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金祥专利>正文

自动爬楼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0049 阅读:1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12:32
自动爬楼梯机是利用两框架的交替升降达到爬楼梯的目的,由于轮式、履带式爬楼机工作时,机器都有后仰或前倾的角度,造成使用者的心理恐惧,且制造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丝杆、大、小两个框架、滑槽和滑轮、锁紧压块、座椅、行走轮和方向轮及传动装置,将大框架置于小框架的外侧,框架底部均置有丝杆,丝杆内外均制有螺纹,内丝杆置于外丝杆内,外丝杆与固定在大、小框架上的蜗轮、蜗杆啮合,丝杆的升降使两大、小框架交替升降达到自动爬楼目的,由于丝杆系同步升降故座椅可保持无倾角的移动且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爬楼梯机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爬楼梯的装置,尤其涉及利用两框架的交替升降和伸缩达到爬楼梯的目的。
技术介绍
为解决爬楼梯的问题,现较多的爬楼梯机采用的技术是用大小直径不等的几组轮子,通过轮子的转动使座椅不断地爬升,或用轮子带动履带进行爬升。采用履带式爬楼机爬楼时,对楼梯台阶的边缘损伤较大,但无论采用轮式或履带式爬楼机,爬楼机上的座椅都有后仰或前倾的角度,造成使用者的心理恐惧,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升降平稳、安全可靠且造价低廉的爬楼梯机。为达到能自动爬楼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由电机、蜗杆、蜗轮、侧板、座椅等所组成,其特征是爬楼梯机有大、小两个框架,两框架通过滑槽和滑轮使之相连,小框架上置有座椅,小框架的两侧置有行走轮,小框架的底部置有方向轮,大框架置于小框架的外侧,小框架底部四端各置有四根丝杆,大框架底部后端置有二根丝杆。为降底丝杆的高度,本技术采用将固定在大、小框架下端的各丝杆均由外丝杆和内丝杆组成,外丝杆内外均制有螺纹,内丝杆置于外丝杆内,外丝杆与固定在大、小框架上的蜗轮、蜗杆啮合,外丝杆的两端各置有锁紧压块,置于外丝杆内的内丝杆一端也置有锁紧压块 。为保持爬楼机平稳触地,在大、小两框架底部的各丝杆相邻处及大框架底部前端置有小轮或定位挡块。电机通过蜗轮、蜗杆带动丝杆作垂直上升或下降带动大、小框架按设计要求上升或下降,另外通过电机及传动装置可分别将大、小两框架作水平位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各传动装置及丝杆的传动使大小两框架的高度及水平位移达到设定的要求,两框架交替作垂直上升或下降及水平位移达到自动爬楼梯的目的,且由于两丝杆系同步上升或下降故可使固在框架上的座椅保持无倾角的移动,且动力消耗较少。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本案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附图中图I系本技术的外型图图2系本技术的大、小框架中丝杆位置图图3系本技术的内外丝杆装配图上述图中1、侧板2、电器控制板3、座椅4、滑轮5、滑槽6、小框架7、大框架8、行走轮9、内丝杆10、外丝杆11、方向轮12、水平移动丝杆13、连接块14、上锁紧压块15、轴承盖16、蜗轮17、蜗杆18、下锁紧压块。结合本技术的结构,现将其运动轨迹作一陈述本技术在平地行走时可利用电机驱动小框架下的行走轮及依靠方向轮行走,当本技术需爬楼梯时,可利用红外线接近开关及大框架底部前端所置有二个小轮作为定位档块,使轮椅定位并处于准备状态,此时大小框架处于同一平面,一般楼梯每一格台阶高度约为160mm-180mm、宽度约为260mm-280mm,故本技术在爬楼时,小框架先在四根丝杆的作用下,通过滑轮和滑槽的连结带动大框架一起向上提升250mm左右,同时大框架的后端丝杆也同时向下延伸约 230mm左右,当小框架升到了 250mm左右的高度后,垂直升降的丝杆停止工作,然后大框架利用水平螺杆作水平前移280mm左右,小框架的前端垂直丝杆开始复位到零位,小框架后端丝杆复位到180mm高度位置时(即收缩70mm)。