杨根树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五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