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孔机的轧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6967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孔机的轧辊,包括轧辊本体,于轧辊本体上设有入口锥、轧制带及出口锥,轧制带为水平线,轧制带分别与入口锥、出口锥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为3°35′~3°25,与现有穿孔机的轧辊相比,由于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入口锥及出口锥与轧制带之间的夹角进行了减少,大大改善了管坯的咬入效果,管坯咬入过程顺利,防止了因管坯咬入不良而产生的前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无缝钢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孔机的轧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钢管的轧管工艺流程中在对钢管管坯加热后,需要利用轧辊夹紧钢管后进行穿制工作,现有轧辊通常由入口锥、出口锥部分组成,轧制带为一水平线,轧制带与入口锥、出口锥之间的夹角均为4°,具有此角度的轧辊具有以下缺点在穿制大口径毛管时,由于管坯下压率减少太多,造成管坯旋转力不足,轧辊咬入不良产生前卡,不仅使毛 管外表面质量粗糙,易出现外表面波浪,轧伤,还容易造成尺寸外径偏差,精度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提供另一种穿孔机的轧辊,使毛管外表面在穿制过程中与轧辊的碾轧充分,有效的提高了精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穿孔机的轧辊,包括轧辊本体,轧辊本体上开有孔,于轧辊本体上设有入口锥、轧制带及出口锥,轧制带为水平线,轧制带分别与入口锥、出口锥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为3° 35' 3° 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穿孔机的轧辊相比,由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入口锥及出口锥与轧制带之间的夹角进行了减少,大大改善了管坯的咬入效果,管坯咬入过程顺利,防止了因管坯咬入不良而产生的前卡现象,避免了以往出现毛管外表波浪、轧伤的情况,尺寸精度提高,毛管偏差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I在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穿孔机的轧辊,包括轧辊本体I,轧辊本体I上开有孔,于轧辊本体I上设有入口锥101、轧制带102及出口锥103,轧制带102为水平线,轧制带102分别与入口锥101、出口锥103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为3° 35' 3° 25,。与现有穿孔机的轧辊相比,由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入口锥及出口锥与轧制带之间的夹角进行了减少,,大大改善了管坯的咬入效果,咬入过程顺利,防止了因咬入不良而产生的前卡现象,避免了以往出现毛管外表波浪、轧伤的情况,尺寸精度提高,毛管偏差大大降低。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 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 一种穿孔机的轧辊,包括轧辊本体(1),轧辊本体(I)上开有孔,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轧辊本体(I)上设有入口锥(101)、轧制带(102)及出口锥(103),轧制带(102)为水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带(102)分别与入口锥(101)、出口锥(103)之间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3° 35' 3° 2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孔机的轧辊,包括轧辊本体,于轧辊本体上设有入口锥、轧制带及出口锥,轧制带为水平线,轧制带分别与入口锥、出口锥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为3°35′~3°25,与现有穿孔机的轧辊相比,由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入口锥及出口锥与轧制带之间的夹角进行了减少,大大改善了管坯的咬入效果,管坯咬入过程顺利,防止了因管坯咬入不良而产生的前卡现象。文档编号B21B27/02GK102962258SQ20121045255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夏成娟 申请人:无锡润丰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孔机的轧辊,包括轧辊本体(1),轧辊本体(1)上开有孔,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轧辊本体(1)上设有入口锥(101)、轧制带(102)及出口锥(103),轧制带(102)为水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带(102)分别与入口锥(101)、出口锥(103)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为3°35′~3°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成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润丰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