这样大框架前端(高度50mm)已搁置于楼梯台阶上(180mm),其与大框架后端已下伸的丝杆(230mm长度)共同形成大框架的支撑点,这时小框架在水平螺杆作用下,小框架也向前移动280mm,这样小框架前端与大框架前端又在一个平面 上。然后小框架在四个丝杆的作用下再次提升250mm左右,并带动大框架提升250mm,同时大框架后端两根丝杆再延伸180mm (即230mm+180mm),当小框架垂直丝杆停止工作后,大框架再利用水平螺杆作平行移动280mm,然后小框架前端的垂直丝杆开始复位到零位,而小框架后端的垂直丝杆也复位到360_高度(即收缩70_,在二次动作以后小框架后端两根丝杆与前端两根丝杆一样复位到零位。)时,小框架再在水平螺杆作用下,小框架再向前移动280mm与大框架前端又在一个平面上,这小框架四根丝杆再提升250mm同时又把大框架再升高250mm大框架后端两根丝杆再升高180mm (230mm+180mm+180mm在三次动作后大框架后端两根丝杆就保待该高度不变),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大、小框架前端面与楼梯台阶间利用控制系统设置有10公分的间隙,故框架与楼梯台阶的实际搁置宽度约为 18公分左右。通过两框架交错循环提升从而达到爬梯梯的目的。当再次升高时大框架红外仪发现前面没有台阶时,大框架仍向前移动280mm,小框架四根丝杆复位后(这时大框架后端两根丝杆同时收缩180mm),小框架向前移动280mm,当小框架再次提升时前端两根丝杆升高250mm而后端两根丝杆只升70mm,以后本机操作同刚开始爬梯时程序相反,在三次操作后爬梯机站在另一个新高度平台为保证大小框架在爬升时与楼梯台阶接触时的平稳,在大、小框架的底部的各丝杆相邻处及大框架底部前端各置有一小轮或定位挡块。由于本技术的使用者人体的体重会改变整个爬楼机的重心,为使上、下楼时爬楼机的重心位于最佳位置,其小框架上的座椅方向可转动。本技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使丝杆的上升下降高度及框架的前伸后缩距离均处于可控范围,因而使爬楼机的使用安全可靠。爬楼梯设备一般使用者为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下肢残疾者,采用滚轮式爬楼机,一方面在爬楼时有后倾角,下楼时有前倾角,故对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压力,另外由于爬楼动力及克服后倾等问题故使用的电机功率较大,同时对机器的制造精度要求也高, 故制造成本较高。采用丝杆传动间隙式爬楼机可以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但若使用普通的丝杆作为机械传动件时,则会使丝杆变得很长,在使用时很不方便。为解决此问题本技术采用在外丝杆的上下两端均置有锁紧压块,并将之固定在框架上,同样在内丝杆位于外丝杆的一端上也置有锁紧压块,锁紧压块端面为平面。本技术的升降丝杆工作时,在丝杆制有螺纹段,电机带动蜗轮蜗杆转动,使外丝杆只产生升降运动,而外丝杆本身并不随之旋转,但当外丝杆的升降达到其极值时,固定在丝杆两端中的一端锁紧压块与蜗轮接触并锁紧,从而使外丝杆在蜗轮的带动下产生旋转,由于外丝杆内外均制有螺纹,故因外丝杆的旋转又带动内丝杆产生升降运动,而内丝杆位于外丝杆的一端上也置有锁紧压块,同样在极植位置时也能利用压块端面锁紧,以达到带动大、小框架交替升降,完成了爬楼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爬楼梯机,主要由电机、蜗杆、蜗轮、侧板、座椅所组成,其特征是自动爬楼梯机有大、小两个框架,两框架通过滑槽和滑轮使之相连,小框架上置有座椅,小框架的两侧置有行走轮,底部置有方向轮,大框架置于小框架的外侧,小框架底部四端各置有四根丝杆,大框架底部后端置有二根丝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爬楼梯机,主要由电机、蜗杆、蜗轮、侧板、座椅所组成,其特征是自动爬楼梯机有大、小两个框架,两框架通过滑槽和滑轮使之相连,小框架上置有座椅,小框架的两侧置有行走轮,底部置有方向轮,大框架置于小框架的外侧,小框架底部四端各置有四根丝杆,大框架底部后端置有二根丝杆。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爬楼梯机,其特征在于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祥
申请(专利权)人:胡金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