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再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80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再沸器,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包括筒体(5),其特征在于:筒体(5)上端设置有出气口(1),下端设置有进气口(8),中间设置有蒸汽室(14),蒸汽室(14)上端设置有上管板(9),下端设置有下管板(7),蒸汽室(14)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2)和折流板(11),换热管(12)两端分别连接上管板(9)和下管板(7),折流板(11)之间设置定距管(13),蒸汽室(14)一侧上端设置排气口(2),下端设置蒸汽进口(6),另一侧上端设有冷凝水出口(10),下端设有放净口(15),筒体(5)两侧设有耳式支座(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耐腐蚀性强,结构合理,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再沸器,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再沸器是用蒸汽直接对成熟发酵液进行混合加热,蒸汽的结晶水全部进入发酵液中,因此增大了废液量,同时给废液的处理增加了困难,扩大了环境污染,专利CN2459323Y公开了一种间接传热式再沸器,其特征是由罐体、上隔板、下隔板、列管和挡板组成,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的蒸汽室,在蒸汽室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进汽口和出水口,在上隔室上设出料口,在下隔室侧面和底端分别设进料口和排渣口。虽然该设备的蒸汽结晶水不会混入发酵液,并能回收利用,但是气流容易过于剧烈对换热管造成冲刷,且不利于蒸汽 气流与介质的热交换,影响换热管的使用寿命,而且短时间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利于蒸汽气流与介质进行热交换,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再沸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再沸器,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上端设置有出气口,下端设置有进气口,中间设置有蒸汽室,蒸汽室上端设置有上管板,下端设置有下管板,蒸汽室内部设置有换热管和折流板,换热管两端分别连接上管板和下管板,折流板之间设置定距管,蒸汽室一侧上端设置排气口,下端设置蒸汽进口,另一侧上端设有冷凝水出口,下端设有放净口。蒸汽进口设置在筒体下部,有利于蒸汽气流与介质的热交换,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上管板和下管板材质为Inconel600镍基合金,增强设备的耐腐蚀性。所述的筒体两侧设有耳式支座。美观且方便固定。所述的定距管通过螺母与折流板和下管板固定连接。增强稳固性,维持折流板不变形。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新型再沸器在蒸汽进气口前首先经过缓冲罐,降低了蒸汽气速和进气压力,蒸汽由下进上出,有利于蒸汽气流与介质的热交换,改善了蒸汽的工况条件,有效的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材质更换为InConel600镍基合金材质,增强了设备的使用周期,且结构合理,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气口 ;2、排气口 ;3、螺母;4、耳式支座;5、筒体;6、蒸汽进口 ;7、下管板;8、进气口 ;9、上管板;10、冷凝水出口 ;11、支持板;12、换热管;13、定距管;14、蒸汽室;15、放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新型再沸器,包括筒体5,筒体5上端设置有出气口 1,下端设置有进气口 8,中间设置有蒸汽室14,蒸汽室14上端设置有上管板9,下端设置有下管板7,蒸汽室14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2和折流板11,换热管12两端分别连接上管板9和下管板7,折流板11之间设置定距管13,蒸汽室14 一侧上端设置排气口 2,下端设置蒸汽进口 6,另一侧上端设有冷凝水出口 10,下端设有放净口 15。筒体5两侧设有耳式支座4,定距管13通过螺母3与折流板11和下管板7固定连接。 上管板9和下管板7材质为Incone 1600镍基合金。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使用时,介质再沸器通过下部进气口 8进入,介质通过下管板7经换热管12进入中间段,蒸汽先经过一前置蒸汽缓冲罐降低压力后由蒸汽进口 6进入。蒸汽和介质在筒体5的上管板9和下管板7中部之间进行换热。为避免蒸汽发生偏流,在换热段设置折流板11,使蒸汽与介质充分换热,为维持折流板11不变形,在折流板11之间设置定距管13。介质经换热后由出气口 I排出进其他设备。蒸汽通过折流板11与换热管12中的介质充分换热后,由再沸器换热段的上部排气口 2排出。换热过程中会产生蒸汽冷凝现象,在换热段增设一冷凝水出口 10,以便于冷凝水排放,在蒸汽室下部设置一放净口 15,以利设备检修。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再沸器,包括筒体(5),其特征在于筒体(5)上端设置有出气口(1),下端设置有进气口(8),中间设置有蒸汽室(14),蒸汽室(14)上端设置有上管板(9),下端设置有下管板(7),蒸汽室(14)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2)和折流板(11),换热管(12)两端分别连接上管板(9)和下管板(7),折流板(11)之间设置定距管(13),蒸汽室(14)一侧上端设置排气口( 2 ),下端设置蒸汽进口( 6 ),另一侧上端设有冷凝水出口( 10 ),下端设有放净口( 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再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5)两侧设有耳式支座(4)。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再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距管(13)通过螺母(3)与折流板(11)和下管板(7)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再沸器,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包括筒体(5),其特征在于筒体(5)上端设置有出气口(1),下端设置有进气口(8),中间设置有蒸汽室(14),蒸汽室(14)上端设置有上管板(9),下端设置有下管板(7),蒸汽室(14)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2)和折流板(11),换热管(12)两端分别连接上管板(9)和下管板(7),折流板(11)之间设置定距管(13),蒸汽室(14)一侧上端设置排气口(2),下端设置蒸汽进口(6),另一侧上端设有冷凝水出口(10),下端设有放净口(15),筒体(5)两侧设有耳式支座(4)。本技术耐腐蚀性强,结构合理,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01B1/00GK202762110SQ201220376800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董继强, 于飞, 马保全, 刘璞, 刘坤 申请人:山东博丰利众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再沸器,包括筒体(5),其特征在于:筒体(5)上端设置有出气口(1),下端设置有进气口(8),中间设置有蒸汽室(14),蒸汽室(14)上端设置有上管板(9),下端设置有下管板(7),蒸汽室(14)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2)和折流板(11),换热管(12)两端分别连接上管板(9)和下管板(7),折流板(11)之间设置定距管(13),蒸汽室(14)一侧上端设置排气口(2),下端设置蒸汽进口(6),另一侧上端设有冷凝水出口(10),下端设有放净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继强于飞马保全刘璞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博丰利众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