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628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包括:基板;第1电极图案及第2电极图案,在上述基板的上表面沿相互交差的方向形成;以及电路布线,选择性地连接在上述第1电极图案和上述第2电极图案;上述第2电极图案包括多个电极图案元件,该多个电极图案元件沿与上述第1电极图案延长的方向交差的方向以相互分离的状态配置在上述第1电极图案的两侧;上述相邻的电极图案元件通过位于中间的横穿上述第1电极图案上的桥接电极图案相互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
技术介绍
静电电容传感器包括在基板的上表面沿相互交差的方向形成的X电极和Y电极,这两个电极需要相互电绝缘。为了使X电极和Y电极在相互交差的部分电绝缘,过去,通过将Y电极形成为连续的线条的形态、将X电极形成为分离配置于Y电极的两侧的形态之后相互电连接分离的X电极的方式实现。这时,为了连接分离的X电极蒸镀金属膜,并重新利用光刻工序对其进行构图的方式构成。在金属膜蒸镀及以光刻工序构图的方式的情况下,具有制造费用高且需要经过涂布光致抗蚀剂、曝光、显影、腐蚀、剥离等多个工序的问题。另外,构图后,残余的金属膜容易被人看见,存在产品的外观不好的问题,为了将其改善而试图形成微细图案,但是该方式也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具有导致制造费用的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以简单的方式形成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提供改善辨认性及可见特性的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包括基板;第I电极图案及第2电极图案,在上述基板的上表面沿相互交差的方向形成;以及电路布线,选择性地连接在上述第I电极图案和上述第2电极图案。上述第2电极图案包括多个电极图案元件,该多个电极图案元件沿与上述第I电极图案延长的方向交差的方向以相互分离的状态配置在上述第I电极图案的两侧;上述相邻的电极图案元件通过横穿位于中间的上述第I电极图案上的桥接电极图案相互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用于电绝缘上述第I电极图案和上述桥接电极图案的绝缘层。上述桥接电极图案的两侧末端可以形成为位于上述绝缘层的两端的外侧。上述桥接电极图案的两侧末端可以形成为位于上述绝缘层的两端的内侧。上述桥接电极图案可以由透明导电性物质通过印刷方式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通过由透明的导电性材质以印刷方式形成的桥接电极图案电连接,从而制造简单,并且可以改善辨认性及可见特性。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的简要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的电极结构的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 —III线剖开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的电极结构的图。图5是沿着图4的V —V线剖开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地表现各层及区域,放大厚度进行表示。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类似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符号。层或膜等的部分位于其它部分“上”或“下”时,这不仅包括位于其它部分“正上”或“正下”的情况,还包括其中间具有其它部分的情况。相反,某个部分位于其它部分“正上”或“正下”时,表示中间没有其它部分。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30可以设置在窗口面板110。例如,窗口面板110可以具有大致四边形板的形状,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如丙烯树脂的合成树脂等形成。例如,窗口面板110可以由强化玻璃或丙烯、PMMA、PC等的合成树脂材质形成。如图I的实施例,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设置在窗口面板,可以体现窗口面板一体型的静电电容触控面板,也可以体现为单独的触控传感器。在图I中,窗口面板和静电电容传感器以被分解的状态图示,但是静电电容传感器可以在窗口面板下表面直接形成,也可能以被粘贴的状态配置。静电电容传感器130配置在窗口面板110下。在图I中,示出窗口面板110和静电电容传感器130被分解的状态,但是静电电容传感器130可以在窗口面板110的下表面以粘贴的状态配置。例如,静电电容传感130可以通过如光学用透明粘着剂(optically clearadhesive, OCA)等的透明粘着剂粘贴在窗口面板110的下表面。另一方面,虽未图示,但是沿着窗口面板110的边缘可以形成具有一定的宽度而形成的带子形态的设计层。设计层可以由不透明的材质形成,例如,将非导电性的不透明材质通过丝网印刷等的方法印刷或蒸镀而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I及图2所示,静电电容传感器130可以具备透明的导电性膜的形态的电极图案131、132和导电性的电路布线133。电极图案131、132和电路布线133可以形成在静电电容传感器基板137上。并且,用于向电路布线133施加电信号的FPC(f Iexibleprinted circuit :挠性印刷电路板)135可以连接在电路布线133。静电电容传感器基板137可以由玻璃或PET薄膜等透明的材质形成,电极图案131、132可以在静电电容传感器基板137上溅射或蒸镀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oxide)、铟锌氧化物(IZO, indium zinc oxide)、氧化锌(ZnO)等而形成,电路布线133可以将导电性墨水以丝网印刷方式印刷而形成。电极图案131、132包括沿相互交差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第I电极图案131和第2电极图案132。例如,第I电极图案131和第2电极图案132可以沿相互正交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如图I及图2所示,第I电极图案131沿Y轴方向延长,第2电极图案132可以沿X轴方向排列。在图中,示出第I电极图案131由四边形形态被连接的形态构成,第2电极图案132由四边形形态以一定间隔隔开的状态排列,但是第I电极图案131及第2电极图案132的形态可以多样地变更。另外,在附图中,示出第I电极图案131沿Y轴方向延长,第2电极图案132沿X轴方向延长,但是第I电极图案131和第2电极图案132可以朝相互相反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并且,第I电极图案131可以具备一个以上,第I电极图案131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I电极图案131隔着一定间隔相互并排排列。另一方面,第2电极图案132包括多个电极图案元件132a,该多个电极图案元件132a沿与第I电极图案131延长的方向交差的方向,以相互分离的状态配置在第I电极图案131的两侧。即,一个第2电极图案132在图2中由沿X轴方向相邻排列的多个电极图案元件132a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30包括桥接电极图案134,该桥接电极图案134将相邻的电极图案元件132a横穿位于其中间的第I电极图案131上而相互电连接。即,参照图2及图3,桥接电极图案134的两端134a形成为分别与相邻的电极图案元件132a接触,从而相邻的电极图案元件132a相互电连接。 桥接电极图案134可以由如PEDOT、SNW (silver nano wire :银纳米线)、CNT(carbon nano tube :碳纳米管)、铟锡氧化物(ITO, indium tin oxide)、铟锌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锌(ZnO)等的具有导电性的透明材质通过印刷方式形成。这样,桥接电极图案134由导电性的透明材质通过印刷方式形成,从而与过去的基于金属膜形成及光刻方式的方式相比,可以改善辨认性及可见性,可以谋求工程简化及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桥接电极图案134构成一个第2电极图案132的电极图案元件132a相互被连接,从而各个第2电极图案132可以形成一个电极。另一方面,如图2及图3所示,还可以具备用于电绝缘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14 KR 10-2010-00558741.一种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第I电极图案及第2电极图案,在上述基板的上表面沿相互交差的方向形成;以及电路布线,选择性地连接在上述第I电极图案和上述第2电极图案; 上述第2电极图案包括多个电极图案元件,该多个电极图案元件沿与上述第I电极图案延长的方向交差的方向以相互分离的状态配置在上述第I电极图案的两侧; 上述相邻的电极图案元件通过横穿位于中间的上述第I电极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定勋金奇焕
申请(专利权)人:日进显示器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