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旻谚专利>正文

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800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包括一伞巢与多个支伞骨,其中该伞巢包括一座体及一盖体,该座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下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下缺口,该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上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上缺口,另,该伞骨的一端的对应两侧凸设有二嵌卡柱,在该盖体、该座体与所述伞骨相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该上、下贯穿孔是彼此对应,且各该伞骨能容纳至各该上、下缺口中,且座体与盖体两者间设有多个槽道或凹陷部,各该伞骨的嵌卡柱均能定位于相邻近的各该槽道或凹陷部中。如此,工作人员仅需通过嵌卡组合的方式,便能快速地将伞巢与所述伞骨相互定位,以提升工作人员于组装上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尤指一种不需额外使用铁圈,仅需在伞骨的末端设有嵌卡柱,便能够轻易地定位至伞巢上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I所示,目前的伞具I大多由至少一中柱11、多个伞巢13、多个支外伞骨15、多个支内伞骨16与一伞布(图中未示)组合而成,其中各该伞巢13会分别与对应的外伞骨15或内伞骨16相连接,该中柱11便能依序穿过各个伞巢13,使得各个伞巢13能组装至中柱11上,且部分伞巢13能在该中柱11上滑移,最后,业者仅需将伞布连接至各个外伞 骨15,即形成伞具1,如此,使用者便能通过滑移部分伞巢13的位置,而展开或收纳该伞具Io虽然伞具的结构已大致成熟,但其上的部分元件的构造仍有不尽理想之处,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时间的长短,更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以下仅就现今普遍使用的伞巢13与外伞骨15 (亦可为内伞骨16)的构造与连接关系,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所示,已知伞巢13包括一座体131、一铁圈133、一盖体135及一螺丝137,其中该座体131的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下缺口 1311,其邻近顶部的侧缘凹设有多个沟槽1313,各该沟槽1313分别与邻近的下缺口 1311相连通,又,该座体131顶部的中央位置设有一第一锁合孔1315,另,该铁圈133能够套合至该座体131的侧缘,并容纳至所述沟槽1313中,以固定至该座体131上,该盖体135的底部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上缺口 1351,且其顶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二锁合孔1353,当该盖体135组装至该座体131上,且遮蔽住该座体131的顶部时,各该上缺口 1351会对应至各该下缺口 1311,且第二锁合孔1353会对应至第一锁合孔1315。再者,该外伞骨15(图2仅表示局部部分)的一端设有一圆孔151,该圆孔151能供铁圈133穿过,使得外伞骨15悬挂固定至铁圈133上。如此,复请参阅图2所示,业者便能够将多个外伞骨15的一端,依序穿入至该铁圈133中,再将铁圈133定位至座体131上,且使各个外伞骨15容纳至对应的下缺口 1311中,又,该盖体135能盖合至该座体131上,并使螺丝137依序通过第二锁合孔1353及第一锁合孔1315,而固定住盖体135与座体131,此外,若伞巢13的位置是位在中柱11(如图I所示)的中段部分,则能够不设有螺丝137,同时,第一锁合孔1315与第二锁合孔1353能不具有螺纹,而供中柱11通过,或者前述的螺丝137能够直接设计成伞具I的尖端部A,而锁合至伞具I最顶端的伞巢13上。惟,前述已知伞巢13的构造,在生产或使用上实具有诸多缺点,首先,当外伞骨15或内伞骨16被组装至伞巢13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手动地将所述伞骨15、16逐一悬挂至铁圈133,再将铁圈133与所述伞骨15、16分别对应至沟槽1313与下缺口 1311,再扭转铁圈133的两端,使铁圈133两端相互缠绕后,始能将盖体135盖合至座体131上。前述工艺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且会拖延组装完成时间,造成业者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其次,由于在长期使用下,铁圈133会因接触空气与水气而产生锈蚀,造成其韧性下降,甚至会在使用者大力开启或收纳伞具I时,发生铁圈133断裂的情事,除了令所述伞骨15、16无法确实定位,影响伞具I的使用质量外,当铁圈133断裂或锈蚀时,其外露部分尚会割伤使用者的手指,造成使用者产生不良的使用经验。因此,如何针对前述缺点,对已知伞骨与伞巢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改良,以提高伞具的生产效率,即成为本技术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揭已知伞骨与伞巢的构造,在生产上会衍生诸多问题,故,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期能通过改变伞骨与伞巢的连接构造,而提供一种更为简单的组装方式。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主要通过改变伞骨与伞巢的构造,以提闻业者的生广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应用于一伞具上,包括多个支伞骨,其一端的对应两侧凸设有二嵌卡柱;及一伞巢,包括一座体及一盖体,该座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下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下缺口,该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上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上缺口,在该盖体、该座体与所述伞骨相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该上贯穿孔与该下贯穿孔彼此对应,各该下缺口能对应至各该上缺口,且该座体与该盖体之间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槽道,并使每一伞骨的一端容纳至对应的各该上缺口与下缺口,及使各该嵌卡柱均能定位于相邻近的各该槽道中。其中各该槽道设在该盖体的底部邻近周缘的位置,且各该槽道分别与各该上缺口相连通。其中各该槽道设在该座体的顶部邻近周缘的位置,且各该槽道分别与各该下缺口相连通。其中该座体的顶部邻近中心位置则设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凸柱,该盖体的底部对应所述凸柱的位置设有多个开孔,以使各该凸柱能嵌入至各该开孔,令该盖体与该座体结合成一体。