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包含壳体、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个锂离子电池单体,转接柱,所述的转接柱安装在壳体上;防触罩,所述的防触罩卡接在转接柱上;上盖,所述的上盖罩在壳体上部,并压紧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所述的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安装在壳体卡槽内,采集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该电池模块冷却结构简单、模块结构强度大,易安装和拆卸,易于更换电芯便于维修,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UPS等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储能在调节新能源并网发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业界对新能源并网储能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储能技术正朝着大容量、高转换率和应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问题,使其具备或接近常规电源的特性,实现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预测、可控制、可调度。到2050年,我国储能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不同类型的大容量电网储能技术在电网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得到商业化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家庭分散储能装置等实现即插即用。作为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储能产业的发展引起投资 者的闻度关注。然而我国储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法大规模的投入应用,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各种储能技术繁多,多数人不知如何使用和选择;二是相关技术及性能不成熟;三是价格偏高。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储能市场没有建立起相关产业链,仍处于“一窝蜂”上马的状态。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在储能方面的投入有所不足。专家呼吁,需从发电、电网、厂商等不同方面着手,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基础技术研究上加大投入,提升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保护储能技术知识产权,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制定明确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冷却结构简单、模块结构强度大,易安装和拆卸,易于更换电芯便于维修,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UPS等行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包含壳体、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个锂离子电池单体,其特点是,还包含 转接柱,所述的转接柱安装在壳体上; 防触罩,所述的防触罩卡接在转接柱上; 上盖,所述的上盖罩在壳体上部,并压紧锂离子电池单体; 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所述的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安装在壳体卡槽内,采集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所述的壳体为塑材料结构,且该壳体的长度面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壳体的宽度面分别设有拉手。若干个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单体之间均设有隔板。该电池模块还包含跨接片,所述跨接片连接锂离子电池单体。所述的转接柱与跨接片相连。所述的上盖内壁设有凸筋,所述的凸筋对应在每相邻的锂离子电池单体之间位置处。该电池模块还包含线束,所述的线束布置在锂离子电池单体上,且通过接插件与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相连。本专利技术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I、整个模块结构采用绝缘阻燃材料一体化设计,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 2、壳体长度面具有加强筋,宽度面带有拉手,提高了电池模块结构强度,满足了储能设备的要求。3、上盖上在每隔一个锂离子电池厚度的地方有凸出的筋,卡紧每一个锂离子电池,并通过6个防盗螺钉与壳体固定锁紧。4、防触罩是固定在壳体上凸出的转接柱上,通过搭扣件与转接柱凸台联接,避免其他物体与转接柱直接接触而发生触电。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整体 图2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结构分解 图3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不带上盖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2所示,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包含壳体1,所述的壳体I为低密度、阻燃、绝缘极佳的塑材料结构,且该壳体I的长度面11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壳体I的宽度面12分别设有拉手;若干个锂离子电池单体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并排设置在壳体I内,且通过跨接片7相连,若干个锂离子电池单体2之间均设有隔板21 ;转接柱3,所述的转接柱3安装在壳体I上,转接柱3分为两部分连接,其中一部分与跨接片7连接,另一部分是外界输出,该输出分为输出总正、输出总负;防触罩4,所述的防触罩4通过搭扣件接在转接柱3凸台上,避免转接柱3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而发生触电;上盖5,所述的上盖5通过六颗防盗螺钉罩在壳体I上部,并压紧锂离子电池单体2,该上盖5内壁设有凸筋,所述的凸筋对应在每相邻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之间位置处;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LE⑶),所述的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安装在壳体I卡槽内,采集锂离子电池单体2的电压和温度;由电压采集线及温度采集线组成的线束8,该线束8布置在锂离子电池单体2上,电压采集线及温度采集线通过接插件与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相连。本专利技术组装时,如图3所示,将锂离子电池单体2、转接柱3、温度传感器9、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线束8、转接柱3固定于壳体I相应位置处,防触罩4,罩上上盖5,组装完成后本专利技术如图I所示,每两个电池单体之间通过壳体I及上盖5内部的卡槽隔开,避免串联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之间的跨接片7可能接触导致的短路,同时为电池在寿命期限内所允许的膨胀尺寸留有余地。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冷却结构简单、模块结构强度大,易安装和拆卸,易于更换电芯便于维修。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UPS等行业。 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包含壳体(I)、并排设置在壳体(I)内的若干个锂离子电池单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转接柱(3),所述的转接柱(3)安装在壳体(I)上; 防触罩(4),所述的防触罩(4)卡接在转接柱(3)上; 上盖(5 ),所述的上盖罩在壳体(I)上部,并压紧锂离子电池单体(2 ); 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所述的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安装在壳体(I)卡槽内,采集锂离子电池单体(2)的电压和温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为塑材料结构,且该壳体(I)的长度面(11)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壳体(I)的宽度面(12)分别设有拉手。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之间均设有隔板(2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跨接片(7 ),所述跨接片(7 )连接锂离子电池单体(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柱(3)与跨接片(7)相连。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5)内壁设有凸筋,所述的凸筋对应在每相邻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之间位置处。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线束(8 ),所述的线束(8 )布置在锂离子电池单体(2 )上,且通过接插件与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相连。全文摘要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用绝缘减重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包含壳体(1)、并排设置在壳体(1)内的若干个锂离子电池单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转接柱(3),所述的转接柱(3)安装在壳体(1)上;防触罩(4),所述的防触罩(4)卡接在转接柱(3)上;上盖(5),所述的上盖罩在壳体(1)上部,并压紧锂离子电池单体(2);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所述的电池模块管理控制器(6)安装在壳体(1)卡槽内,采集锂离子电池单体(2)的电压和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痛快,李卫朋,辛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