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的缸套运动式内燃发电机系统,包括:活塞、进气道、进气阀、排气道、排气阀、缸套、移动板、发电机动子和发电机定子,活塞环镶嵌在活塞的顶端并与缸套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缸套、移动板、第二缸套固结在一起,发电机动子安装在缸套的外壁面上,缸套、移动板、发电机动子固结在一起,发电机定子布置在电机动子的外侧。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缸套带动发电机动子左右移动,可以提高热电转换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对置式内燃发电机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发电设备
的发电机系统,特别是针对活塞固定的缸套运动式内燃发电机系统。
技术介绍
在发电设备的动力系统中,除了采用蒸汽带动汽轮机的方式以外,还经常采用内燃机来带动发电设备。内燃发电机结构简单,整体容积较小,经常用在用电量较小的设备上。当内燃机作为动力系统时,往往通过曲轴连杆结构来带动曲轴旋转,曲轴再和发电机相连接,热能先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活塞、连杆、曲轴、变速箱、离合器等机械部件都需要消耗一定能的机械能,从而使热电转换效率较差。后来出现的自由活塞式内燃发电机系统,一般采用对置式活塞带动发电机动子移动来励磁发电的 方式。虽然这种系统取消了曲轴等部件,但是由于活塞和发电机动子的连接要穿过处于二者中间的缸套,所以结构仍然比较复杂。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427677,一种高速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该专利技术通过一套齿轮传动机构将自由活塞与发电机动子连接在一起,机构比较复杂并且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机械摩擦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缸套运动式内燃发电机系统,能够减小机械损失,提高热电转换效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活塞、第一进气道、第一进气阀、第一排气道、第一排气阀、第二活塞、第二进气道、第二进气阀、第二排气道、第二排气阀、第一活塞环、第一缸套、第一发电机动子、移动板、第二活塞环、第二缸套、第一发电机动子和发电机定子,第一进气道、第一排气道均布置在第一活塞上,第一进气阀、第一排气阀均安装在第一活塞上,第二进气道、第二排气道均布置在第二活塞上,第二进气阀、第二排气阀均安装在第二活塞上,第一活塞环镶嵌在第一活塞的顶端并与第一缸套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二活塞环镶嵌在第二活塞的顶端并与第二缸套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发电机动子安装在第一缸套的外壁面上,第二发电机动子安装在第二缸套的外壁面上,第一缸套、移动板、第二缸套、第一发电机动子、第二发电机动子固结在一起,发电机定子布置在第一发电机动子、第二发电机动子的外侧,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发电机定子均固定不动,第一缸套、移动板、第二缸套、第一发电机动子、第二发电机动子的组合体可以自由移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第一火花塞和第二火花塞,第一火花塞安装在第一活塞上,第二火花塞安装在第二活塞上。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发电机定子均固定不动,第一缸套、移动板、第二缸套、第一发电机动子、第二发电机动子的组合体可以左右移动。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第一缸套、第二缸套分别带动第一发电机动子、第二发电机动子左右移动,从而对发电机动定子之间的磁力线进行切割,实现从热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转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机械损失,提高热电转换效率,并且在结构上更加简单;本专利技术即可以应用于柴油机,也可以应用于汽油机。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活塞,2、第一进气道,3、第一进气阀,4、第一排气道,5、第一排气阀,6、第一活塞,7、第二进气道,8、第二进气阀,9、第二排气道,10、第二排气阀,11、第一活塞环,12、第一缸套,13、第一发电机动子,14、移动板,15、第二活塞环,16、第二缸套,17、第二发电机动子,18、发电机定子,19、第一火花塞,20、第二火花塞。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不,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活塞I、第一进气道2、第一进气阀3、第一排气道4、第一排气阀5、第二活塞6、第二进气道7、第二进气阀8、第二排气道9、第二排气阀10、第一活塞环11、第一缸套12、第一发电机动子13、移动板14、第二活塞环15、第二缸套16、第二发电机动子17、发电机定子18、第一火花塞19和第二火花塞20,第一进气道2、第一排气道4均布置在第一活塞I上,第一进气阀3、第一排气阀5均安装在第一活塞I上,第二进气道7、第二排气道9均布置在第二活塞6上,第二进气阀8、第二排气阀10均安装在第二活塞6上,第一活塞环11镶嵌在第一活塞I的顶端并与第一缸套12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二活塞环15镶嵌在第二活塞6的顶端并与第二缸套16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发电机动子13安装在第一缸套12的外壁面上,第二发电机动子17安装在第二缸套16的外壁面上,第一缸套12、移动板14、第二缸套16、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固结在一起,发电机定子18布置在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的外侧,第一活塞I、第二活塞6、发电机定子18均固定不动,第一缸套12、移动板14、第二缸套16、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的组合体可以自由移动,第一火花塞19安装在第一活塞I上,第二火花塞20安装在第二活塞6上。