其中该座体的顶部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一壁体,各该第一壁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该盖体的底部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壁体,各该第二壁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各该第一卡合部与各该第二卡合部相嵌卡,令该盖体与该座体结合成一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应用于一伞具上,包括多个支伞骨,其一端的对应两侧凸设有二嵌卡柱;及一伞巢,包括一座体及一盖体,该座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下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下缺口,该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上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上缺口,在该盖体、该座体与所述伞骨相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该上贯穿孔与该下贯穿孔彼此对应,各该下缺口能对应至各该上缺口,且该座体与该盖体之间邻近周缘且对应各该上缺口或下缺口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凹陷部,相邻的各该凹陷部彼此互不连通,并使每一伞骨的一端容纳至对应的各该上缺口与下缺口,及使各该嵌卡柱均能定位于对应的各该凹陷部中。其中各该凹陷部设在该盖体的底部邻近周缘且对应各该上缺口的位置,各该凹陷部分别与各该上缺口相连通。其中各该凹陷部设在该座体的顶部邻近周缘且对应各该下缺口的位置,且各该凹陷部分别与各该下缺口相连通。其中该座体的顶部邻近中心位置则设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凸柱,该盖体的底部对应所述凸柱的位置设有多个开孔,以 使各该凸柱能嵌入至各该开孔,令该盖体与该座体结合成一体。其中该座体的顶部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一壁体,各该第一壁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该盖体的底部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壁体,各该第二壁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各该第一^^合部是与各该第二卡合部相嵌卡,令该盖体与该座体结合成一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地相互定位有效减少伞巢与伞骨的组装程序,以提升工作人员于组装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便审查员能对本技术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列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I是伞具的示意图;图2是已知伞巢与伞骨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伞巢与伞骨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伞巢与伞骨的结合示意图;及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伞巢与伞骨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已知的伞巢与伞骨两者间,均是通过铁圈的方式固定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应用于一伞具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伞骨,其一端的对应两侧凸设有二嵌卡柱;及一伞巢,包括一座体及一盖体,该座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下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下缺口,该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上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上缺口,在该盖体、该座体与所述伞骨相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该上贯穿孔与该下贯穿孔彼此对应,各该下缺口能对应至各该上缺口,且该座体与该盖体之间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槽道,并使每一伞骨的一端容纳至对应的各该上缺口与下缺口,及使各该嵌卡柱均能定位于相邻近的各该槽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4 TW 1002199461.一种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应用于一伞具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支伞骨,其一端的对应两侧凸设有二嵌卡柱 '及 一伞巢,包括一座体及一盖体,该座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下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下缺口,该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上贯穿孔,其周缘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上缺口,在该盖体、该座体与所述伞骨相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该上贯穿孔与该下贯穿孔彼此对应,各该下缺口能对应至各该上缺口,且该座体与该盖体之间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槽道,并使每一伞骨的一端容纳至对应的各该上缺口与下缺口,及使各该嵌卡柱均能定位于相邻近的各该槽道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槽道设在该盖体的底部邻近周缘的位置,且各该槽道分别与各该上缺口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槽道设在该座体的顶部邻近周缘的位置,且各该槽道分别与各该下缺口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的顶部邻近中心位置则设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凸柱,该盖体的底部对应所述凸柱的位置设有多个开孔,以使各该凸柱能嵌入至各该开孔,令该盖体与该座体结合成一体。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伞巢与伞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的顶部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一壁体,各该第一壁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该盖体的底部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壁体,各该第二壁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各该第 ^合部与各该第二卡合部相嵌卡,令该盖体与该座体结合成一体。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标
申请(专利权)人:谢旻谚谢旻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