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和第二刀片4A和4B以下述方式设置在端铣刀体1前端的外周上,即在周缘上刀片4A和4B可替换,刀片4A和4B上切削刃围绕轴线0的旋转轨迹相互重叠。刀片4A的切削刃比刀片4B的切削刃突伸出前端更多一些。刀片4C邻近刀片4B基端设置,以便使在最靠近前端设置的刀片4C上切削刃的旋转轨迹与刀片4B上后端的旋转轨迹之间无间隙形成。刀片4是同样形状和尺寸的一种类型刀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重磨端铣刀,用于对各类工件进行开槽或切槽加工。作为这种类型的端铣刀的一个例子已由日本技术专利号6-7855加以公开。此专利所公开的端铣刀构成如下。在通常为圆柱形的端铣刀刀体的外周上形成呈螺旋状的多个刀片安装座,四边形片状不重磨刀片(在以后称作“刀片”)以使刀片对着端铣刀外周的方向、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各刀片安装座上,每个构成四边形体的不重磨四边形刀片表面被用作外周后角面。刀片上形成的棱构成端铣刀的外周刃,其构成方式使外周刃围绕着端铣刀体轴线的旋转轨迹是无间隙的。另外,与上述的有外周刃的刀片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体片状刀片安装在端铣刀前端之外周上,其安装方式使构成四边形的形状的刀片表面面向端铣刀的前端。在四边形形状的刀片表面的侧棱上形成的刀刃之一被用作端铣刀的端切削刃。刀片上还有前端和外端刃,以及端切削刃。而且,前端和外周刃从端切削刃朝着端铣刀体前端的外周延伸。围绕着轴线O的外周刃的旋转轨迹与前端和外周刃的后端旋转轨迹之间是无间隙的,从而前端,和外周刃可构成外周刃的前端部。然而,上述构成的不重磨端铣刀具有如下问题,刀片上形成有端切削刃刀片的形状与其上形成有外周刃的刀片形状是不同的,这样将刀片保持在每个端铣刀体上必然是复杂的和困难的。特别是,安装到端铣刀体前端上的刀片不仅构成端切削刃,而且也构成仅仅形成外周刃前端部的前端和外周刃。因此这种类型的刀片易磨损。除此之外,由于这种刀片的形状与构成外周刃的另一种刀片的形状不同,所以它们是不能互换的两种类型刀片,这就要求预先准备前一类型的额外刀片以快速地解决上述的过早磨损,其结果是刀片的维修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了。因此,鉴于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重磨端铣刀,其中,可以简化刀片的维修,以及可以防止形成端切削刃的前端和外周刃的那种磨损,从而使刀片寿命延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重磨端铣刀包括一个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多个刀片安装座的通常为圆柱形的端铣刀体,和分别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安装座上的具有同样形状和尺寸的四边形片状不重磨刀片,其安装方式使形成四边形的、作为前角面的表面指向端铣刀的旋转方向,而在前角面侧棱上形成的切削刃被设置着得邻近端铣刀外周,其特征在于,不重磨刀片至少包括一对位于端铣刀体前端的刀片,每一对均具有第一和第二不重磨刀片;以及至少一个邻近第二刀片基端设置的第三不重磨刀片;沿端铣刀体周缘方向,第一和第一二刀片可被相互替换;其特征还在于,第一和第二刀片之刀刃的围绕端铣刀体轴线的旋转轨迹是相互重叠的,与第二刀片的刀刃相比,第一刀片的刀刃被设置成略微朝端铣刀前端多伸出一些,而第三刀片的布置的方式,使在第三刀片的刀的旋转轨迹与第二刀片的刀刃后端的旋转轨迹之间无间隙形成,从而随着第二和第三刀片朝着端铣刀基端安置时,它们沿朝端铣刀后部的旋转方向形成螺旋。在上述构成的不重磨端铣刀中,构成端切削刃的第一刀片的形状和尺寸与构成外周刃的第二和第三刀片的形状和尺寸是相同的。也就是,由于端铣刀体上的所有刀片只是一种类型,所以刀片的维修可以明显地简化。此外,用作前端和外周刃的第一刀片的刀刃相对第二刀片的刀刃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以使第一和第二刀片之刀刃围绕着轴线的旋转轨迹能相互重叠。由于用这种布置,作用到第一刀片的刀刃上的负载可以减小,从而防止第一刀片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展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从图1前端看去的第1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沿图1中箭头X方向看去的第1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4是图1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是从图5前端看去的图5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图7是从图5箭头Y方向看去的图5所示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8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是从图9前端看去的图9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图11是图9所示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下面参照图1-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通常用序号1表示的一般圆柱形的端铣刀体是由钢材或类似材料制成的。