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平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561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平衡机构,该平衡机构包括变径轮、弹簧、牵引绳和基座,变径轮包括第一外轮、主动轮、中轮、从动轮和第二外轮;变径轮固定在基座上且弹簧的一端也固定在基座上,牵引绳的一端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主动轮、中轮和从动轮顺次夹持在第一外轮和第二外轮之间;中轮上设有穿线孔,从动轮上设有绕线槽;牵引绳的另一端卷绕在主动轮上再穿过穿线孔从绕线槽延伸出后用于悬挂一重物。因为重物的重力是固定的,当悬挂的重物上下移动时,弹簧的拉力产生变化,变径轮的半径也随之产生变化,来实现悬挂的重物在任意位置保持平衡;当悬挂重物的重量发生改变时,只需要通过调节弹簧的初始张力,从而实现悬挂的重物在任意位置保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衡机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力平衡机构
技术介绍
无论是在机械结构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想在重力方向轻松移动一个物体,都需要考虑重力的平衡问题,原始的重力平衡机构是采用重锤和定滑轮来平衡重物的重力,但是这需要一个与重物相等的重锤,并有一个定滑轮和牵引索,这使机构重量成倍的增加并占用大的空间。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010019469. 1,名称为“一种重力平衡机构”的专利也 提供了一种重力平衡机构,该重力平衡机构由储能器和锥状螺旋盘组成,储能器由轴、定外壳、扭簧和动外壳组成;锥状螺旋盘由锥状螺旋盘体和牵引索组成。该平衡机构有效解决了在一段距离内,能使重物保持平衡的问题。但是该平衡机构中的重物的活动范围很小,扭簧容易变形,而且变形之后会影响整个平衡机构的使用,同时,该平衡机构只适用于重力比较小的重物。说明该平衡机构其适用范围小且操作不方便,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及可通过改变变径轮的半径和弹簧的拉力来调节重物的重力平衡的重力平衡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包括变径轮、弹簧、牵引绳和基座,所述变径轮包括第一外轮、主动轮、中轮、从动轮和第二外轮;所述变径轮固定在基座上且弹簧的一端也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动轮、中轮和从动轮顺次夹持在第一外轮和第二外轮之间;所述中轮上设有穿线孔,所述从动轮上设有绕线槽;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卷绕在主动轮上再穿过穿线孔从绕线槽延伸出后用于悬挂重物。其中,所述重力平衡机构还包括弹簧调节手柄,所述弹簧调节手柄固定在基座上且与弹簧相连接。其中,所述重力平衡机构还包括变径轮固定轴,所述变径轮上设有变径轮轴孔和组装固定孔;所述变径轮固定轴与变径轮轴孔相适配固定变径轮,所述变径轮的组装固定孔固定在变径轮轴孔的外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包括变径轮、弹簧、牵引绳、底座、固定架、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变径轮包括第一外轮、主动轮、中轮、从动轮和第二外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分别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变径轮固定在底座上且弹簧的一端也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轮与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所述主动轮、中轮和从动轮顺次夹持在第一外轮和第二外轮之间;所述中轮上设有穿线孔,所述从动轮上设有绕线槽;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卷绕在主动轮上再穿过穿线孔从绕线槽延伸出,所述延伸出的牵引绳通过第一导向轮后用于悬挂重物。其中,所述重力平衡机构还包括弹簧调节手柄,所述弹簧调节手柄固定在底座上且与弹簧相连接。其中,所述重力平衡机构还包括变径轮固定轴,所述变径轮上设有变径轮轴孔和组装固定孔;所述变径轮固定轴与变径轮轴孔相适配固定变径轮,所述变径轮的组装固定孔固定在变径轮轴孔的外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力平衡机构,牵引绳的一端穿过变径轮连接弹簧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悬挂重物,即若重物的重力是确定的,只需通过改变弹簧的弹力和变径轮的半径来实现重物的平衡,即可实现重物的上下移动;当悬挂重物的重力发生改变时,只需要通过调节弹簧的初始张力,从而实现悬挂的重物在任意位置保持平衡。 