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活塞I、第二活塞6、发电机定子18均固定不动,第一缸套12、移动板14、第二缸套16、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的组合体可以左右移动。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第一缸套12、第二缸套16分别带动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左右移动,从而对发电机动定子之间的磁力线进行切割,实现从热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转换。权利要求1.一种缸套运动式内燃发电机系统,包括第一活塞(I)、第一进气道(2)、第一进气阀(3)、第一排气道(4)、第一排气阀(5)、第二活塞(6)、第二进气道(7)、第二进气阀(8)、第二排气道(9)和第二排气阀(10),第一进气道(2)、第一排气道(4)均布置在第一活塞(I)上,第一进气阀(3)、第一排气阀(5)均安装在第一活塞(I)上,第二进气道(7)、第二排气道(9)均布置在第二活塞(6)上,第二进气阀(8)、第二排气阀(10)均安装在第二活塞(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活塞环(11)、第一缸套(12)、第一发电机动子(13)、移动板(14)、第二活塞环(15)、第二缸套(16)、第二发电机动子(17)和发电机定子(18),第一活塞环(11)镶嵌在第一活塞(I)的顶端并与第一缸套(12)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二活塞环(15)镶嵌在第二活塞(6)的顶端并与第二缸套(16)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发电机动子(13)安装在第一缸套(12)的外壁面上,第二发电机动子(17)安装在第二缸套(16)的外壁面上,第一缸套(12)、移动板(14)、第二缸套(16)、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固结在一起,发电机定子(18)布置在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的外侧,第一活塞(I)、第二活塞(6)、发电机定子(18)均固定不动,第一缸套(12)、移动板(14)、第二缸套(16)、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的组合体可以自由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缸套运动式内燃发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火花塞(19)和第二火花塞(20),第一火花塞(19)安装在第一活塞(I)上,第二火花塞(20)安装在第二活塞(6)上。全文摘要一种发电设备
的缸套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套运动式内燃发电机系统,包括第一活塞(1)、第一进气道(2)、第一进气阀(3)、第一排气道(4)、第一排气阀(5)、第二活塞(6)、第二进气道(7)、第二进气阀(8)、第二排气道(9)和第二排气阀(10),第一进气道(2)、第一排气道(4)均布置在第一活塞(1)上,第一进气阀(3)、第一排气阀(5)均安装在第一活塞(1)上,第二进气道(7)、第二排气道(9)均布置在第二活塞(6)上,第二进气阀(8)、第二排气阀(10)均安装在第二活塞(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活塞环(11)、第一缸套(12)、第一发电机动子(13)、移动板(14)、第二活塞环(15)、第二缸套(16)、第二发电机动子(17)和发电机定子(18),第一活塞环(11)镶嵌在第一活塞(1)的顶端并与第一缸套(12)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二活塞环(15)镶嵌在第二活塞(6)的顶端并与第二缸套(16)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发电机动子(13)安装在第一缸套(12)的外壁面上,第二发电机动子(17)安装在第二缸套(16)的外壁面上,第一缸套(12)、移动板(14)、第二缸套(16)、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固结在一起,发电机定子(18)布置在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的外侧,第一活塞(1)、第二活塞(6)、发电机定子(18)均固定不动,第一缸套(12)、移动板(14)、第二缸套(16)、第一发电机动子(13)、第二发电机动子(17)的组合体可以自由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友柏,孟祥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