4个容屑槽2以相同的圆周间隔布置在端铣刀体1前端的外周上。在这些容屑槽2之中,仅仅在端铣刀体1周缘前端上形成一对相对端铣刀体1的轴线O背对背置放的容屑槽2A,2A。另一对容屑槽2B,2B随着它们从刀体1的前端沿刀体1外周向其基端,以螺旋方式围绕着轴线O沿旋转方向(由图中箭表示)朝着端铣刀的后部延伸。第一刀片安装座3A,3A分别在沿着端铣刀旋转方向,在成对容屑槽2A,2A的槽壁2a上形成。第二刀片安装座3B、3B分别沿着端铣刀的旋转方向,在容屑槽2B、2B的槽壁最前端处形成。5个第三刀片安装座3C与第二刀片安装座3B相比,一个比一个在更靠近端铣刀基端处安放。首先,第一、二、三刀片4A、4B和4C借助于夹紧螺钉5以可拆卸方式分别固定于第一、二、三刀片安装座3A、3B及3C上。在本实施例中,对端铣刀体1配置每对均具有第一和第二刀片4A和4B的两对刀片。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刀片4A、4B和4C的每一个均由硬质材料如硬质合金或类似物制成。而且通常均为一样形状,尺寸的片状平行四边形体。刀片4为如下将要说明的正刀片型结构。主切削刃6,6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表面4a的长侧棱上形成。同时,在各主切削刃6,6与平行四边形另一表面间形成的侧表面的每一个均具有一后角。此外,付切削刃7,7分别从主切削刃6,6处延伸,在表面4a的短侧棱上形成第一刀片4A的付切削刃7,7之一被用作端铣刀的端切削刃。在其上装有刀片4A,4B和4C的刀片安装座3A,3B和3C之中,第一刀片安装座3A是由沿端铣刀旋转方向的底表面3a、从底表面3a上升起并朝向端铣刀外周的壁表面3b以及也从底表面3a上升起并朝向端铣刀前端的壁表面3c构成。上述结构的第一刀片安装座3A在端铣刀后部沿旋转方向以从容屑槽2的壁表面2a后退一台阶的形式,形成凹槽形状。上述的第一刀片4A按照下面的过程而安装到第一安装座3A上。形成平行四边形状的用作前面的主表面4a指向端铣刀的旋转方向,而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用作安装面的另一表面直接安置在底表面3a上,主切削刃6和辅助的付切削刃7之一设置得分别相邻于端铣刀之外周和前端,与另一个主、付切削刃6和7相连接的侧表面分别与壁表面3b和3c接触。采用这种结构,朝向端铣刀外周设置的主切削刃6具有一个如图4所示的轴向正前角。第一刀片4A的切削刃6的前角α可定在5°-15°之内。在本实施例中,轴向前角α定为14°。在上述的刀片安装座3A,3B和3C之中,第二刀片安装座3B,3B的每一个均由指向端铣刀刀体旋转方向的底表面3a和朝着端铣刀外周的壁表面3b所限定。第三刀片安装座3c的每一个均由上述的底表面3a和壁表面3b,以及外加上朝向端铣刀基端的壁表面3d所限定。壁表面3d被设置得从邻接的安装座3B或离端铣刀前端更远处的3c安装座之底表面3a的基端起延伸。因而,第二刀片安装座3B与第三刀片安装座3c以螺旋台阶形式,沿端铣刀旋转方向设置在端铣刀的容屑槽2B的壁表面上。由第二及第三刀片安装座3B和3C形成的螺旋的螺旋角θ可为40°-56°。在本实施例中,螺旋角θ为43°。第二刀片4B按照下面的过程安装到第二刀片安装座3B上。上述的用作前面的表面4a指向端铣刀的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重磨端铣刀,包括一其外周上形成有多个刀片安装座的、一般为圆柱形的端铣刀体,和分别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具有同样形状和尺寸的四边形片状不重磨刀片,刀片的安装方式使形成四边形并用作前角面的一个刀片表面指向端铣刀的旋转方向,而形成在前角面侧棱上的一切削刃相邻于端铣刀外周设置,其特征在于, 不重磨刀片中至少包括设置在端铣刀体前端上,每对均具有第一和第二刀片的一对不重磨刀片;以及至少一片相邻于第二刀片基端设置的第三不重磨型刀片;第一和第二刀片在端铣刀体周缘方向上可相互替换;其特征还在于,第一和第二刀片之切削刃围绕着端铣刀体轴线的旋转轨迹是相互重叠的,并且第一刀片上切削刃被设置得比第二刀片切削刃突伸出端铣刀前端更多一些,第三刀片的设置方式能使在第三刀片上切削刃的旋转轨迹与第二刀片上切削刃的旋转轨迹之间无间隙形成,从而使得第二和第三刀片随着它们朝端铣刀之基端安置,朝沿着端铣刀后部旋转的方向形成螺旋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辰夫,齐藤贵宣,麻生典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