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适用于牵引绳需要的力的方向与重物的力的方向不一致时,该装置使得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重力平衡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I中变径轮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I中变径轮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重力平衡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变径轮的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变径轮的爆炸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Al、变径轮A2、弹簧A3、牵引绳A4、基座All、第一外轮A12、第二外轮A13、主动轮A14、中轮A15、从动轮A141、穿线孔A151、绕线槽A16、变径轮轴孔A17、变径轮上的组装固定孔 A5、重物BI、变径轮B2、弹簧B3、牵引绳B4、弹簧调节手柄B5、底座B11、第一外轮B12、第二外轮B13、主动轮B14、中轮B15、从动轮B141、穿线孔B151、绕线槽B6、固定架B7、第一导向轮B8、第二导向轮B10、变径轮固定轴B16、变径轮轴孔B17、变径轮上的组装固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重力平衡机构,包括变径轮Al、弹簧A2、牵引绳A3和基座A5,变径轮包括第一外轮Al I、主动轮A13、中轮A14、从动轮A15和第二外轮A12 ;变径轮Al固定在基座A4上且弹簧A2的一端也固定在基座A4上,牵引绳A3的一端与弹簧A3的另一端连接;主动轮A13、中轮A14和从动轮A15顺次夹持在第一外轮All和第二外轮A12之间;中轮A14上设有穿线孔A141,从动轮A15上设有绕线槽A151 ;牵引绳A3的另一端卷绕在主动轮A13上再穿过穿线孔A141从绕线槽A151延伸出后用于悬挂重物A5。请进一步参阅图2-3,在组装变径轮Al之前,先将牵引绳A3通过图示绕线方法,绕 在主动轮A13与从动轮A15上,假设从主动轮A13出来的牵弓丨绳A3为A端,从从动轮A15出来的牵引绳A3为B端,然后用螺丝及螺母穿过变径轮上的组装固定孔A17将第一外轮All、主动轮A13、中轮A14、从动轮A15和第二外轮A12组合起来,当然,并不局限A端的牵引绳与弹簧A2的连接,B端的牵引绳与重物(图未示)连接,还可以是B端的牵引绳与弹簧A2的连接,A端的牵引绳与重物(图未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重力平衡机构还包括弹簧调节手柄(图未示),弹簧调节手柄(图未示)固定在基座A4上且与弹簧A2相连接,通过调节弹簧调节手柄(图未示),使得该平衡机构能满足在一定范围内的重物。在本实施例中,重力平衡机构还包括变径轮固定轴(图未示),变径轮上设有变径轮轴孔A16 ;变径轮固定轴(图未示)与变径轮轴孔A16相适配固定变径轮Al,变径轮的组装固定孔A17固定在变径轮轴孔A16的外围。在第一实施例中,基座A4可以是墙体、机械、支撑物或投影机支架等,只要可以作为基座的,均是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进一步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包括变径轮BI、弹簧B2、牵引绳B3、底座B5、固定架B6、第一导向轮B7和第二导向轮B8 ;变径轮包括第一外轮B11、主动轮B13、中轮B14、从动轮B15和第二外轮B12 ;第一导向轮B7和第二导向轮B8分别固定在固定架B6上,变径轮BI固定在基座B4上且弹簧B2的一端也固定在基座B4上,牵引绳B3的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轮B8与弹簧B3的另一端连接;主动轮B13、中轮B14和从动轮B15顺次夹持在第一外轮Bll和第二外轮B12之间;中轮B14上设有穿线孔B141,从动轮B15上设有绕线槽B151 ;牵引绳B3的另一端卷绕在主动轮B13上再穿过穿线孔B141从绕线槽B151延伸出,延伸出的牵引绳通过第一导向轮B7后用于悬挂重物。请进一步参阅图5-6,在组装变径轮BI之前,先将牵引绳B3通过图示绕线方法,绕在主动轮B13与从动轮B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轮、弹簧、牵引绳和基座,所述变径轮包括第一外轮、主动轮、中轮、从动轮和第二外轮;所述变径轮固定在基座上且弹簧的一端也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动轮、中轮和从动轮顺次夹持在第一外轮和第二外轮之间;所述中轮上设有穿线孔,所述从动轮上设有绕线槽;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卷绕在主动轮上再穿过穿线孔从绕线槽延伸出后用于悬挂重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